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Front Immunol:肠道微生物系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自身免疫性疾病(ADS)是指个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宿主组织的情况。患有ADS的患者通常会忍受终身衰弱的症状,器官功能丧失,工作效率降低,以及高昂的医疗费用。

虽然目前对AD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成分、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在AD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的改变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

肠道微生物区系被定义为生活在人类胃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在许多AD研究中已经观察到肠道微生物失调。例如,多项研究报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1型糖尿病(T1D)患者的氟米特/类杆菌比率降低。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报告了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中甲烷短杆菌和阿克曼氏菌的丰度增加,丁立单胞菌的丰度降低。Chen等人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粪便杆菌减少,埃格氏菌和柯林斯氏菌扩张。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SLE、RA、IBD、MS、T1D和CED等6种ADS进行了全面的双样本MR分析,旨在探讨肠道微生物区系与多种ADS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们评估了来自已发表的GWASs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和6种常见ADS{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1型糖尿病(T1D)和乳糜泻(CED)}的基因组相关研究(GWAS)摘要统计数据。首先进行了两个样本的MR分析,以确定发现样本中ADS的致病细菌分类群。重要的细菌分类群在独立的复制结果样本中进一步复制。为了验证结果的稳健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敏感性分析。最后,进行反向MR分析以评估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结合发现和复制阶段的结果,我们鉴定出一种致病细菌属,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越高,患T1D[优势比(OR):1.605;95%CI,1.339~1.922;PFDR=4.19×10-7]和CED的危险性(OR:1.401;95%CI,1.139~1.722;PFDR=2.03×10-3)越高。进一步的敏感性分析验证了上述关联的稳健性。反向MR分析结果表明,T1D和CED与双歧杆菌属之间没有反向因果关系。

这项研究暗示了双歧杆菌属与T1D和CED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为肠道微生物区系介导的ADS的发育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来源:Xu Q, Ni JJ, Han BX,et al.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A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Front Immunol 2021;12

2022-02-21 00:00:03浏览4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