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这四大医改举措将重塑中国医疗格局,2020年不得不看……

举报/反馈
2019-12-18 00:00:04医学界

  2019年,国家层面出台诸多政策让公立医院应接不暇,比如567个县域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也包括明年即将实施的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如果,我们不懂改革的逻辑可能会觉得这些政策杂乱无章,从而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变化。

  俗话说“温故知新”,在2019已经余额不足之际,“医学界”带你一起回顾过去一年的重磅级政策,希望我们能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中,找出“医改”的底层逻辑,让各级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往哪里迈?

  ▌NO.1 “整合医疗”时代!区域医疗机构从竞争到共生

  首先我们必须提及“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概念,因为这样有利于我们关注医改时,能把聚焦在个体的目光转向全局。

  之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强调针对体系内各成员的改革,比如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社会办医疗机构改革;专科医疗机构改革、综合医疗机构改革。但忽略了各医疗机构的协同和联动,这样不利于”健康中国”大目标的实现。

  2019开始,这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独立屏蔽有被打开趋势。

  首先,在县域医疗资源整合上,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文要在全国500个县域试点医共体建设,随后又公布了567个试点县名单。该《通知》要求“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对县域医共体的考核不再是县级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个体,而是县域内就诊率。

  其次,在城市顶级医疗资源上,11月5日,国家卫健委下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由30家三甲医院牵头,通过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的形式,在河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河南、云南、新疆八各省区试点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这意味着30家国内顶级的医疗机构即将把科教研、高精尖医疗机构辐射到8个省份。

  趋势

  以上两个文件,是典型的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探索。背后都有一个共性,鼓励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从相互竞争走向合作共生。据“医学界”了解,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在研究制定“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相关文件,该文件将重塑我国医疗格局,值得行业关注。

  ▌NO.2 2020 三级、二级公立医院同步迎大考

  2019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最关注的就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元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这一重量级文件就已经下发,在首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还有个别医院因为病案首页造假被卫健委通报的插曲,这一警示,进一步说明了国家层面对此事的重视。

  年初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部署,12月就迎来了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通知的下发。按照文件要求,2020年,所有二级公立医院都要参加绩效考核工作。

  “医学界”仔细对比两份绩效考核文件,发现无论是三级还是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指标都聚焦在四个方面,分别为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

  趋势

  这些指标看似简单,实则指明了我国公立医院发展的方向。

  简单来说,随着公立医院筹资机制逐步明确,公立医院的资金池进入了平稳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就要求医院用好资金池,杜绝浪费。

  毫无疑问,在2020年,三级公立医院和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齐头并进下,公立医院必须提高运行效率,盘活存量才能长久发展。其中医院最容易做到的就是降低药占比、耗占比。同时,按照推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2020年,规范西医开中成药有望延伸到二级医院。

  ▌NO.3 医共体能否总额包干?答案就快揭晓

  2019医疗圈最热的两个关键词就是“医保”和“医共体”,如果我们把这两个人气王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今年,全国范围内确定567家县域和两个省份作为县域医共体的试点省份。目前,各地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医共体建设了,但内部的结合“形式”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

  在县域医保结算上,《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给予的指导方向是“探索实行医保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这一方向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县域医共体内提倡“医保总额包干”制度。在这方面,除了深圳罗湖有了成熟经验外,今年浙江也在这方面提出了探索。

  趋势

  据“医学界”了解,为了促进医共体内涵建设,让成员单位责任、利益、管理、服务真正实现一体化,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经设立了专家组,进行“医共体总额包干”相关研究。在实体化建设方面,有望制定考核标准,达到考核标准后,医共体有望实施“总额预付,结余留用”政策。该政策实施后,将会加速分级诊疗格局形成。

  ▌NO.4  医保DRG上线,医院靠增量获利阶段将结束

  6月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要求加快推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确定30个城市作为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

  原本,大家觉得DRG改革离自己很遥远,但随着后续CHS-DRG(医保版DRG)的问世,医院看到了DRG改革大势所趋。

  按照文件要求,30个城市要在国家DRG付费试点工作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顶层设计、模拟测试、实际付费”三步走的思路,确保2020年模拟运行,2021年启动实际付费。

  趋势

  对于这30个城市来说,离DRG实际付费的时间只有两年。DRG实施,医保部门是按病组给医院支付费用,医院的成本也会被均摊到各病组中。这意味着医院收治更多的病人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大的利润。

  所以,大医院要在两年内,改变过去传统靠增量提高医疗收入的模式,转向提供疑难杂症的诊疗上,转向内部精细化管理,这其中,包括科室设置、人员布局、岗位设置都会发生变化。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