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名人堂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医药名人堂

李玲:中国医改这些年改了什么?

举报/反馈
2014-06-28 16:56:06新浪财经

  这些年各地医改有很多好的实践,在推动中国实践的发展。但是,医改是做了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方案出来后,却是16个部委签发,可行性不够。有人开玩笑说,中国医改是“特奥会”,脑子不好的人开奥运会,我参与我快乐,但我不负责任。而医改这些年,实际上是靠地方在尝试。

  医改最大的成效是在基层,也就是农民受益。

  从过去十年医疗改革时间表看,中国医疗改革方案是2009年提出来的,实际上2003年已经开始了。2003年爆发“非典”公共卫生危机开启了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新时代。当时,医改的争议非常大。争议焦点在于,很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通过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将经济改革方法平移到医疗改革领域。

  2006年,高层确定医改思路由政府主导,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制度,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定位。回顾过去,始于1978年的改革核心是放权让利,调动各方积极性。当时的口号是“不要找市长,要找市场”。而这一轮新的改革也是重新回到政府主导。后来,医改方案在制定过程中,也在探索中国式的民主。民主是我们的必由之路,但是要什么样的民主现是没有定论的。

  尤其是周边或其他国家,在民主改革尝试中付出的代价并不小。某种程度上,医改实际是中国式民主改革的突破口。当年医改政策的制定是全球征集意见,发达国家并未进行,何况中国13亿人口大国。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包括麦肯锡都参与了中国医改方案的制定。方案出来后,中国邀请全球医改专家评审。直至2008年,发改委网上公开征集医改方案意见。

  所以,医改是汇集民智民意的中国式民主,我称为选“事”的民主。民主可以选人,但是涉及每个人的利益的事,也可以选“事”。

  2009年4月6日医改方案正式出台。如果以医改方案出台为标志,中国的医改已经进行了五年。这些年,中国医改都做了些什么,还有什么工作没有做?

  我将医改时间分一期和二期跨度。2009年至2012年是第一期,2012年至今是第二期。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医改是综合改革,是要重新建立制度。医疗卫生涉及的领域很多,主要是筹资体系、服务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以及配套药品器材耗材供应体系,也包括人才的培养体系。

  简单来说,医改主要做了四件事:第一,做预防,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第二,得了病以后得看病,建立各种医疗服务体系;第三,看了病以后得吃药;第四,吃药以后有人买单报销。这些年主要做了这四件事。2010年,80%的中国人是没有任何保险的,现在覆盖率已经达到97%。如果按分享的指标,实际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实际上,医改最大的成效是在基层,也就是农民受益。尤其是在改革基层的医疗卫生制度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人口从什么没有到现在享有最基本的保障。这体现在三个方面:政府的责任、投入,以及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定位。还使得医生的价值取向激励机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78年,中国基础的医疗卫生制度被全球作为榜样,是发展中国家唯一解决医疗卫生问题的典范。那时候中国人还没有吃饱,医疗费用很低,人均一年大概是8元。这其中个人只支付了不到20%,财政支付三分之一,然后是社会支付。当时,农村是集体经济,城市上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单位。没有工作的人是家属,也可能会有报销。所以,1978年的医疗卫生定位是福利事业,它不是个人的负担。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中国人在并没有因病致贫。

  八十年代初,我们还享受了一些制度的红利。国有企业大幅度改革后,政府财力下降,一方面医疗费用在上升,另一方面政府投入的比例快速下降,国有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也垮了,社会支付也在下降,谁来承担?个人。这就使因病致贫成了问题。过去不是问题,但现在大部分医疗费用是由个人承担。到了2000年,中国个人支付医疗费用超过60%,这是什么水平?我们还不如非洲国家。政府的投入最低是2000年时的15%左右,而非洲国家比这还高。

  而非典的爆发,让中国医改进入思考阶段。2003年,政府投入大幅上升。特别是新医改,从2006年至今,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投入最高的,年平均增幅在30%。

  当然,这些年各地医改有很多好的实践,在推动中国实践的发展。但是,医改是做了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方案出来后,却是16个部委签发,可行性不够。有人开玩笑说,中国医改是“特奥会”,脑子不好的人开奥运会,我参与我快乐,但我不负责任。而医改这些年,实际上是靠地方在尝试。

  细数大江南北,包括北京有着无数医改模式。各地都在探索如何实现医改目标。在我看来,最有成效的案例就是安徽。安徽是欠发达地区,6800万人口大省,人均财政收入倒数,相当于欧洲大国。当年李克强总理推进基本医疗时,安徽就说到底要补多少钱,调研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是15%加成的问题,可能是70%的问题。也就是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是靠药在养,政府补贴15%完全解决不了问题。

  基于此,安徽重新设计了一个综合的方案。通过政府办医的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政府投入制度以及药品的招标采购制度革新,成为第一波探索中国式的医改道路标杆。中国制度的灵活性在于,顶层做了方案,地方上探索,很快中央就会发现。从2011年开始,整个中国基层医改都是按安徽模式在推进。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医改是从药改拉开大幕。

  可以说医改在2009年到2012年的基层改革是非常有成效的。但是,目前医改确实问题太多。医改主要是在农村、乡镇、社区这一级。农村的量太小,基层医疗服务占总量不到20%,加上环境不配套,整个社会大环境在创收趋利。把基层小芝麻洗白了,西瓜还在那里。县级以上的医院没有改革,西瓜还在吃膨胀剂拼命长。客观的说,目前医改对大多数人获益甚小。

  这五年的医改更多像是在为未来改革探路。它是改革的先行者,不过下一步医改要想深化,有待于全面综合的改革。单兵突进医改是困难的。

  这些年来,医改的显著标志是政府投入上升。今年4月,卫计委发言人称,医改以来政府投入三万亿的财政。不禁要问,钱花到哪里了?好像大家都没感觉,看病也没有便宜。实际上,政府的投入主要在医保上,在公共卫生领域,主要面向的是基层,乡镇和社区。县级以上并没有大幅度投入。

  在中国,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提供的主体。80%的医疗服务是由公立医院提供,而公立医院医疗改革却是滞后的。公立医院的院长都很烦恼,“只见楼梯响,永远不见人下来”。所以,如果公立医院不改革,改革效果必定要大打折扣。

  目前,公立医院改革滞后,利益链不仅没有打破,而且在大量财政投入的情况刺激下,越来越茁壮成长。有意思的是,药价快速上升,药企的日子就非常好过,流通领域也挣了很多。特别是股市一片低迷时,如果买了与医药相关的股票,基本上是赚的。

  新医改以来,医院药品费用是20%上涨幅度。而且,县级医院成为药企主攻的阵地,频频爆发医药腐败案,以葛兰素史克为代表。我的亲身体会是,鼻子不舒服去北大校医院,只想要点外用药,但医生居然开出两种抗生素,加上口服液,说你必须吃抗生素,最后一大堆药要了近三百元。我的医保是报销80%,算是好的,如果是一个农民工怎么承受。普通的病,一个人要花掉大部分工资,真的是越来越贵。

  北大校医院为什么越来越贵?它也是要挣钱的。实际上,这些年医改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医院挣钱动机,致使医疗费用越来越贵。从医改定量分析看,政府投入增加应该置换出百姓的费用,但只在乡镇和社区一层成立。因为这一级制度改革了,重新建立了公益性的制度。但在县级以上医院,我们没有看到投入的增加。

  公立医院的改革为何迟迟不落实,原因在于要改的是制度。制度怎么改?没人说得清楚。天天喊公立医院改改改,但新的制度没有建立,谁走新路谁就先牺牲。公立医院现在不可能说不赚钱了,不开药不检查了,它们还得靠这些挣钱。所以,改革不光是医改。火车已经离开火车站了,新路还没有,老路继续往前延伸,大家就惯性地走向老路。当下出台的各种方案看似很好,实际是碎片化的。单个碎片化的政策都解决不了现有难题。

  而医患关系紧张,是信任机制被趋利动机完全打破。尽管现代医学发达,美国医疗学会前会长曼德尔森就认为,西医是一场百年骗局。所以,西医的争议到现在还存在,到底对于什么是医学。在复杂的领域,简单的办法不是那么容易解决问题的。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向公立医院。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办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是因为人类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对不同的制度比较后的优选。两害取其轻,公立医院是相对更有效的体系。所以,要建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制度,而不是单项政策。

  医疗卫生制度是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医疗卫生领域最凸显国家治理能力。李克强总理说要用中国式的办法解决医改世界难题。什么是中国式的解决办法?我认为,单纯地投医保,在原有体系上建设是没有效果的。医改需要顶层设计,就是要明确中国的医疗卫生制度到底是什么模式。该做的不只是微观体系,还有宏观治理。所以,医改可以说是制度的建立,制度是纲,刚举才能目张,其他政策都是目,没有这个纲,其他目都起不来。

  在我看来,中国未来的医疗卫生模式必须是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医保筹资模式可以不一样,但最终一定要统一起来,服务体系也是如此。

  当然,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应该感到骄傲,因为我们身处大时代,经济发展好了。但是,最大的挑战是整个国家制度和模式的安排,而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中国梦最可以落到实处的是健康梦。要嵌入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综合改革最终落实到的是每个人的健康。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