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广东唯一海岛麻风病院搬迁 月底将搬至东莞

举报/反馈
2010-08-23 10:00:00

  前天,98岁的三水籍老人六颜带着未了心愿走了,她等了一个甲子光阴,最终也未能迈出台山大襟岛一步。

  昨天,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六颜所在的大襟岛麻风病院最快在本月底搬迁至东莞,而这个最高峰有千人的“死亡之岛”如今仅剩46人,平均年龄75岁。昨天,本报记者在大襟岛麻风病院院长吴桂芳带领下,趁着涨潮搭乘入岛唯一交通工具快艇,探望一群饱经时间和心灵煎熬的老人。

  大襟岛麻风病院于20世纪20年代由一名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倡议创办。1951年,医院由台山县政府接管。至今共收治过1200多例麻风病人,现今仍住着40多位虽已康复但落下肢体残疾的病人。

  老人急盼早日搬迁

  台山大襟岛麻风病院院长吴桂芳,20岁出头从广州卫校毕业后,在海岛麻风病院坚守了40年。对于麻风病院的搬迁,老吴一脸解脱,“医院搬迁后,我也退休了,但心里最牵挂的还是老人是否能适应新环境。”

  记者刚走进医院,老人们立即聚集围上前,抢着告诉记者本月底他们将搬迁至东莞,眼前住了几十年的海岛,一草一木都将成为记忆。

  老人们说,他们希望尽快结束海岛生活,“生活比较艰苦,远离大陆无法吃到蔬菜和新鲜肉,遇上台风天气,大半个月物资供应都接不上。”去了东莞,天天喝茶买东西吃都成为现实。

  大襟岛将建成核电散热区

  而在宿舍里的房间、过道上堆放着大大小小的编织袋,老人们早已把物品打包收拾好,将锅、桌子、电视等家具,送给平日关系好的“契仔”、“契女”,他们已准备好随时登船前往东莞麻风病院。

  昨天,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作为我省唯一的海岛麻风病院,大襟岛麻风病院将最快在本月底搬迁,结束数十年的麻风病院历史。美丽的大襟岛将建成台山核电散热区。

  88岁照顾94岁 视老母般伺候

  昨日,记者采访时,88岁的李婆婆正在照顾94岁高龄王婆婆。两人差不多时间来到大襟岛,多年来两人不是亲人胜于亲人,相互扶持鼓励。

  去年年底开始,王婆婆卧床不起,尽管意识还是清醒的,但大小便失禁无法自理,李婆婆无怨无悔地为她照料着一切。

  “只要她活着一天,我就当她是自己的亲生母亲那样伺候。” 早已弯腰驼背的李婆婆,缓慢地移动着每一步,认真地为王婆婆拍打背部、活动手脚,喂饭、喂水、清理污秽物。这一切在大襟岛上又是那样地普通。

  由于医院内基本都是老弱病残的老人,相互间帮忙提水、煮饭、洗衣、砍柴都是平常事,没有一个人是单独生活的,大伙如同左右手般默契,相互扶持,在无欲无求状态下,老人们普遍长寿。

  麻风病人的痴痴爱情

  数十年来,海岛上也发生过动人心弦的爱情。老人们向记者诉说了一段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凄美爱情。男的叫阿昌,广州人;女的叫阿玲,新会人。

  两人大概是在上世纪60年代进大襟岛的,经过几年的悉心治疗,两人体内麻风杆菌被消除了,与正常人没有两样。“平时生活起居两人就常常在一起,一个做饭,一个上山砍柴,阿昌因受到麻风病后遗症影响双手手指萎缩只剩下手掌,仍顽强地用布条将柴刀捆绑在手心,然后用手臂将一捆捆木柴搬回住处。”

  久而久之,双方情投意合,决意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一年后,他们爱情结晶阿芳呱呱坠地。前些年,阿昌走了,阿玲孤独地一个人继续生活,随后不久也离去了。

  75岁“年轻人”为老人看诊

  自称是被“拉牛上树”半路出家的赤脚医生梁健忠,75岁的他是医院里的“年轻人”,多年来肩负着为其他老人看病的重任。

  “这些年,眼睁睁看着朝夕相处的同伴一个个离去,心里很难过。”说着,他就带着记者来到后山,指着一片新土说,前天,98岁高龄的三水籍六颜老人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大家合力把她葬在岛上。新坟头已是花团锦簇。

  海岛如今仍过着近乎原始生态生活。“这里除了群山、大海,就是蓝天白云,同伴们只能相互守望、鼓励。”梁健忠说。

(实习编辑:林子又)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