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食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黑食品

安全食品百姓买不起?内销食品的“次国民待遇”

举报/反馈
2008-12-18 09:57:00

  9月份以来,“三聚氰胺”的曝光使中国人对食品安全的警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昨天,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到有关部门视察食品安全问题时,再次谈及食品安全。有代表问:“为什么中国出口外国的食品的合格率是99.8%,而中国自产自销的食品的合格率仅为70%?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在食品上享受国民待遇?”省质检局局长说:只要是现代化的安全的东西肯定是贵的,中国老百姓买不起。

  人大代表的质询,告诉我们一个起码的好信息,中国人不是不会制造高质量的合格的食品,按照省质检局局长的说法,是担心增加成本老百姓买不起而不能做。于是在事实上,长期以来我们制造的食品是双重标准,供给老外的是一个标准,给我们自己吃的,却是另外一个标准。我想,没有比我们这个民族更有爱心的民族了,我们把差的留给自己,把好的奉献给别人。我不知道长期支撑这一做法的逻辑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外汇,那么,我们把自己的身体和健康都葬送了,赚再多的外汇又有什么意义呢?

  值得庆幸的是,人大代表的质询,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好信息,我们的质量监督检查和检验检疫等部门,是完全有能力严把质量关的。最近这些年来,中国制造赢得了世界赞誉,靠的不但是低廉的价格,还有信得过的质量,这与他们的把关严格不无关系。既然能为外国人把好出口关,当然更应该为同胞把好质量关,这是起码的职业良知。最近,笔者听到不少这样的来自质检部门的论调,合格的食品并不等于安全的食品。这是对的,所谓合格,就是符合标准,但是当标准过低而达不到起码的安全需要时,这个“合格”也就失去了意义。作为质检部门,就有义务、有责任去提高标准,应该成为提高标准的主要推动者,而不是去玩文字游戏,说什么“合格的不等于安全的”,去变相地推卸责任。一位质检副局长说,按道理,出口的东西外国爱要不要,政府没有义务去把关。可是,爱面子的我们却把大把的精力放在了为外国人的食品安全把关上,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是否向国际标准看齐或者说是统一内销和出口两个标准的问题上,一直以来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科技水平比较低,提高标准可能导致很多农产品没有销路。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我们能够制造出符合出口标准的产品,说明我们完全有能力提高自己。相反,找这样那样的借口保护落后的、粗放型的发展,这非但不是爱护,反倒是对农业和食品产业最大的危害。从太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盲目的保护换来的不是发展,不是健康,而是灾难。同时,内销产品不安全,出口产品的信誉也遭连累,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标准和技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标准越高,意味着所要求的技术水平越高。而制定标准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我们的标准跟不上,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制标水平的落后。但是,这决不应该成为阻碍我们提高标准的理由,某种意义上,没有标准的提高,也就没有技术的更新和提高,标准就是标杆,不引导技术升级换代,我们的生产力只能在低水平徘徊。因此,无论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有利于生命健康的角度,摈弃对国内市场的次国民待遇,统一两个标准,都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吴佳子)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