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下岗的廉价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被下岗的廉价药

廉价药缺口不必在医生回扣上系"死结"

举报/反馈
2010-08-23 11:27:00

  有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上提交议案指出,医院的廉价药缺口高达342种。药厂说医生不爱用没市场,而医生则说药厂没利润不愿生产。高价药流行,医院药品加成机制是重要因素。

  廉价药为何总存在缺口并不算是个新鲜话题,有关于此的争议更是早已有之。不过,假如时至今日,廉价药的缺口依旧停留于药厂和医生的各执一词,甚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话,导致廉价药缺口的那个死结其实依旧是“剪不断,理还乱”。

  的确,按理来说,药品的公开招标采购,本是出于限制药价的善意,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公开招标的初衷,却总是被各种利益集团轻松化解,先是有“药价高者反中标”的离奇事情,即便是“中了标”的廉价药也往往难逃“中标死”的厄运。究竟是药厂不愿生产没利润的低价药,还是医生在开药的时候“嫌廉爱贵”,在笔者看来,恐怕更多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对于药厂而言,既然人家要在商言商,每年要拿利润向股东交代,产能从“廉价药”向“高价药”转移,其实并不意外。至于医院一方,既然以药养医依旧是医疗体系的运作机制,无论是医院的效益,甚至是医生的收入,都寄托在药品加价上,“廉价药”不受待见,同样顺理成章。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以药养医的背景下,“廉价药”的缺口,药厂和医院其实都是背后推手,大可不必非要争出个高下来。

  那么,是不是能通过对药厂和医院的行政指令,来补上“廉价药”的缺口呢?类似的办法其实早已用过不少,无论是对药厂的限制,还是医院的公开采购,廉价药的缺口似乎并未缩小。这个时候,仅仅是对药企或是医生作道德上的苛责,恐怕也无济于事,徒增怨气,毕竟,很大程度上,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其实注定了药品上纠缠着太多的利益,而指望以药养医在一朝一夕内得到破解,恐怕也不切实际。

  难道,廉价药的缺口是不是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呢?答案或许是否定的。之所以药品会被药企和医疗机构牵着鼻子走,这里面固然有医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起作用,但药价形成机制上的卖家独大,以及患者在谈判实力、议价能力的缺失和不足恐怕同样促成了上述怪象。而从本质上来看,药品市场其实和其他市场并不本质上的不同,那么,为何菜场的黄瓜、豆角不会随便涨价,其实正在于买家的议价能力强。而一个正常而均衡的市场,必定是个买家卖家势均力敌的市场,任何一方的弱势必定导致另一方的强势甚至彻底垄断定价权,市场形成本就应当是个互相博弈从而达致均衡的过程,假如患者的购买力真的能够团结起来,形成与药品制造与销售方的博弈和谈判,“廉价药”的缺口,本不该这么轻而易举的形成。

  在国外的药品销售市场,药企何尝不想让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于医疗体系的公关也同样不乏大笔的贿赂,然而奈何强势的医保部门代言了患者的利益,任何药品的报销和价格商定都要经过医保部门的审核,医保作为大宗药品的购买者与埋单人,同时也是医药市场的专家,当然更具价格谈判的动力和能力,如此一来,买家的真正到位,必然能够通过势均力敌的博弈来实现药品市场的均衡。

  从这个角度来看,弥合“廉价药”的缺口,固然需要整治医药市场乱象,固然需要革除以药养医制度,但在此之前,也同样可以更多倚重于市场之力,用“买家合力”来适当弥补制度的遗憾。

(实习编辑:廖志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