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理咨询有待规范 心理门诊值不值那么多钱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机构主要分3种类型:一是医院的心理咨询科,一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还有一种就是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医院里的心理咨询科主要是由专业精神科医生“坐堂”,以药物治疗为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依托于高校的心理学专业,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是经国家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独立经营实体。          

  可见,前两种心理咨询因为都依托于正规的医疗或教学科研单位,其服务和收费比较正规。而社会上的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则五花八门,专业层次、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等参差不齐,导致乱象横生。据了解,目前仅心理咨询人员的考核认证就分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心理治疗师”证书;第二种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还有一种是中国保健协会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推出的“心理保健师”认证。这3种不同称谓的心理咨询师,获得的证书来自3个不同的主管部门,其认证的专业性、权威性肯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不论专业素养的高低、从业经历的长短,大家都可以打出响当当的广告词,制定出“高高在上”的服务价格。正是管理的缺位和行业自律的缺失,导致目前的心理咨询行业出现了高收费标准、低服务质量的乱象。

    其实,心理咨询的专业要求特别高,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没有较长的从业经历,很难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而且由于心理咨询水平高低没有一个明确的尺度衡量,效果怎样只能由患者自己体会,一些咨询机构因此滥竽充数、服务兑水。规范的心理咨询机构,做1个小时咨询,随后可能还要花费至少四五个小时,对案例进行整理、讨论、查阅资料、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而有些不规范的心理咨询机构不过是陪来访者聊聊天,讲点励志故事,其中差别很大。这也容易影响人们对心理咨询门诊的信任度,怀疑其是否物有所值。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的加大,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的人越来越多,如何规范这一新兴行业,使其健康有序发展,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需要,这是我们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建议大家去正规医院的心理科咨询,不要盲目相信社会上的一些机构;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行业的管理,规范职业准入标准,明确相关考核部门,制定严格的等级晋升标准以及相应的收费标准,让咨询者明明白白消费。国家有关部门还可以考虑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推行“合理咨询”,以惠泽更多普通民众。▲(作者吴锡平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吴佳子)

63
2008-08-01 11:19:00浏览15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