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心理百态

孩子性格孤僻,竟是尿床引起的!专家道出儿时尿床真相

举报/反馈
2020-06-03 07:07:12健康界

  9岁混血儿女孩佳佳的妈妈未曾想到,孩子最近性格变得孤僻竟然是因为尿床引起的。

  “在门诊第一次见到佳佳的时候她显得特别害羞,不爱说话,而且神情紧张。”这是小儿肾病专家、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黄建萍教授对佳佳的第一印象。

  据她回忆,佳佳的尿床情况比较严重,每天遗尿频率达到2-3次,家长也非常焦虑。经过黄建萍教授的检查诊疗之后,佳佳的尿床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其心理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在复查的时候,发现这个孩子明显开朗了很多,跟我们有说有笑的,家长也特别开心。”看到尿床的改善给整个家庭带来的可喜变化,黄建萍甚是欣慰。而家长对尿床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也正是黄建萍忧心的地方。


  15%的5岁娃仍尿床

  临床当中将尿床称之为遗尿症,通常指儿童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而言,年龄小、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排尿和控尿能力还未发育成熟,会出现尿床、尿裤子的情况,这属于正常发育过程,并不是一个疾病状态。”黄建萍介绍,排尿的过程其实是靠神经系统的控制,让人们知道膀胱胀满了,继而神经系统支配我们把尿排出去,这个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是从出生开始逐渐发育成熟的。通常孩子一般三至四岁左右能够控制白天的排尿,五至六岁以后能控制夜间排尿。伴随着孩子自身控尿意识的提高及发育的逐渐完善,尿床情况会逐渐减少。

  “如果>5岁以上的孩子仍在夜间睡眠时频繁发生无意识的尿床行为,频率达到每周三次并持续三个月以上,就有可能属于遗尿症了,这是目前国际上和国内现在普遍采用的一个诊断遗尿症的标准。”黄建萍提醒,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孩子在发育方面可能比正常的孩子要落后,家长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应及时寻求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黄建萍指出,遗尿症并非罕见。调查显示,我国5岁儿童中,遗尿症发病率为15.2%,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生尿床的比例较高,大约是女生的1.5~2倍。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穿纸尿裤的时代的遗尿症发病率偏高一些。


  如何评估儿童患有遗尿症?

  发表在《小儿泌尿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调查研究显示,公众对遗尿症还存在诸多误解,不少人认为这仅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没有认识到其有多因素病理生理基础。

  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单一症状性和非单一症状性。

  单一症状性遗尿症是指无任何疾病问题引起的单纯性的夜间尿床,“实际上,大部分孩子的遗尿症都是原发的单一症状遗尿。”黄建萍指出,膀胱容量和大脑发育延迟(即排尿、控尿的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能力发育落后)是引发单一症状性遗尿症的主要原因。“这些发育延迟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孩子的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曾有过遗尿症,那么势必会导致孩子遗尿症的发生率要高于正常人。”

  黄建萍补充道,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小的时候排尿训练不得当、母乳喂养、心理压力、环境因素等等,都会影响孩子整体的排尿控制能力。

  非单一症状性遗尿症有可能合并了膀胱功能问题,如白天尿频、尿急或排尿异常等等。

  “继发性遗尿症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原因引起。”黄建萍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一是肾脏疾病,比如肾炎、肾病、肾小管发育的异常和泌尿系感染等,都可能会有尿床问题;二是甲亢、糖尿病一类的代谢性疾病;三是神经系统疾病,比如脊膜膨出、垂体瘤等。 “只有先排除一些继发疾病,非单一症状性遗尿,才能诊断孩子是不是一个单一症状性的遗尿症,这需要家长的密切观察和医生的诊断评估来进行区分。”黄建萍表示。

  尿床有可能影响孩子孩子的神经心理发育

  据了解,儿童遗尿症虽然每年有15%的患儿可以自然痊愈,但约1%~2%的患儿遗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期。遗尿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早的诊断,还会给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可小觑的危害,因此早诊早治非常关键。

  “以前因为生活水平低大家对遗尿症的问题不是特别在意,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黄建萍表示,遗尿症的自愈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恢复,如果尿床问题持续存在,会致使孩子性格变得异常,出现自卑自闭、寡言少语、拒绝与他人交往的现象。文章开头提及的遗尿症患者佳佳,就属于这类情况。

  所以专家建议大家如果发现孩子已经诊断为遗尿症,最好还是不要等,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能给他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让孩子更有信心,让他的心理上更加健康快乐。”

  遗尿症该怎么改善?

  “目前针对遗尿症的改善治疗包括生活习惯改变、功能性训练、药物治疗以及心理疏导。”黄建萍指出,饮水习惯调整是生活习惯改变之一。她建议白天让孩子多喝水,晚饭以后尽快减少孩子饮水量。其次,晚饭别吃得太晚,以清淡少盐为主。同时让孩子睡眠规律,睡前排空膀胱。另外还要预防便秘,注意保持通畅。“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善,其实有一部分人是能够逐渐减轻病情的。”黄建萍如是说。

  功能性训练则是通过憋尿和排尿的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白天当孩子想上厕所的时候,尽量让他先憋一会儿,让大脑去感受膀胱的膨胀感,一开始可以从10分钟开始,然后逐渐延长,让孩子练习憋尿能力。”黄建萍指出,在孩子刚开始排尿的时候,尝试立刻让他憋住,然后控制几秒钟再排,分两至三次排完,这样不仅可以练习大脑对排尿的一个控制能力,还对肌肉收缩控制能够起到练习作用。

  “半夜叫醒孩子排尿也是改善尿床的有效训练方法。”黄建萍说,一般孩子夜间尿床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家长在掌握孩子尿床规律之后,可以在孩子遗尿前30分钟叫醒孩子排尿。“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叫醒是彻底叫醒孩子,让孩子在完全清醒状态并对膀胱有感知,意识到自己处于憋尿状态需要排尿,这样才能够达到行为训练效果,部分人是可以好转或者能够得以控制住。”可见,夜间叫醒孩子排尿还真不能“糊涂”。

  黄建萍建议,家长也可以用遗尿报警器夜间叫醒孩子排尿。

  药物干预治疗指的是给予抗利尿激素,可以减少夜间尿液的产生,甚至有研究发现,补充抗利尿激素以后,会增加孩子的觉醒度。”黄建萍特别强调,在进行药物治疗当中应当继续结合生活习惯改变和行为训练,这样才能让遗尿症得到更有效改善。

  调查报告指出,35.7%的家长因为孩子尿床问题责骂过孩子,仅有18.2%的家长寻求过医生的帮助。

  “家长千万不要去责怪孩子尿床,这本身就不是孩子的错误。”增强孩子自信,保证孩子精神放松,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并适当进行心理疏导,在黄建萍看来,这些也是帮助孩子改正遗尿症的关键所在。

  怎么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进行改善?黄建萍表示,这需要医生在临床当中根据孩子遗尿的程度和分型来考虑选择合适的方式。

  原标题:洗白!专家道出儿时尿床真相,背了30年的“锅”终于可以甩掉了!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