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知名院士遭“学术打假”,科技部表态对造假行为终身追究

  方舟子又掀起一场“学术打假”风浪,这次打假对象是医疗界知名院士樊代明、马丁,以及北京大学教授饶毅。

知名院士遭“学术打假”,科技部表态对造假行为终身追究

  12月22日,知名打假人士方舟子在网络发文,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马丁院士团队在国外期刊发表的17篇论文都是很拙劣的数据造假,“就是把同一个实验结果图片用在不同的实验中”。

  24日,方舟子继续发文宣称,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团队的7篇论文被发现数据造假,认为“造假手法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马丁团队一样,就是不同的实验出现了一模一样的实验结果图片。”

  25日,他在同平台发布一篇名为《关于饶毅、管坤良实验室联合发表的论文数据造假的分析》的文章。

  在文章结尾,方舟子披露,他对樊代明院士团队和马丁院士团队的指控,均来自美国网站pubpeer.com。

  方舟子称,复制、粘贴图片伪造实验结果,在中国是非常常见的造假。美国有一个学术揭假网站pubpeer.com揭露了大量的这种造假论文,其中很多是中国科研人员发表的,例如该网站最近揭露出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团队的7篇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马丁院士团队的17篇论文都存在这种造假。

  “学术造假”,是真的吗?

  “医学界”对方舟子所公开的若干信息进行核查。

  公开资料显示,PubPeer 网站建立于2012年,鼓励科研人员匿名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评论,相当于一个科学论坛,只要学者拥有PubPeer的账号,都可以对已发表过的论文进行评论,评论内容可以是批评、质疑、改进建议。

  然而作为一个同行匿名评议平台,PubPeer 网站自成立之初,就在学术界争议不断。其中有多个案例显示,PubPeer 网站似乎成为一种学术论文打假的新方法,但其公信力仍需质疑。

  在PubPeer网站中通过作者进行查询,“医学界”注意到,对于樊代明院士团队和马丁院士团队的指控均来自同一匿名ID——Lotus Azoricus,且提出的评论均针对实验图像。

  此外,对樊代明院士团队文章的评论,时间集中在最近3-5天前;对于马丁院士团队文章的评论,则集中在5-7天前。

  在这些在PubPeer网站受到匿名评论的学术文章署名中,樊代明与马丁均不是第一作者,而是作为通讯作者署名出现。

  “医学界”记者致电樊代明院士,其回应称自己未了解详细情况,目前无可奉告。

  而在其中一篇马丁院士团队文章中,署名为第一作者的Rui Wei,疑似在PubPeer网站中做出回应——“我们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将会严肃检查我们的数据,尽快回应并做出进一步行动。”

  学术造假实行终身追究

  12月23日,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贺德方在第六届中国医学科学发现论坛发表演讲,要坚守科研诚信底线,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实行终身追究。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终身追究制度,依法依规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实行终身追究,一经发现,随时调查处理。并且建立完善覆盖全国、涵盖各类学科的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

  以2017年处理《肿瘤生物学》107篇撤稿事件为例,173名责任人被计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科技部称,要坚决打击论文造假行为,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和“一票否决”。

  此外,13人被纳入了科研诚信“观察名单”,贺德方称,“相当于判你无期”,因为如果一直在“观察名单”,就永远不能承接国家的任务和计划,而且“这是终身的”

  同时,他还强调了导师终身负责制度,即导师对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诚信审核和学术把关,并终身负责。例如,如果导师以“研究生干的事情我不知道”为由为自己辩解,贺德方称,政府部门不会采信

63
2018-12-26 07:45:42浏览15552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新闻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