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医改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各级医院进行了推广。推广一年多以来,39健康网编辑对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但也受到了不少的质疑。不少医生、护士、医院管理方面专家表示,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卫生主管部门在推进优质护理工作的各种信息。
为此,39健康网编辑联系到了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郭司长就优质护理服务一年多的实施情况、碰到的问题以及优质护理服务下一步将开展的工作等方面问题一一答复了笔者。
优质护理是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39健康网编辑: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是医疗卫生改革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从2010年在全国72家三甲医院开始试点。优质护理服务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2010年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医院要做到:一是保证临床一线护士的配置,增加护士直接护理患者的时间;
二是改革临床护理患者的服务模式,安排每个责任护士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
三是责任护士履行对患者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各项护理任务,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四是医院要加强科学管理,完善薪酬分配和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临床护士队伍,充分调动广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病人满意度达88.97% 自聘护工比例降近一半
39健康网编辑:优质护理服务推行一年多时间,到目前为止,优质护理服务收到了怎么样的效果?
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一年多来,全国卫生系统积极行动,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公立医院改革一项重要的惠民利民措施。通过努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和病房收到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卫生部委托中国医院协会近期对全国77所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进行了病人出院后的电话回访,满意度平均为88.97%,反映出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二是患者自聘护工比例降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和病房,患者自聘护工的比例明显降低。北京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和病房,自聘护工比例下降了30-50%,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病房秩序明显好转,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休养环境。
三是护士责任感明显提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改革了临床护理模式,使责任护士对其分管患者负责,要求责任护士详细掌握病情,了解诊疗计划,及时沟通信息,明确护理要点,配合完成各项诊疗工作,这种工作模式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也更密切了护士和患者的关系。
截至2011年3月底,全国共有1309所三级医院和3765所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中,516所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其中有部分医院已经在全部病房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护士总数达204.8万人 医护比例倒置现象得到扭转
39健康网编辑:优质护理服务的根本就是优化护士队伍,包括数量上和专业要求上,我国目前的护士队伍情况是怎么样的?
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十一五”时期,我国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截至2010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04.8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70万,增长幅度为52%,“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52。医院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0年的1:1.16。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2,医院医护比例倒置现象得到扭转。护士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2010年注册护士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1.3%。近年来通过对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手术室、血液净化等专业护士的规范培训,促进了护士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护士的技术水平。护理理念、工作内涵、专业技术和服务领域得到一定发展。今年发布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