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界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药界动态

聚焦中国药企海外并购 医药行业整合六大趋势

举报/反馈
2009-01-06 20:22:00
  必要之举:制药业研发全球化程度高

  制药业是研发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许多成功的制药企业都是通过在全球各地设立研发分支机构进行技术寻求,获取新技术,增强研发能力。美国30%的新药研发活动在境外进行,在美国境内进行的研发活动49%由外国企业完成。目前,世界上80%的跨国投资是通过跨国并购进行的。

  目前,我国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以仿制为主,只能生产通用名药物,获利微薄,产品难以打入国际市场。而且,现在仿制药频繁发生专利等问题,国内制药企业必须迅速提高新药创制能力,否则将难以生存。在我国医药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我国制药企业惟有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直接投资或跨国并购,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积极追踪世界先进的药物研发技术,掌握新药研发的最新动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技术寻求,才能生存和发展。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三九集团曾尝试通过收购日本东亚制药,实现其海外上市的扩张之路;哈尔滨市平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则通过对美国上市公司塞内森特公司的收购,控制了其96%的股权,从而成功进军美国纳斯达克。  

  探索之路:国内药企谋求海外发展

  近两年来,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内医药企业对资本的渴求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因此,广开门路寻求资本支持是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医药业,外资并购国内医药企业已是司空见惯,但国内医药企业并购国外企业却不多见。2007年9月18日重庆慧远药业以200万新加坡元(约合1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新加坡第二大连锁医药企业新加坡新中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51%股份,成功实现控股。至此,我国医药企业成功跨出了海外并购的重要一步。  

  2008年,已经在境外资本市场登陆的中国药企并购热情不减。  

  2008年1月3日,中国医药研发外包行业的领军企业药明康德,以约1.63亿美元完成了对美国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研发外包服务供应商艾普科技实验室服务公司的收购。  

  3月12日,中国最大的监护仪厂商深圳迈瑞公布了其海外上市后的第一项收购决议——以2.02亿美元收购美国Datascope公司的生命信息监护业务,收购完成后,迈瑞将成为全球监护仪行业第三大厂商。  

  4月9日,在香港上市的万全科技药业正式发布公告称,以现金311.75万美元(约2431.65万港元)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ommonwealth Biotechnologies Inc.(CBI)已发行股本的39%,成为该集团第一大股东。  

  在药品零售市场,受医改扩容预期的刺激,大批来自国内外市场的风投资金同样蜂拥而至,“上市融资”、“并购”、“扩张”等成为2007年底、2008年初广受追捧的字眼。  

  药店圈内上市的第一篇章是由作为中国国内最具规模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海王星辰执笔。2007年11月9日,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有限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当日即获益3.34亿美元。而作为平价药房的老大,早就准备于2009年上市的湖南老百姓大药房终于在2008年10月引进北欧最大实业控股公司——殷拓集团私募基金8000多万美元,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医药零售行业最大一笔境外投资。  

  “目前,国外资本越来越青睐中国医药企业,频频对中国医药企业发起收购行动,而国内医药连锁企业正处在寻找新的经营模式和核心盈利能力的困惑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成功并购国外大型医药连锁企业,意义非同寻常。”业内专家表示。

  未来之势:医药行业整合六大趋势  

  迎来并购黄金期

  虽然近年来医药行业中的并购此起彼伏,每年都有几十起上市公司的并购,但是纵观整个医药产业结构,中小企业数量还是太多。现在中国有医药制造企业近5000家,大部分年销售额不到1个亿;有医药商业企业7000多家,大部分都是小公司;有医药零售连锁企业1000多家,但是他们的销售规模都不大,门店数量也不多。

   在这种行业结构下,并购和整合将是中国医药行业中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道路之一。通过并购整合,将那些有一定特色但规模不大的药企聚合起来;淘汰一些没有特色的中小型公司;在中国塑造几个有真正竞争力的医药强者。  

  多种资本力量将展开角力

  近年来,中国的医药市场正在快速成长,中国的医药消费正在逐年增加,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医药市场将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一块大蛋糕。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医药合资企业这么多年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让那些没有进入者和在观望的国外投资者增强了信心,未来的几年中,将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而国资企业也绝对不会放弃医药这块被很多地方政府视为支柱产业的“肥肉”。他们将利用政策的优势、背景的优势、关系的优势进行疯狂的并购整合,因为他们也认识到现在是并购的好时节。  

  “国”字头的华润系、国药系,“民”字头的复星系、东盛系等将越来越体现集团的实力。多种资本的参与将使医药行业更加丰富多彩。  

  新资本手段将广泛运用

  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上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比较保守的行业。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以及医药并购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新的金融手段将在医药行业并购中使用。

  比如举牌收购。以前的医药行业并购绝大多数是协议收购,在二级市场上的举牌收购少之又少,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以及医药上市公司的全流通,举牌收购将越来越多。  

  再比如母公司私有化子公司。以前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往往都有一个集团公司作为母体,他们都是将一块优质资产包装后上市,但是现在又纷纷有集团公司希望整体上市,所以母公司私有化子公司成为一个重要途径。  

  还有支付手段方面,以前的医药行业并购中,一般采用现金支付手段,几乎很少看到资产置换、承债式收购、杠杆收购等形式,未来的并购中,这些支付手段将更多地被采用。  

  海外并购更深入

  由于我国医药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在管理上、资金上、产品研发上、质量控制上、营销能力上都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药企。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有很多中国医药企业能力快速提升,在研发、营销、生产上都建立了独特优势,资金实力也不断加强,因此,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与外资药企能进行一定的竞争。  

  在原料药方面,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规模上具有绝对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在国外发展自己的基地,通过并购走出国门。  

  在生物医药研发方面,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往往规模并不大,并购所需资金不是太多,一些有实力的国内药企完全可以通过对这些国外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的并购获取其新产品的生产、营销权,获取其较为领先的研发能力,弥补自身研发实力的不足。  

  在普药的生产营销方面,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很多药企在生产能力上已经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可以并购海外的普药生产企业,在获取其生产能力的同时获得其国外的营销网络和资源,利用成本优势开拓国外医药市场。  

  保持动态发展趋向

  中国医药行业的并购整合不可能通过一轮而全部完成,这将是一个动态、轮回的过程。如果说现在的医药行业是“春秋时期”,那么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并购,最终将出现“战国时期”,寡头垄断者的出现标志着一个行业市场化的成熟。  

  现在的并购者在未来有可能成为被并购者,现在的被并购者也有可能成为并购者。  

  更多借助中间机构

  中国医药行业的并购整合中,中间机构将发挥重要作用。  

  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医药企业在研发、制造、营销上有其专长,但是在并购上无疑并不具有非常专业的本领,如果一味追求自我完成,那么只能是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并购中,企业需要法律专家、财务专家、金融专家等各种专业人才,中介机构将提供这些方面的全套服务。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