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牛奶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最好牛奶

国产奶高品质只是“掩耳盗铃”

举报/反馈
2012-04-05 13:38:0039健康网

  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的结果

  在参加央视节目时,国家新政和企业生产许可门槛等标准无一例外被多次强调,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营造我国乳制品标准齐全完备,企业生产制作精良的和谐景象。但真相果真如此?

  出了问题几乎次次变成“没问题”

国产奶高品质只是“掩耳盗铃”

  在国内,每逢食品被曝出现问题,发展进程几乎已经形成一套固定模式。以最近发生的汤臣倍健等螺旋藻片铅含量超标的事件为例,经过国家药监局检测,产品果然如人们预料的“没有任何问题”。而争论焦点,就是药监局两次检测竟使用不同的标准,以高标准检测则铅超标,以低标准则“合格”。

  面对不断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关企业和监管责任部门,首先看到的并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严查问题的根源,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是每次都以种种方式得出“查无问题”的结论。而曝光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及其隐患并未得到有效的消除。有关部门常不去反思监管漏洞,追究责任,反而如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张勇称,皮革奶等被媒体夸大,食品安全事件所占比例很小,做出“食品安全问题被夸大”的评价。

  事实上,判断食品安全问题有没有被夸大的前提,其实首先要对食品安全的整体状况了如指掌,目前无良商家和问题食品大多由媒体率先曝光,食品安全部门常后知后觉,只能媒体曝一个查处一个,自己基本查不出问题。从常理判断,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因此,所谓“食品安全事件所占比例很小”、“食品安全问题被夸大”的论断,如何可以采信?

  即便食品安全事件真的所占比例很小,但对于受害者而言比例却是100%。食品安全问题即便真的被夸大,也从另一个侧面暴露食品安全问题严峻。

  广告费近70亿 却不能保障产品没问题

  新闻评论员王志安称,不是说牛奶的质量提高了,人们就会重新信任,还必须有一套其它的配套措施。比如说品牌的宣传,另外,通过媒体传播政府的整顿过程和力度,行业协会都做了哪些努力,企业都做了哪些事情。这样才能树立所谓的信任。

  然而,在部分垄断式企业看来,广告宣传就是他们征服市场的主要、甚至唯一方式。相关数据显示,国内三大上市乳业巨头伊利、蒙牛、光明去年广告投入合计达到69.16亿元。其中,蒙牛广告和宣传支出占到了总收入比例的7.6%,金额为28.4亿。

  如此大一笔巨资,如果用于改善食品安全质量,无疑会有很大帮助。然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却称,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原料来源、配方营养标准等很难所有指标都合格,这句话显然无法令人相信——若是把用于宣传的费用投入安全生产,即使不能保障全部合格,也能更大程度提高安全性。

  问题在于利益比,巨资投入广告宣传,无疑更有助于提高销售量,而投入安全生产则只会加大成本,吃力不讨好。在互联网搜索蒙牛、伊利,几乎很少能发现其负面信息,这种砸钱消除不利新闻、或以公关软文压制相关黑新闻的做法,无疑是一种“此地无银”的掩饰。

  降低标准追求高合格率

  螺旋藻铅超标事件中,药监局一个部门都出现了两种检测标准,怎能不让人对我国的“标准”产生怀疑?牛奶等乳制品的标准亦是如此。面对“历史最好的国产奶”的言论,网友笑称比起三聚氰胺奶,如今的牛奶确实更好,但“更好”就是好吗?

  2010年4月,乳业新国标正式颁布,却被普遍认为倒退25年。新国标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下调至200万,均为历史新低。如此低标准下的99.9%合格率,基本没有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陈韶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