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一方面,中国医改起点低、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局面复杂;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医疗界一直在努力探索、改变、发展,在诊疗水平、专科特色、人才队伍、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经验,诞生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新的制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在昨日(28日)健康界传媒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主办的“发现最佳医疗实践—21世纪医院院长峰会”预热会中向记者描述了今日医改的一些宏观面,他称目前是医改发展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或者说是攻坚阶段,但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好的医疗体系承载好的医疗制度。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认为,医院的很多工作并不是通过改革完成的,而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自身的完善完成的。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但在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应用“手电筒思维”去思考,而应从自身找不足,紧紧围绕体系的建设,“修炼内功”。
曾益新介绍,目前中国医改面对的问题比较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中国可以找到美国、非洲等经济状况,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很大,环境也不一样,有的实现城市化,有的还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而中国的医改在这样大的背景下进行。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界一直在不停努力,不管满不满意,一直在努力探索、改变和发展。
如在诊疗水平、专科特色、人才队伍、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的管理经验,因此也诞生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新的制度。但这其中,仍有很多好的理念无法落实,比如全科医生制度。
“这就需要医疗体系的改进。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样的体系能够承载这些好的理念,运行这个好的制度?”曾益新表示,“所谓医改就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其中包括体系和制度,体系相当于电脑的硬件,制度相当于电脑的软件,两者若是不配套,就会出问题。”
曾益新称,体系建设是基础,基础不打牢固,再好的制度也运行不了。什么样的体系能够承载中国这些好的制度,是5月份峰会要探索的。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认为,医院的很多工作并不是通过改革完成的,体系建设同样抓到了医院发展的根本。
他指出,打造服务体系建设、质量体系建设、经济管理体系建设、人才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建设,才会使医院更有序发展。
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应大胆强调医疗诚信建设;质量体系的核心在于医疗安全;因为大型医院普遍存在浪费,经济管理体系建设,如何降低医院运营的成本,精细化、科学运营十分重要;要解决看得好病的问题,就要靠人才体系建设;创新能力建设对于医疗发展也必不可少。
“这几年,我们的医院对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充分认识,但对患者安全的认识还有所欠缺。在医改过程中,应该特别强调患者安全,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得更好,更有利于患者。”许树强说。
“什么是最佳医疗实践?通过管理、技术、科技,持续创造新的价值,这需要无止境的努力,没有终点,但有准确的方向。及时、有效、安全、效率、适合性的医疗服务,就是21世纪最佳医疗实践的追求方向。” 健康界总编辑赵红称,“我们应该让医疗回归根本。”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蛇口老年病医学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中医师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