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亿医改是假医改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1万亿医改是假医改

满足医患需求 医改才能成功

举报/反馈
2012-03-13 14:10:0039健康网

  医疗是一个重大的民生议题,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大国,如美国的医疗体制,经过了近百年的演变发展,依然难以避开困境,遭遇批评。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医疗制度改革。改来改去,几易其稿,始终无法找到一个皆大欢喜的办法。相反地,似乎社会上对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从业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各方矛盾非常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

  2009年3月国内公布了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医疗制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很多相关产业、行业,不可能一次性颁布几个政策而达到优化状态。这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动态过程,将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总结、修改和完善。实际上,医改要成功,首先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首先透彻了解改革涉及的各方,即百姓、医生、药商等和改革者本身自己需要什么。[部分摘自赵强(John Qiang Zhao) 《揭秘美国医疗制度及其相关行业》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

  患者需求:看得起病 看得上病 报得了销

满足医患需求 医改才能成功

  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后,看病依然贵,基层诊所廉价药消失,好药买不到,只能由医生开方,到药店去买,价格依旧高,除了药价还有护理费等开支。因基药价低,基层医生无法得到理想收费,导致他们拒绝医治或不用心医治的情况不少,好医生跳槽到大型医疗机构,病人只有涌向大医院寻求得到更好的医治,令大医院排队挂号人山人海,病人“等”死。

  我国国民人均收入本就不算高,近八成患者每年就医花费达到全家年收入20%以上,甚至超过50%,负担沉重。而且,我国基本医保广覆盖、低水平,近13亿人有医保,但检查费、治疗项目或者部分药品等都不在医保范围,门诊还有报销起步价,加上新农合医保的报销比例、异地治疗的报销各城市互不认可、以及报销程序繁杂、时间过长等问题,都是必须跟药价改革一起推进的配套改革内容。

  医生需求:有收入 有自由 有尊严

  病人埋怨看病贵,医生则抱怨收入低。研究报告称我国医生平均收入为社会工资1.5倍以下,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7倍。但这只是说明我国医生正常收入过低,实际上不少医生都存在无法估算的回扣、红包等灰色收入。

  医院收支两条线,医疗机构将所有收入上缴政府财政部门,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再按照一定标准向医院拨付运营经费,医务人员工资不再与业绩挂钩,而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衔接。因此,医生只有在大医院的事业编制,才能得到职称,争取高收入,而去年开始进行多点执业限制多,医生并不热衷。基层医生不在“体制内”,得不到利益又要受到规限,举步维艰。

  数据显示,有98%的三级医院医生接诊过可在下一级医院或社区医院解决的“小病”,到大型公立医院就诊的患者有50%根本不需要到大院就诊。基药制度导致基层医院无药可用,并让患者对小医院失去信心,涌向大型医院,这又引发大医院和及其医生超量工作,影响诊疗服务速度和质量。因此,医患关系紧张,医闹频发,开始恶性循环。

  医改决策者需求:资金来源最实在

  来自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的政协委员储大同表示,目前中国的医疗市场规模是2万亿元,根据财政部的报告,中央财政的投入去年是2000亿元,假设地方政府也投入2000亿元,那么也只有医疗市场总投入的五分之一。“我认为,中央和地方的总投入至少得达到50%。”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则坦言,目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处处需要钱,“我是赞同政府向公立医院不断加大投入的,但是各个部门都要钱,资源就这么多。”

  另外,破除以药养医后,用什么东西去补医?当前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整体设计,单纯退出以药补医,不解决80年代改革早期以药品加成作为医疗卫生投入不足的政策,不改变公立医院事业单位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属性,都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进行所有的操作。没有一个成熟的市场提供价格合理的服务,会使得公立医院的改革进退两难。

  “调整服务价格、改革支付方式,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难以实现破除以药养医的目标。”黄洁夫表示,目前很多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偏低,但是如果把医疗服务价格大幅度提升,看病贵的问题还是没解决。这也就是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

  全国政协委员、福州市二医院副院长林绍彬也表示忧虑:“以药补医是实行了30年的办法,在改革开放之初也是不得已。破除以药补医后,基础药品的差价不大,政府承受得了。但是一旦药品零差价在全国大中小城市铺开,这个数额就非常可观。”林少彬说,“迄今为止,尚没有看到卫生部和财政部公布实现零差价后到底需要多少补偿资金,这些资金怎么来?用什么样的政策来保障资金到位?看起来,医疗卫生改革完全依靠政府的资金来源,我看是有困难的。”

(责任编辑:陈韶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