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同行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医路同行

患者索赔230万并要求医方公开赔礼道歉,发生了什么?

举报/反馈
2019-06-25 07:36:09医脉通

  手术风险的评估、预见与防范

  医疗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医疗风险可能更复杂,麻醉意外、神经血管损伤、心脑血管意外、呼吸衰竭可能都会突然出现,时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不但手术过程中风险大,围手术期患者也面临者瞬息万变的病情变化,术前突发麻醉意外,术后突发肺栓塞、急性心衰、急性肺水肿、急性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脓毒血症,意外往往突然出现,病情急转直下。

  为减少手术失误,2009年2月,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推行了《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作为医疗机构管理中手术安全管理的必需内容。各个医院也制订了相应的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和风险评估制度》以保证手术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充分的术前风险评估,对术中风险进行预判,并制订针对性防范措施是体现医务人员合理注意义务的核心内容。医生要在手术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必要的会诊,明确术前诊断和患者状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这称之为结果预见义务;在术前讨论中,针对手术风险,明确手术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并预测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避免手术风险,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减少围术期风险,这称之为结果避免义务。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避免义务都属于注意义务,在术后评价医务人员过程时,这两点常被作为重要的考量标准。

  简单说来,就是要有评估、预见与防范,不但体现在行动中,还要体现在病历资料中。

  本案中,导致医方承担对等责任的主要原因就是术前评估不足、没有预见到手术风险,也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并且围术期疏于观察,导致没有及时发现神经损害,未能及时二次手术。因此,医方被判定没有尽到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避免义务。

  在这里,不得不再次强调术前讨论、术后病历记录的重要性,是否尽到了注意义务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保存在心里,而是一定要体现在病历上。术前讨论不能格式化COPY,一定要体现出个体差异,并且要尽量多预见意外,多提出治疗、预防策略。术后不但要看病人,还一定要查体,及时查看辅助检查结果,最关键的是一定要详细记录在病历中,要有分析和处置。

  择期手术风险更大

  相对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常面临着术前评估、准备不足、手术团队力量薄弱、患者病情危重等不利情况,一般出现意外事件的风险更大。临床实践中确实如此,但司法实践中却并不是这样,择期手术诉讼风险可能会更高。

  其理由很容易理解,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择期手术是在医生精心安排、周密计划、选择“吉日”实施的。医务人员应该有时间、有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系数最高、获益最多的治疗。而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也许身患严重的恶性肿瘤、肢体瘫痪等,但往往生命体征是平稳的,在家属眼中是没有生命危险的人。

  虽然被告知手术中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患方的心里依旧会认为可能手术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但起码不能比现在更差。一旦手术后患者变得更差,患者或家属第一个反应是医生手术出错,如果挑不出错就会说“如果风险这么大还不如不手术”,患者又不懂“医生为什么没有把握还手术”,不是很傻很天真,是假装太无辜。

  而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往往表现不那么好,有昏迷不醒的、全身是血的、疼得哭爹喊娘的、面色苍白的,在家属看来患者的手术是必须做的,因为不用医生说家属也能感觉到患者要死了。当家属在手术室外乞求患者千万别死时,医生出来宣布手术成功了,患者得救了,家属会欣喜若狂、感恩涕零,而如果出现意外患者救不活,多数家属还是能够理解,即使想找过错,也感觉无从下手。

  而且多看看那些医疗诉讼案件,很少有医生在急诊手术中或危重症抢救中犯错,却常常会在经常做的择期手术中阴沟翻船。有的时候是因为择期手术带教,技术不好掌控,而急诊手术医生往往会打起十二分精神。

  麻醉会诊访视制度应该保证实施

  作为一个内科医生看外科医生,总觉着外科医生太粗糙了一些,对于患者全身疾病的评估和处理不够细致。而当内科医生被问到患者到底能不能接受手术时,又因为缺乏外科经验而不敢断言。于是,麻醉师成为了重要的角色。

  麻醉医生有着深厚的内科功底,对于呼吸、循环的评估和管理经验丰富,同时对外科手术比较了解,对手术风险评估到位。麻醉医生的术前访视非常重要,很多高风险的手术都是因为麻醉师的认真负责而被延后,重新仔细准备后在进行手术,避免了很多意外的发生。

  虽然制度是健全的,流程是合理的,但在临床实践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麻醉师实在太忙,而手术常常来得太多太着急,经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全面、仔细的评估。

  后记

  关注“医眼看法”栏目的读者们可以发现,对于手术风险的分析解读、终点提示的文章已经有几篇了,有关注告知不足的,有手术方案不合理的,有术后并发症的,有病历书写有问题的,本周的文章强调的是手术风险的评估和防范。虽然每篇文章侧重点不同,但其实讲得都是合理的注意义务。

  之前发布过一篇文章《患者术后3年死亡,2年后医院遭索赔200余万 | 医眼看法 》发布后,有医生回复“这些发文的记者是唯恐天下不乱”。笔者看了以后稍感纠结,因为发文的初心不在于此。笔者作为一个近20年医龄的医生看到了大部分医生对于法律的轻视,由于不理解法律精神而唾弃法律。思维的局限性使得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医疗诉讼,认为法官、律师都是和患者一伙的。

  笔者深感这些年医疗行业确实乱,医闹、伤医、杀医的消息不绝于耳,很多患者拒不出院占用了很多医疗资源。但当很多医生在大骂政府不作为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些乱象。是不是警察把闹腾的家属撵出医院,把强占病床的患者抬出医院就算是作为了?道德在医患关系中固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目前情况下还得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医生的正当权益需要法律,同时患者也有权益,也需要保护。换位思考,患者身体遭受损害,不让闹,也不让告,那么社会依旧是不公平的,诉诸法律是患者权益的正当救济途径。

  医疗诉讼增多并不是坏事,与其患者占据病房、打砸辱骂,还不如去法院解决,该赔偿赔偿,医院照常经营不受影响。笔者欣喜地看到法治社会发展在逐渐改变着医疗行业,医院有了律师顾问,为规范诊疗行为出谋划策,医责险的推出降低了医院赔付风险。而医生更加谨慎、规范地实施诊疗方案,与患者沟通更仔细,风险控制更到位,患者更多获益。

  北京门头沟区某医院拿起法律武器起诉患者长期强占病房,最终胜诉,法院对患者强制执行,由法警将患者“送”回家。法律不断修改,加入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相关法条,新司法解释发布,进一步规范医疗诉讼案件的审理。一批专门审理医疗案件的法官也成长起来,具备基本医学常识,审判力求公平、公正。当然,由于医疗案件的特殊性,判决结果主要依赖第三方鉴定机构的结果,而有时鉴定结果不那么“公正”,导致医院过多地承担了赔偿责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法治环境也在改变。为了适应法治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医生更是如此。在医脉通发布文章,是因为这个平台面对的都是医学专业人士,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让从医者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为。积极面对这个纷乱的行业,学着保护自己,而不是在抱怨中断送自己的执业生涯。

  感谢关注这个栏目的朋友,感谢写下评论的脉友,下周末我们依旧不见不散......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