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行业观察

挂号网拟建中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

举报/反馈
2015-09-23 22:47:5239健康网

  为缓解“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就诊倒金字塔现象,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7年底前,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引导患者就医秩序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同时要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全国人民上协和

  在中国,看病有个怪象“全国人民上协和”。老百姓生病了不管大病小病,不是先到社区诊所,而是直奔最高端的三甲医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

  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78亿人次。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上广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三甲大医院。大医院日门诊量破万成常态,稍微有点名气的大专家,一天看100多名病人是常有的事,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三成三甲医院医生平均每天要接诊超过50个病人,而基层医院医生日均接诊在十人左右。

  据了解,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患的是常见病、多发病,而非疑难重症。一方面,我国正在用最优质、最稀缺的医疗资源,来对付大量的常见病,大专家看小病,高级专家干了基层医生的活。

  另一方面,患者抱怨不断在医院排了3天队拿到1个号,见专家后2~3分钟就诊断结束了,感觉医生“没把自己当回事”。问他为啥不去县医院、社区医院看病?“看病人命关天,社区‘赤脚医生’怎么比得上大医院大专家,大医院总是更让人放心。”

  看病乱,就医无序已成为我国长期存在的医疗体制弊端。

  其实,全国人民上协和,老百姓“迷信”大医院大专家,也不能全怪患者,其实,这是我国医疗资源分布高度不均衡的一个缩影。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分级诊疗,使优质医疗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

  各地试水分级诊疗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意见》指出,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大于65%,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基本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所谓分级诊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其内涵包括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在分级诊疗模式下,患者就医次序为:患者首诊到基层医疗机构由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完成必要的诊疗,如果患者病情超出其诊疗能力,则由全科医生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接受上级专科医生进一步诊疗;患者疾病进入稳定期后,再由上级专科医生将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康复治疗;患者如果需要急诊服务,可以直接前往大医院寻求诊疗服务。简单地说,分级诊疗就是要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

  分级诊疗被视为新医改攻坚阶段的重头戏,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缓解大医院患者扎堆,基层医院无人问津这一“看病乱”问题的良方。全国各地对分级诊疗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一种是以医联体(医疗集团)模式,和病种的双向转诊标准和转诊审批流程,辅以医保差额报销的模式为主的线下模式。

  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已建成各区域医联体共30个,其中包括30家核心医院和296家合作医疗机构,各医联体内通过大型公立医院带动基层能力提升,初步实现了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和双向转诊的合作模式。朝阳区和海淀区则分别建立了4个和5个医联体,率先实现了医联体辖区内的居民全覆盖。

  四川等地通过对规范转诊患者给予一定程度费用减免,对未经转诊直接前往高级别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不予报销医疗费用。

  即便如此,专家认为,分级诊疗制实施起来仍有难度,患者无序就医,非科学就医观念,对基层医生不信任,趋高心理普遍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李立明指出,许多患者对于“基层首诊”的排斥心理仍未消除,仍然担忧病情会不会被耽误?

  互联网+分级诊疗

  近年来,移动医疗兴起,另一种互联网+分级诊疗的线上模式开始萌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石应康也曾公开表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借助医疗IT技术实现患者在不同医院的在线转入和转出、医患之间的在线交流。

  上海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高解春也指出,“互联网+”将对分级诊疗起推动作用。

  2012年,挂号网参与上海分级诊疗,在“医联工程”中承担医联预约挂号的工作,试水互联网+分级诊疗。

  挂号网董事长兼CEO廖杰远认为,如果把一些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经验、品牌下沉到基层后,基层医生获得患者的信任度和对患者的服务能力可以显著提升。

  挂号网的一项研究表明,把三甲医院15%的专家号源下沉到社区,试点三个月后,社区门诊量提升69%。

  廖杰远说,“当老百姓发现到小病可以在基层解决,就不会再执著于一定要转诊到大医院。”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指出,实现分级诊疗,核心一定是意味着医疗服务、技术品牌、资金硬件、软件资源的下沉。

  2015年3月28日,挂号网顺势推出“微医集团”APP,用互联网+的方式助力分级诊疗落地,着力组建5000个医生协作组织,提升基层医生技能。通过互联网将专家的品牌、经验和年轻医生及基层医生的时间进行优化配置,使跨区域、同学科或跨学科的医生可以结成团队,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全程医疗服务。

  “微医集团”组建医生协作组织,旨在解决“大医生看小病,小医生没名气没病人”医疗资源倒金字塔困境。倡导以同病种(专科)为核心,跨区域医生资源纵向协作,将资深专家的经验和年轻/基层医生相融合,让资深专家专注于对症病人、做经验传承,帮助年轻/基层医生获得专家的经验及转诊的绿色通道、优先会诊等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使患者对医生形成信任,实现患者就近就医,分级诊疗。

  据了解,“微医集团”医生协作组织由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医生或专家在“微医”中发起成立,全国相同专业的医生,包括基层的村医和社区医生,都可以申请参加。在协作组中,专家会定期向成员传授一些经验、病例和诊断方法,每位成员都可以XX专家组成员的身份为患者提供帮助——在协作组内,所有成员共同为患者服务。在基层医生接诊患者时,如果是常见疾病,可以自行处理;如果是复杂疾病,就可以通过微医发起视频会议,寻找专家组其他成员在线会诊。一旦确认病情比较复杂,可以向上级医院转诊。

  2015年7月,陕西的李丽在微医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实现了快速转诊,使得大病得以及时诊治。

  7月20日,陕西眉县的患者李丽因体重骤降前往眉县中医医院就诊,经过胃镜、B超检查之后,主诊医生做出了“没有明显疾病”的判断。而回到家中的李丽仍旧明显感觉不适,其儿子林旭从朋友处得知一款名为“微医”的APP能预约分诊找到专家,其下载后看到了来自西安交大一附院的肿瘤专家“王健生专家团队”,便在APP上向王健生团队发出了问询。

  不到1小时,林旭的提问得到了王健生专家团队的回应,回应者是王健生教授本人,其在微医客户端上对患者上传的检查图像进行了查阅,提示患者有可能存在严重疾病,并给出了检查建议。巧合的是,在微医APP“王健生专家团队”成员中,恰有眉县中医院影像科主任邓杨。

  王健生在线上通知邓杨接诊患者李丽,给出“上腹部核磁共振”在内的相关检查建议,同时安排西安交大一附院做好接受患者转诊的准备。检查结果出来后,王健生与团队内的基层医生共同评估,做出了开辟绿色通道快速转诊的决定。从县中医院就医到转诊到省城的西安交大一附院,李丽一共用了不到3天时间。通常,住进省城这样大医院的床位,至少要等1个月。

  廖杰远说,“对于像李丽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也许不懂啥是互联网+分级诊疗,也没啥没门路和关系,但是通过手机里的一款APP,实现了快速转诊,看好了病。这就是挂号网、微医的意义所在。”

  “微医是互联网+分级诊疗的一种尝试,方便了老百姓就近看病,使他们在身边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能获得便捷规范的诊疗。” 廖杰远说,同时也促进了基层医疗资源充分利用,改善基本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还能使大医院回归对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使患者真正受益。

  廖杰远指出,微医将也有望成为中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据统计,截止到8月底,“微医集团”已有2800个专家协作组上线。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