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黑新闻:何时消停?每年2亿元黑药网上分销

  “黑药店”充斥网络,危害甚重,已引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8月1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集中曝光了“五十八味益肾胶囊”等33种假药,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加强辖区内的相关企业、机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立即依法查处。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网络假药第一次被曝光了。就在此次曝光假药之前不久的8月12日,国家食药监局刚刚公布了2010年第2期互联网购药安全警示公告,集中曝光了14家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劣药品的网站。

  网上“黑药店”打之不绝近两年已曝光200多家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国家食药监局已经陆续曝光了200多家网上黑药店。

  2009年以来,仅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就向有关部门移送了58家违法发布药品信息或违法销售药品的网站,处理涉及通过互联网违法售药的案件9宗。今年以来,深圳市药品监管局联合公安部门先是在4月份破获一例利用互联网贩卖精神药品案,紧接着又在7月份破获一例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左炔诺孕酮片”、“米非司酮片”等药品案件,刑拘2人。

  业内人士称,我国现有的网上药店数以万计,对于这些大量未经食药监局批准而仍在经营的网上药店而言,被曝光的数目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记者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网上药店”,竟有43万条结果,网上药店的繁荣兴盛,一定程度表明了这个市场的巨大。

  有数据表明,由于网上黑药店隐蔽性强,难于管理,每年有将近2亿元的黑药会通过网上渠道进行分销。据知情人士介绍,制作一个网络黑药店的成本只需几千元,而且多半采用网络客服推销药品,并采用“邮寄药品”的方式向患者销售,消费者发现上当后也是起诉无门。

  “违法网站销售假药的主要方式是在其网页发布虚假药品信息,或利用QQ等网络通讯方式联系消费者,待消费者向指定的银行账号、邮政信箱汇款后,再将‘药品’邮寄给消费者。”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这种作案手段隐蔽,作案网络庞大,成本低廉。即使管理部门关闭了该网站,违法网站换一个IP地址就很容易重开网站,有些违法网站还将服务器设在境外,以规避监管。

  此次曝光的33种假药无不是如此。这些假药生产制造单位甚至列上了同仁堂、中国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国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名字。但记者核实却发现,33种假药制造单位多数为骗子公司、虚假单位。

  国家药监局谨慎审批网络售药正规网上药店只有27家

  “现在网上黑药店太多,再加上消费者难辨真伪,对合法企业的经营影响较大。”一家正规网上药店的工作人员表示,网上药店是他们传统零售业务的延伸,有助于扩大销路,但目前网上销售的业务量不是很大,少的时候一天不到10单,还需要一段培育期。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必须通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查验收,并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同时,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还必须标明“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的号码。

  《规定》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提供的服务;第二类是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通过自身网站与本企业成员之外的其他企业进行的互联网药品交易;第三类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只能是连锁药店,并且不能在网上销售处方药。

  由于互联网购药的监管难和售卖假药的隐蔽性,从2005年开始申请以来,目前正规的网上药店只有27家获批,国家药监局对此的谨慎态度可见一斑。而作为商家要申请网上卖药牌照也不容易。因为药品毕竟是特殊商品,它对仓储条件要求高,申请者必须有合乎相关标准要求的仓库才行,而且还要有专业的药师来对药品把关。

  种种困境下,是否尝试网络销药在企业中充满了争议。有连锁药店的负责人认为,普通老百姓很难认网上买药,新潮的年轻白领也未必敢放心在网上买药品。而一家药房的负责人则认为,网上售药值得尝试,先行者容易抢先机。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对上网买药不感冒。一位消费者就对记者表示,现在不同药房药品差价非常明显,通过网上平台信息,可以充分对比药价高低。只要自己认真鉴别店家是否有合法手续,是可以避免买到假冒伪劣药品的。

  记者观察

  医药网站呼唤“可信时代”

  “现在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用户不相信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江表示,很多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如何将流量转化为交易,临门一脚就是信任。中国互联网第一阶段是可用,第二阶段就是可信,必须从“可用”向“可信”过渡。

  在17日举行的2010年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被评为中国互联网“潜质之星”。业内相关人士表示,这表明可信互联网建设正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重点趋势。

2010-08-24 09:53:00浏览7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新闻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