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行业观察

腾讯医疗副总裁张猛:医学新科普点亮健康灯塔

举报/反馈
2019-11-05 03:35:4539健康网

  11月4日,首届腾讯医学ME大会(以下简称“ME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顶尖的医学科学家共聚,展现癌症、艾滋病等医学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推动先锋医学与大众健康的连接,启蒙对真实医学的认知。

  腾讯医疗副总裁张猛在会上发表了《医学新科普点亮健康灯塔》主题演讲。张猛表示,我们处在医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发病机制的研究、治疗方法的演进、疫苗的升级、新药物的研发,都在突飞猛进。但大众认知还是跟不上医学的发展,很多误解依然存在。

腾讯医疗副总裁张猛在ME大会上分享医学新科普将点亮健康灯塔

  “一方面是医学的进展不为大众所知,另一方面,大众对这些知识充满渴望。是什么造成了中间的鸿沟?我们能否架起一座桥梁,跨越这条鸿沟?”张猛指出,科普是缩小前沿医学与大众认知鸿沟最好的方式之一。秉持“专业、体系、易用、开放”的互联网医学新科普理念,腾讯医典以权威的医生为作者,以前沿的知识为内核,以专业的态度为初心,以理性的思想为基石,让真正的医学为大众所知,增强民众对健康的自我掌控。

  首届ME大会主题为“生命之问”,意在通过探索人体微观世界,追寻人类的进化之路,点亮大众对医学理性认知的启蒙之光。ME大会开幕前夕,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发表寄语表示,希望通过ME大会,“引导更多人关注生命、认识自我,通过权威医学科普提升大众健康,减少病痛之苦。”马化腾同时表示,“希望‘科技向善’成为公司使命与愿景的一部分,引导我们善用科技,避免滥用,杜绝恶用,让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

  以下为腾讯医疗副总裁张猛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代表腾讯,欢迎各位参加首届腾讯医学ME大会。

  大家可能注意到,在昨天的WE大会中,Carl June教授介绍了最新的癌症免疫疗法。其实,过去几年,腾讯WE大会中有很多医学科学家,给我们分享了前沿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医学突破。我们相信,利用科技解决医疗健康问题,是最大的善。今年,我们正式发起腾讯ME大会,邀请全球最顶尖的医学专家,共同探索生命的奥秘。

  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和对自身的探索,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付出很多惨痛代价。十四世纪,欧洲爆发了“黑死病”,三年内欧洲消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后来,通过灭鼠、除跳蚤的措施,切断了鼠疫传播路径,人们才从大灾难中走出来。另一个例子是流感。1918年,史上最严重的流感爆发,这场“西班牙流感”夺走了超过5千万人的生命。70年代后,猪流感、禽流感也不断出现。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流感跟普通感冒很不一样,开始逐步接种流感疫苗。

  这也再次说明,普通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大部分是被动的,只有面临重大威胁时,才会重视起来。但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认识到,如果主动了解疾病,我们就能获得更健康的生活,拥有更长的寿命。

  研究表明,在心血管领域,接受了康复教育的心脏病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了13%,心血管死亡率降低了26%,住院风险降低了31%。癌症治疗表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更快,双相躁狂患者可以降低复发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改善关节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所以,权威、专业的医学科普有助于积极预防疾病,帮助病人更快康复。

  通常,大家对于疾病有一些常见的认识。例如老年痴呆症没法治?红斑狼疮是绝症?白血病等于死刑?抑郁症不是病?

  对于现代医学来说,这些认知是正确的吗?其实,是不一定的。真相是:提前检测可以延缓阿尔兹海默症的进展;红斑狼疮正在变为慢性可控;T细胞免疫疗法,让部分白血病可以完全治愈;抑郁症当然是病,需要采取积极治疗。

  今天,我们处在医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发病机制的研究、治疗方法的演进、疫苗的升级、新药物的研发,都在突飞猛进。但大众认知还是跟不上医学的发展,很多误解依然存在。

  另一面,我们又看到了大众对先锋医学知识的好奇与渴望。通过腾讯医典,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我们整理出 “大众最关注的十大前沿医学话题”,这些前沿医学话题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从基因图谱和编辑、人类寿命的终极拷问, 癌症免疫治疗,到脑机接口、3D器官打印,每个人对生命的新探索,都充满了好奇。

  一方面是医学的进展不为大众所知,另一方面是大众对这些知识充满渴望。是什么造成了中间的鸿沟?我们是否能架起一座桥梁,跨越这条鸿沟?

  医学科普应该是解决鸿沟的重要路径, 科普应该怎样解决患者问题, 也公平的给每一个生命带来希望和信心?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励志的硬核少女。

  柱子哥是一位年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伴骨髓及脏器转移,因为一份《自救指南》走红。透过这份issue-based指南,我们看到病人面对重大疾病,从疾病进展阶段到治疗方案选择,乃至心灵创伤到情绪黑洞、家庭关系和经济承受能力,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通过视频,我们来听听柱子哥的故事。

  柱子哥:2018年10月我被初步确诊的时候,我也没有预期到自己在28岁的年纪会遭遇这样千万分之七的概率。

  情绪失控了几分钟,接下来抗癌的人生怎么办?但这一切的基础和起点是我要开始初步了解自己疾病的病因、治疗、权威的医院费用预估,来了解疾病的发声,对我生活方方面面造成的影响。也正是通过腾讯医典这个产品,我才知道原来疾病的科普和知识是可以体系化结构化而且全流程的。基于对疾病的了解,我做出了一个完整版的、分为4大部分和224个条目的《抗癌自救指南》。于是有了去年刷爆全网的一篇文章。

  在自救指南中包括了4大部分,第一部分接受患病现实,做好心理建设,第二部分是拆解具体问题分别应对和规划,第三部分是中长期战略,第四部分是独自面对的部分,这篇文章在接下来抗癌的一年帮助了很多人,也让我非常科学从容的过了一年抗癌生活。

  但是我想,我不应该成为唯一一个能够科学从容抗癌的年轻人。我认为中国每年新增的380万癌症病人,在确诊之初,都应该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图谱化的知识的了解,分各部分的体系化的知识、初步的判断,进而好好规划自己的抗癌人生。

  有限的钱不应该花在没有必要的偏方上,有限的精力和信任也不应该投射在不必要的偏听上。这是腾讯医典在做的事情,也是我在做的事情。

  从柱子哥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病人通过体系化的知识了解治疗全程。柱子哥在她最核心的思维导图的中央红体字写着,“普通人靠信息可以战胜不必要的恐惧,越了解越坦然。”她的案例也让我们再次思考:医学科普怎样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减少对疾病的恐惧?以淋巴瘤为例,医典创作了342篇文章,从诊前、诊中和诊后帮助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决策。

  互联网是大众获取医疗信息的第一来源。39%的人生病了都会先上网查一查。但过去,大量的互联网医学内容泥沙俱下,常常是非专业人士将不明来源的资料简单堆砌生成。

  一方面,这样的洗稿式科普给大众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有人因为低烧不退,就靠网络知识,自己诊断得了绝症导致自杀。也有人因为虚假信息,耽误治病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劣币驱逐良币,很多专业医生洁身自好,不愿意通过互联网释放自己的专业价值。

  在这样的状况下,互联网医学科普也在进行一次重塑。以权威的医生为作者,以前沿的知识为内核,以专业的态度为初心,以理性的思想为基石,让真正的医学为大众所知道,增强对健康的自我掌控。

  “专业、体系、易用、开放”是互联网医学新科普的四个关键点。首先,是让“医生写稿”取代“小编洗稿”,好的科普应该由医学专家逐字书写或审核,从而保证内容的质量。

  第二,建立体系化的科普知识。目前,我国居民的疾病谱不断变化,包括癌症在内的慢性病,已经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对慢性病来说,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系统化的学习。医学科普也需要覆盖早期预防、症状辨别、初步诊断、治疗方法和生活管理,帮助患者在每个环节都做好健康决策。

  再次,还要用短视频、漫画、3D视化等富媒体,让“硬核知识”看得懂。

  最后,医学科普的推动也不能是单体作战,需要全社会联动,在个人、医疗机构、政府、社会之间形成知识循环。

  生命的复杂性,决定了医学的高门槛。我们都知道宇宙浩瀚无边,银河系有4千亿颗恒星。但人体“小宇宙”并不比大宇宙简单,有40万亿至60万亿个细胞,相当于150个银河系的恒星数量。

  翟中和院士曾经说过:“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中间这份图,看起来像是集成电路,其实是代谢地图,为我们揭示了600多个代谢反应的路径,可以看到ATP这种细胞内的能量载体是怎样合成、分解的。这一过程一旦出错,就会造成疾病。换句话说,这张复杂的代谢图揭示了某些疾病发生的过程。对比之下,右边的示意图,则是计算机的运行架构图。哪怕今天CPU已经空前发达,但构成还是不如细胞的代谢路径复杂。

  能够破解医学高门槛,能把普通人带进医学的知识大门,解锁人体复杂的机理和结构, 只有医生和医学从业者。我想,在医患之间,没有什么是比科普更好的沟通方式。屠呦呦女士不久前也寄语说:医学工作者不仅需要潜心研究自己领域的课题,也应该承担向大众普及准确、权威的医学知识的责任。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这是健康中国的核心理念。到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一倍,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这个过程非常需要医生和互联网的共同参与:用互联网的高效传播,放大医生的专业知识;用互联网医学新科普,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温暖。

  正因如此,我们将与《NEJM医学前沿》联合推出“新疗法·好消息”科普专栏,希望以专家们讲故事的科普方式,把最新的、硬核的临床诊疗理念和进展,送到用户手边。同时,我们也非常期望,更多的年轻医生可以参与到医学新科普的建设中来,用专业和创意,将医学知识变的更加鲜活和易懂。我们也将与《NEJM医学前沿》联合启动“青年医生短视频科普大赛”,通过丰富的短视频传播,助力青年医生开启医学科普之门。我们会通过奖金奖励和流量扶持,与青年医学科普之星共同成长,共同为大众带来高质量的医学科普内容。

  腾讯和腾讯医典,愿意用开放的生态,凝聚专家的智慧力量,共同架起医生与民众之间的信任桥梁。

  “多问腾讯医典,健康放心一点”,——我们期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每个人的“生命之问”都能通过权威、专业、中立、放心的平台来找到答案,让更多人拥有健康理念,享受健康生命带来的喜悦。

  谢谢大家。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