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藏医尿诊独特 回医擅用香料 民族医药不是巫术神方

举报/反馈
2016-06-28 08:15:36生命时报

  观察尿液判断疾病;运用特殊手法移骨治疗骨折;用药熏患处,治疗妇科疾病或肢体疼痛……这些看起来神奇的治疗手段不是巫术,更不是江湖郎中骗人的技法,而是我国少数民族医药(简称民族医药)中特有的治病技能,历经千百年,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然而,西医的迅速发展以及目前民族医药从业者水平的良莠不齐,导致人们对民族医药产生了诸多误解。

  看蒙医的越来越少,维医都在转行

  谈起民族医药,人们总会联想到江湖郎中、巫术,甚至骗子。也有不少人觉得,民族医药就是在山里采摘一些野花野草,熬成给病人贴服或口服的土方子。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人所持的看法是:“对那些去不了医院的人来说,兴许还有点用。”

  民族医药在其发源地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有调查显示,现在看蒙医的人越来越少,为刺激蒙医药的正常运营,内蒙古政府特别允许蒙医院自配蒙药出售。医院却借此政策,拒绝药厂生产的蒙药进医院,只为获得更大的利益。于是,本应是一家的蒙医蒙药,竟形成了“自相残杀”的局面。在新疆,维吾尔族乡村医生的月薪仅1000多元,且医院诊所设施陈旧,这使得很多维医迫于生计,不得不改行。

  传承千年的民族瑰宝,正面临巨大发展困境,是民族医药过时了吗?

  民族医药不等于土方子

  “民族医药历史悠久,某些治疗手法和药材仍然对某些疾病有着不错的疗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庞宗然举例说,蒙古族蒙医的正骨术就是其中典型。外伤骨折后,蒙医正骨师只需进行触摸,确定患处,就能迅速施救正骨、固定,之后再配合药物和心理辅导,不仅恢复快,见效早,有时康复效果比手术还好。

  北京藏医院院长仲格嘉说,民族医药是在少数民族生活的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病非常有效。比如,藏族地区高寒地带较多,关节炎高发,于是逐渐形成了对关节炎疗效很好的藏药浴。

  很多民族医药及手法源于经验总结,但却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土方子”。近20个民族医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并在该理论体系下发展出特有的治疗手段、用药手法和炮制药物的工序。有些人认为,民族医药就是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药物治疗,但庞宗然表示,事实并非如此。以藏红花为例,它源于阿拉伯医,在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被藏医所采用,并发展出了独特的炮制方法和用药理念。

  与中医类似,藏医理论也强调问诊。仲格嘉解释说,这不仅因为通过问诊能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及时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文化中的共鸣更可以拉近医患关系,对疾病恢复也会有较好的作用。应该说,民族医药不是单纯的用药治病,更是对药物的理解,对生命的理解,以及一种与民族密不可分的文化。

  包容融合才能真正迎来发展

  北京针灸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马文杰表示,交流、包容是民族医药发展到现在依然生生不息的重要因素。例如,回医擅用香料治病,有成熟的制膏方法;而在阿拉伯医传入中原前,中医主要以汤剂为主,不会制膏。后两者相融合,回医的制膏技术为中医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但近年来,民族医药发展却过于局限,这也是导致民族医药目前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庞宗然认为,如果传统医药能将现代技术方法手段融入其中,必然能让民族医药焕发活力和生机。科技是没有属性的,比如西医通过验尿,可以获知患者身体的一些指标;若该技术用于藏医独有的尿诊,也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并起到促进藏医发展的作用。但可惜的是,很多民族医药从业者对现代科技仍持抵触态度。

  在庞宗然看来,传统民族医药对于组方优化多持怀疑态度,这也是导致民族医药发展受阻的原因之一。藏药以复杂用药为特点,“七十味珍珠丸”更是藏药中的经典药方,但因为用药多,且像珍珠这样的名贵中药成本太高,难以大批量生产。进行处方优化是控制成本、扩大生产的唯一途径,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几家民族医药企业愿意做这件事。”庞宗然说,从这点不难看出,民族医药从业者尚缺乏整体规划意识。

  要促进民族医药的发展,仲格嘉认为,首先要完善本民族医药体系的搭建。除藏医、维吾尔医、蒙医和傣医拥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外,其他民族医药虽有自己的理念,但不是很完整。比如回医是阿拉伯医在中国的本土化,也有一些自己独到的理念,但回医经典《回回药方》的大部分内容早已失传。其次,要制定适合自身的、独特的治疗指导规范。目前来说,各民族医药都没有一个统一、系统性的指导,很多用药和治疗只能参照中医,无法结合本民族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最后,民族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宣传,民族医药不是落后愚昧的封建糟粕,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瑰宝。让它们合理健康地发展,有助于救治更多患者,或许有一天,民族医药也能像中医一样走出国门。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