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最近“吸尿”救人事迹在微信朋友圈疯传,网上有各种评价——赞扬医生、批评航空公司,认为医师在作秀的,总之,舆论群起。最后,医生被曝光,视频被疯传,最终医院对医生进行表彰和物质奖励。虽然是热门事件,但是老刘一直不愿去评价此事件。医脉通的编辑老师希望老刘对此事件谈谈自己的观点,老刘从心底里是抵触的,因为话题太敏感,而且本来就很难评价对错,这件事情还好是“大团圆”结局,如果不是的话后果又该是怎样呢?这就与“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的问题一样,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只谈自己的看法,仅代表个人观点,请各位脉友不要从法律、道德、伦理、医德医风等各方面上纲上线。
事件回顾
11月19日,从广州飞往纽约的南航CZ399航班上,一名老年旅客突发急性尿潴留。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医生张红与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医生肖占祥恰巧乘坐该航班,两位血管外科医生听到飞机广播寻找医生后过去查看,考虑老人膀胱内大致积存有1000毫升尿液,如不尽快排出,将面临膀胱破裂的危险。飞机上的救治条件十分有限,没有导尿包,无法进行导尿。在征得老人老伴同意后,两位医生让乘务员帮忙,找来便携式氧气瓶面罩上的导管、注射器针头、瓶装牛奶吸管、胶布,DIY一个穿刺导尿装置,对患者进行膀胱穿刺引流。然而因为客舱空间高度有限,针头又过于尖细,加之因膀胱过度胀大,自主收缩功能减弱,无法因压力差自动引流老人膀胱内的尿液。迫于无奈,医生只能用口通过导管吸出尿液,最终顺利帮老人排出700-800毫升尿液,使老人转危为安!
某微信公众号在评价此事情时指出:
当时的境况,不用我说,大家也想得出来。如果老人尿不能顺利引流出来,可能面临以下后果:1.就像两位医生判断的那样,老人膀胱破裂,引起出血、感染,危急生命。2.老人家属就会质疑两位医生的诊断,从而进一步质疑两位医生的操作,从而质疑两位医生的行医地点、行医范围是否合法?一系列的法律纠纷或许不可避免的引发。所以,就在这种处境之下,两位医生一筹莫展之时,情急之下,张红医生做出来一个惊人之举:用嘴吸出尿液!我相信医生作出这个决定,一定不是像他对媒体所说的“天职所在”那么简单。因为作为一名医生,我相信他一定知道此举所面临的职业风险。尿液作为人体液的一种,是很多传染病的载体之一,口腔黏膜直接接触陌生人体液,是一种高危的行为。
公共场合听到呼叫医生,去还是不去?
二十年前上医学院的时候,有个妇产科老师曾和同学们谈起这个话题,推荐答案是“千万不能去”。其原因,是因这个老师的同事,另一位妇产科医生,在乘坐火车时听到乘务员说某车厢有妇女临产,请求车上的医护帮忙。于是,本着“救死扶伤”的理念,此妇产科医生热心去帮忙。产妇胎位不正,为难产,最终在医生的帮助下终于生下孩子,但新生儿因为窘迫发生肺炎。结果,家属对此医生不依不饶,要求医生赔偿巨额费用,索赔无果,就到医院和卫生局投诉医生非法执业。于是,整个科室的医生都有了心理阴影。妇产科老师说,在医院条件极佳的情况下,都不能保证操作、手术是成功的,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更何况是在什么条件都没有的公共场合,感染根本是无法避免的。并且,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必须在执业地点执业,超范围实施诊疗行为常被扣上“非法行医”的帽子。被家属缠上,闹上一闹,不死也扒层皮。
每个医生都有颗仁心,遇到病人都愿意出手相助,但是“好人”不见得有好报。当下,医患关系越来越微妙,矛盾逐渐升级为纠纷,医生的思维也在不断地改变。就像报道事件一文的作者对“吸尿”事件的评价一样,医生在进行操作时一定也考虑到了职业风险,如果穿刺了而没有引流出尿液,那么结局绝对就不会这么“美好”了。助人为乐可能会立即变成医疗纠纷,没有医生会不在意,不担忧,不防范。
如果要设身处地回答“去,还是不去?”“帮,还是不帮?”我想在做出决定前我会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我有能力处理好吗?绝对正确,无过错。
2. 患者是不是需要紧急的帮助?不需紧急救助可以等着直接送医院。
3. 患者病情有多危重?预后不佳的患者意味着救治意义不大,麻烦更多。
4. 医疗风险有多大?高风险的操作最好不要尝试。
作为一个医生,不管什么时候,当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要去帮忙的。但是,经过了现实世界的洗礼,当第一反应很快反应过后,接下来可能就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因为,当热心助人冲动散尽,可能随之而来的是一身的麻烦。就像“扶起”老太太后被索赔,生活彻底被打乱,取而代之的是搜证、举证、出庭,还有不停应付家属和媒体的骚扰。而当一个医生热心助人后没有一个完美的结果时,“非法行医”,“医疗事故”等字眼,质疑声、唾骂声会把“热心”彻底淹没,家属闹、接着告。医生停职是不可避免的,就算医院不愿意给医生放假,在百般骚扰下,医生也不可能正常工作了。除了工作没了,生活也没了;以为自己的生活没了,全家的生活其实都没了。写材料、上法庭、调解、应付媒体还算是小事,万一被人肉被攻击,生活被毁成什么样得看运气。一个案子尘埃落定至少要几年,除非医生是个有钱人,找合适中间人用钱摆平,否则几年都会陷在里面。(大部分医生不可能积累那么多财富)
所以,当面对一个求助,首先可能会想到是否有那个“金刚钻”——是否有能力处理好。“吸尿”救人的两名医生可以说算是专家级别的,并且是外科医生,穿刺定是好手,也能想出各种方法。所谓艺高人胆大,所以敢揽“瓷器活”。而作为急诊科医生,也就是CPR练得更多些,其他的还真不敢说能处理好。所以,如果是产妇临产,呼叫医生,我会一动不动,接生这个活没干过,就在十几年前实习时看过一两次,完全无法帮助。而要是心跳骤停,需要心肺复苏,倒可以帮帮忙。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在一辆列车上,一个老人出现严重腹痛,列车员呼叫医生帮助,询问患者不适症状。当时,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如果在列车上有这样一个病人需要帮助,一个医生能做些什么?
第一,能明确诊断吗?答案是不能,通过视频中列车员耐心的询问病史、症状,按压腹部老人的表现。我有很多疑诊的疾病,首先心肌梗死是不能除外的,胃炎、胰腺炎、肝胆疾病、早期阑尾炎都需要鉴别,就算是肿瘤也是不能排除的。就算是在医院急诊科,遇到这样一个患者都可能需要详细检查才能诊断,在缺乏药械的列车上,一个医生能做什么呢?但一旦一个医生表明了身份,就会被视为救命稻草,对于不能处理的结果是不能理解的。
下一节:如何评估“救人”风险呢?
“好人法”能不能保护“好人”?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
副主任中医师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中医全科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