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在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上,国内品牌和跨国知名品牌相比,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技术层面,很多人都认为国内品牌若想比肩跨国知名品牌,无论哪个层面都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实际上,国内品牌与跨国大品牌的差距在某些层面上,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
这个观点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孙国伟,在第二十六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举办期间,向39健康网编辑表述的。据孙国伟介绍,本届展会共有545家医疗器械企业参展,分别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企业占近9成以上,国际品牌大概有60余家。
之所以国际品牌比例这么低,是因为本届展会主办方对非知名外国品牌做了展示产品方面的限定,即若无真正意义的新产品参展,不在优先参展之列,毕竟展区面积不可能无限量的增加,市场中的企业数量虽然每年略有浮动,但总体上变化不大,但租用展会场地时,不太可能为小部分展商一次性增加一个展馆造成面积浪费。故而在招展数量方面就存在客观上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主办方要对展商进行精挑细选的局面。
不过,虽然国外品牌数量不算太多,但代表业内的企业一家都没有少,比如飞利浦、GE、西门子、强生、东芝、日立等。这些企业全部都携本公司最和先进的新产品参展本届展会,有些产品还是在市场上第一次亮相。
而占据展商数量绝大多数的国内品牌,虽然还是以3X3(米)面积的小展台为主,但普遍集中在负一层的基础设备区和耗材区,在一层的特装展台区,与跨国知名品牌接壤毗邻、具备一定品牌口碑效应的国内品牌特装展台也越来越多了。比如本届展会期间,在GE展台对面,就是展区面积基本类似的新华医疗集团,在飞利浦斜对面,则是国内知名厂商华润万东,和西门子一排的则是占据国际生命体征监护仪市场达七成的深圳迈瑞……
这些国内知名品牌不仅仅在展台的规模和布置和国际大品牌不遑多让,其核心技术产品也在和国际品牌同类产品展开明争暗斗。虽然在比拼技术先进程度上,国内品牌还有着明显的不足,但在性价比方面和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层面,国内品牌的产品则具备明显的优势。
而且,在新技术开发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国内品牌企业正在奋力追赶,在本届展会上,主办方共举办了11场新品发布会,国内企业占了80%以上。而在产品推介方面,国内品牌的产品推介也一改以往的产品特性宣传模式,而是和国际品牌一样注重产品的临床测试及表现,用学术代替了生冷的产品参数和技术。这些现象和前些年新产品全部被国外企业霸占的局面有了明显的改观。
除了传统医疗设备以外,目前代表医疗器械发展趋势的智慧医疗领域,国内品牌和国际跨国品牌几乎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目前的国内的网络环境、智能产品的技术基础、市场的接受程度,国内和国际的差距并不算太大。而且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并没有一个完全确立的标准,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行。这对国内品牌来说,无疑也是一直追赶甚至赶超国际品牌的机会。
正是因为希望国内品牌能抓住这样的机会,缩小与跨国企业在市场上的差距,本届展会期间主办方组织召开了第一届智慧医疗高峰论坛,邀请了目前国内对智慧医疗较为了解的专家和学者,就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情况进行了探讨,以期给领域内的相关企业找寻较为适合的发展模式。
孙国伟最后总结到,虽然国内医械品牌在整体上和国际品牌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随着逐年发展,在某些领域两者的差距正在慢慢缩小,甚至在部分国际品牌无法顾及到的领域,国内品牌还颇具优势。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医械展会之一的主办方,他非常希望能见到这样的领域越来越多,更希望在未来,国际的知名品牌来参加展会是向国内的品牌学习。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