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名人堂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医药名人堂

给中国民间医学一个机会 人类或将得到无尽的回馈

举报/反馈
2016-12-12 01:00:0239健康网

  他,曾在1962年,世间普遍视抗生素为“神药”的年代,就敏锐地提出依靠抗生素治疗疾病是一条“死胡同”;

  他,曾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前瞻性地提出免疫医学和依靠人体自身康复的方法治疗疾病;

  他,曾在研究医药的过程中,通过6500多次的残酷自身破坏性试验来寻找提升身体免疫力的方法;

给中国民间医学一个机会 人类或将得到无尽的回馈

  他,曾行医数十载,身在民间,不忘庙堂之上医药发展,无数次建言国内及世界的医学发展,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平衡医学”……

  他,就是王佑三先生,一位造福了无数患者、标准却又不普通的乡村医生!

  2016年10月19、20日,在王佑三先生的故乡——安徽蒙城举办了“大爱传承,生生不息——深切缅怀王佑三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王佑三先生的长子、平衡医学传承人、中社佑三儿童健康教育基金秘书长王科验,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王佑三先生生前挚友原中央警卫局秘书、毛主席故居管理负责人刘忠勉,中国加入WTO技术贸易壁垒首席谈判专家韩青等,以及蒙城县相关部门领导,王佑三先生家属,受益于平衡医学的各界人士共8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乡村医生处境尴尬 民间医学面临断层

  按照现在的价值观和结果论来看,王佑三先生无疑是成功的,潜心医学数十载,他的发明不仅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取得了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其传承者还成立了制药企业,依靠其医学理论升级开发新产品,继续造福着广大患者。王佑三先生为人类造福的心愿得到部分实现。

  而就王佑三先生个人所期望的医学观念推广、民间医学开发,和以其为代表的乡村医生群体生存现状改善,却未能出现明显改观。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5年,在农村边远地区,我国至少有15万名民间中医,他们长期处在有用、有益却“非法”的状态。《执业医师法》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制约着民间中医的发展,让民间中医不得不“无证行医”、研发制售“假药”。

  自古以来,中医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傅带徒弟,口传身授。民间中医能够生存下来,大多是因为有一技之长。随着《执业医师法》的实施,当医生的门槛越来越高。民间中医虽然看得了病,却未必能考得上证,一纸执业证书挡住了他们的行医路。于是,有的被迫放弃行医,有的无奈流落海外,有的任由中医技法年久失传。国医大师邓铁涛曾痛心地说:“中医几千年来的宝贝丢失的太多了。”

  “中医药源自民间,中医药的许多理论和知识是在民间积累起来的,然后才从民间逐步走向殿堂、走向课堂、走向院所。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到民间去搜集这些即将失传的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然后加以总结和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所民间传统医药研究室主任刘剑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呼吁。

  研发成果多蒙尘 药好也怕巷子深

  而王佑三先生生前一直忧心如焚、痛心疾首的人类生存的外环境和人体内环境——人体生态平衡的双重危机仍丝毫没有改变。其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提出警示的“抗生素滥用”也仅仅在数年前,刚刚在国内达成共识;人们对超级细菌和寨卡病毒的无助,正印证了当年其论断。王佑三先生基于此现象推出的“平衡医学”,就目前而言,也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这对于其数十年来的辛苦、卓越的科研可谓是不小的遗憾,而这样的境况,也正如实反映出我国民间医学科研的尴尬。

  据王佑三先生的长子、平衡医学传承人、中社佑三儿童健康教育基金秘书长王科验介绍,王佑三先生幼年接受私塾教育,酷爱学习,勤奋无比,博览中外群书,涵盖天文、地理、医学、哲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甚至包括六七十年代的禁书和内部发行书籍。他善于思考和想象,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权威,思维活跃,灵感颇多。更善于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慎密的工作风格,通过试验把丰富的想象变成现实。

  王佑三先生认为:原始本无医,传宗亿万年。但现代医学由于过于忽视了人体自身的防病抗病能力和自我修复的主动性,在治疗中几乎完全依赖药物直接作用于致病因子与对症治疗,使人体本身机能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从而导致了人体抗病能力的退化和素质的下降。同时,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物在消灭病源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日益严重的毒副作用,以及病源微生物逐渐增强的抗药性和医源性、药源性的相继发生,不仅对人体防卫机能和人体内环境的平衡造成进一步的破坏,还导致了疾病的复杂化和治疗的复杂化,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又一因素。现代医学的发展暴露出来的弊端和危机,不是药物的问题,其实质是以人体自身力量抗病为主,还是以外力药物抗病为主的医学方法论问题。王佑三先生正是创新地摒弃了这种完全依靠药物力量抗病的错误医学方法,创立了一种新的医学——“平衡医学”。

  受植物的“刺激疗法”(如春天对枣树树干进行敲打,当年枣树会生产更多果实)启发,他在常人无法想像的艰苦条件下,冒险在自己身上搞起了埋藏疗法,将铁丝、植物的茎、叶、根等异物辗成粉末埋在自己皮肤、肌肉內试验,类似的试验经过6500多次。正因其呕心沥血地钻研实践,才得以创建“平衡医学”理论,即,平衡医学是研究影响人类生存的机体外环境因素变化关系及其利用以期维护人由生物进化而完善机体素质质量的动态稳态的科学。在理论的基础上,成功地从大自然中筛选出了数十种天然中草药,研发出“人体细胞潜能激活剂”。这一成果,曾在1988年8月27日,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38种语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王佑三生前曾几次就美国FDA(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证新药的现状发表意见,认为美国FDA认证的新药,具有世界通行证的作用,它以主流医学的代表自居,造成了认识上的自我封闭和对以中医药为代表的天然成分物质类药物的某种偏见,表现在认证这类药品过程中的“削足适履”,暴露了美国医药科学落后的一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王世雄博士曾在和王佑三先生的谈话中这样评价他:王佑三先生,你是用一种药物治疗二十几种疾病,我们是用二十几种药物治疗一种疾病,你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医学的主流,而我们却走了几十年的弯路,你是人类的骄傲,更是华人的骄傲!

  基于对自己科研成果的充分自信,1985年12月1日王佑三先生向相关部门汇报科研成果,并提交希望参加1986-1987年世界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物学奖的报告。他研发的含有"人体细胞潜能激活剂″的产品,外用后能使吞噬细胞吞噬率增强1.97至2.61倍,血清溶菌酶含量提高2.01至2.88倍,显著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其理论基础“平衡医学”对维护人类生存、延年益寿和对所有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重要性。

  古语有云: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王佑三先生医德高尚,为抢救喝农药自杀的乡亲们,他都要数次亲口尝试催吐物,直到尝不出农药味,免费救治的64位村民无一死亡;他曾为当地3000多人的自然村连续十九年提供免费医疗,还带头捐款修建了佑三路;1969年珍宝岛事件、1981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王佑三先生先后赠送 “华夏一号”给前线,解决了药物紧张的情况。1998年抗洪抢险,王佑三先生再次捐出价值89万元的佑三软膏。2014年10月、12月,延续王佑三先生支持国防建设的传统,其长子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捐赠药物4.32万支;2015年2月,平衡医学的传承人王科验秉承王佑三先生遗愿,成立以佑三名字命名的“中社佑三儿童健康教育基金”,同年6月,在全国启动了“关爱儿童健康,点亮民族希望免费健康箱入园”项目,第一批就有1千多家幼儿园申请成功。该项目获得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2015年度优秀公益项目”,王科验也荣获“先进个人”奖。

  民间医学多瑰宝 造福人类须“开道”

  王佑三先生创造的平衡医学理论,把复杂的医学变得更简单、更容易把握了,只要人体自身还存在抗病潜能,那么利用人体的天然免疫功能防病治病,将是人类健康永恒的主题。这一丰富的实践也将继续造福人类免疫系统的研究,并为患者带去福音。而王佑三先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报国力行、达济天下的爱国精神和精勤医术,明德至善的大医风范也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需要传承、发扬!

  中医是经验医学,大量的经典验方和独特技法至今仍藏在民间。民间中医的“草根”属性,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在当今,随着以西医为主导的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国民族医药在庙堂和学术界长期被处在边缘地带,民间的医者和研发硕果也长期被忽视和遗忘。众多卓有成效的课题和造福地方的大医也纷纷断了传承,偶有被吸纳现代医学体系、传承不绝的案例则显得那样的弥足珍贵,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民族医药的巨大悲哀。而即使是这少有的成功案例,观其发展历程,亦会让人扼腕长叹,敬其不易,倍感心酸。

  相比之下,王佑三先生及其身后留下的药品生产企业固然有着幸运的一面,艰辛无比地度过了创业阶段,目前正处在高速的发展期,但大局未变。2012年11月,国家中医药局局长王国强在中国医史文献所成立30周年大会上曾指出:“一定要重视民间医药的调查研究、抢救挖掘。不要因为我们穿上皮鞋就忘记穿草鞋的了,别忘了我们也是穿着草鞋走过来的。”无疑这番话给了困境中的中医及广大民间医药界同仁一颗定心丸。或许,真的到了给中国民间医学一个机会的时候了,那时,人类必将得到无尽的回馈。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