药界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药界动态

医美高增速腰斩,疫后重新起飞要靠这几条!

举报/反馈
2020-08-18 00:05:51健康界

  疫情之下,医美行业发展放缓。

  据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下称“沙利文”)发布最新中国医美服务市场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预计中国医美服务行业2020年整体增速将大幅收窄至5.7%,同比2019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多位医美业内人士表示,受疫情影响导致的增速放缓只是暂时的,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医美行业的发展会随之提速回温。

  “高增速”趋势被腰斩

  近日,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医美医院第一股鹏爱医美国际控股集团(简称“鹏爱医美国际”)收购广东韩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51%股权,这已是鹏爱医美国际今年以来的第四宗收购案。

  “大机构的强强合作,预计对推动整个行业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机构分会副会长田亚华对媒体表示,今年医美市场行情变化大,许多中小型企业难以“过冬”,行业进入大洗牌期。

  作为消费医疗的细化领域,医美行业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高增速。沙利文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自2014年起维持年复合增长率23.6%的增速,预计行业收入规模截至2023年将达3601亿元,2018年至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提高至24.2%。

  但是疫情一来,原本预估的“高增速”趋势也被腰斩。此前沙利文2019年的行业预估数据显示,2020年医美服务行业总收入规模预计将达到1893亿元,但是其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医美服务行业总收入规模预计为1518亿元。

  疫情期间,不少医美机构因客流锐减、经营成本过高、现金流无法保证,陷入困局甚至倒闭,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行业洗牌。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向健康界表示,在疫情中倒下的机构,经营不善的问题一定由来已久,只是经历疫情这个非常时期后,医美机构的经营管理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难以为继。可以预见,运营管理体系更成熟完善、医疗资质更高、医疗人才更多的医美机构,才可能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医美代运营隐秘成长

  即便是疫情期间,消费者依然可以在小红书、微博等渠道,获得大量美妆和医美博主的“安利”和“种草”。

  在信息获取渠道方面,根据艾瑞咨询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20年)》显示,2020年消费者获取医美信息,除了依靠线下美容机构和熟人介绍外,还依靠医美机构官网/app、垂直医美机构/app和信息分享平台/app等线上途径。

  整容案例、医美科普、整容分析、推荐医生……都有可能是医美代运营在操刀运营,而背后暴露的医美安全问题和隐私问题也不容忽视。

  近日,在北京工作的小美(化名)看到一个主打医美案例的博主分享,私信咨询相关医美项目,对方建议留个电话做咨询登记。几分钟内,来自艺星整形、美莱整形、壹加壹整形、北京煤炭总医院整形科等多家机构的顾问和客服添加了她的微信,其中有两家直接拨通了她的电话。

  “我不记得曾经咨询过你们机构的医美项目。”接到整形医院顾问的电话,小美很惊讶。机构方表示:“你可以当做我们和这个(自媒体)是合作的关系。”对此,该医美博主回复称,“后台备注的是,给您推荐了三家医院。”

  据界面新闻报道,部分代运营还会在各大医院寻找手术成功的消费者,从他们手中购买照片并签订肖像/独家使用协议,再售卖给有需求的医美机构。从事新媒体运营的蒋先生(化名)表示,微博、小红书等平台的医美账号主要目的是引流,其主体分为几类,一种是医美机构自己做的运营号,一种是整合医美资讯的自媒体号,还有一类是媒体平台自身的广告流,由自媒体接单发布。

  医美代运营究竟能获得多少收益?蒋先生告诉健康界,“在北京,如果引流的客户在医美机构消费满1万,自媒体至少能获得6000-8000元不等的提成。”有资源的医美自媒体往往在全国都有合作机构,以便引流不同地区的爱美者到当地的医美连锁整形机构,其渠道收益也十分可观。

  值得思考的是,这种与利益挂钩的“良心”推荐能否实现消费者的安全而爱美需求,令人怀疑。据2018年卫健委统计年鉴显示,整形外科专科医院医师(含助理)数量仅3680名。但从目前医美行业来看,“无证行医”、超范围行医的医生和机构数据依然庞大。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赖贞表示,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而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的14%。在合法的医美机构中,依然存在15%超范围经营的现象,“美白针”“溶脂针”等均不属于合法的医美项目。

  对于上述行业乱相,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郭树忠建议,为了安全变美,消费者在进行医美项目前应该事先确认,医美机构是否具备相关医疗美容资质,涉及项目是否为超纲经营,并问清楚医生是否具备相关资质。

  重新起飞自律先行

  来自四川的张丹(化名)是先天唇腭裂患者,18岁时在四川华西口腔医院做了第一次唇腭裂修复手术。尝到了医美的“甜头”,她在25岁时经朋友介绍在一家小型美容机构做了L型硅胶假体隆鼻。

  可是,这次手术不仅没有改善鼻子基底问题,反而导致疤痕增生,鼻孔越来越不对称。在中国医美行业自律行动首阶段情况及趋势发布会上,她以自身的血泪经历提醒求美者,一定要选择规模更大、更专业的机构进行医美手术。

  张丹并不是个例,每年因各种意外导致毁容的人数以万计。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医美消费者呈现低龄化趋势,95后、00后群体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尤其以在读学生群体增多。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20年)》显示,医美事故高发于黑医美,平均每年黑医美致伤致残人数约为100000人,多数消费者投诉报案无门,维权异常艰难,严重影响着生活。对此,蒋先生也透露,由于医美行业的高事故率,粉丝数多的“大V”往往不愿意做医美机构的广告,担心“损失信誉”。

  在史立臣看来,国内医美行业的发展之路依然道阻且长。面对医美行业的乱象,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治理和整顿。健康界注意到,自2020年4月17日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督总局、国家药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各地开始针对医疗美容行业的乱象问题进行整治。与此同时,中国医美行业自律行动也全面启动。“5月21日中国医美行业自律行动启动以来,新氧平台累计拦截问题机构58家,疑似违规或超范围执业医生14685人次,涉嫌违规、违法医美商品12099例,总处理违规内容29729条。此外,新氧还处理违规日记9180篇、处理未打码日记1743篇、违规总封号351个。”新氧科技副总裁、新氧风控委员会负责人张力明如是表示。

  Mob研究院《2019中国颜值经济洞察报告》调研认为,未来随着医美市场用户习惯逐渐养成,高单价及高复购率的特性加持,医美产业或将借着“颜值经济”这波东风,成为最大风口。

  后疫情时代,千亿规模的医美风口,还能飞起来吗?

  受疫情影响,主要依赖线下的医美机构遭受较大冲击,但“宅生活”也让许多消费者发现了自己的医美需求,纷纷选择在线上医美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与项目咨询。许多医美平台也适时增加了在视频面诊、远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咨询转化率。

  另一方面,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消费者积压已久的求美需求正逐渐释放。比如作为医美市场崛起的一个重要分支,抗衰市场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近日,新氧CEO金星联手女星伊能静进行了“热玛吉狂欢夜”的直播。数据显示,在抗衰热门品类榜单中,热玛吉热度最高,位居抗衰热门品类榜首,参与医美商家累计1032家,城市覆盖量超过300个。

  昊海生科是医美行业的上游生产厂商,其总经理吴剑英认为,医美市场“原来太乱”,但“越来越规范”是大势所趋。他表示,“在规范的过程中,一定会几家欢乐几家愁,一定会存在存活一批、发展一批、关掉一批的态势,一切都在于合规专业和可持续。站在政府角度,肯定要严管;站在投资人角度讲,要更加专业和谨慎;站在从业者角度讲,要更加注重合规、防止职业风险;站在医生角度讲,希望和大公司结合用最好的产品。”

  对此,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秘书长朱美如也曾公开表示,真诚地期待第三方平台、医美机构、整形医生、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继续参与医美行业自律行动中来,从而推动医美行业的线上化、平台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如是,后疫情时期的医美行业,才能真正迎来重振良机。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