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输液还会带来抗生素等药物的滥用,“像国外一般不会输液,即使输液也会严格控制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只要不是细菌类感染,就不会使用抗生素药物。”王言森说。
俞淑文也表示:“抗生素药物的过度使用还使一些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影响整个社会环境。”据介绍,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增强人体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此外,由于输液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同时花费也比口服药物和肌肉注射昂贵,无形中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与其“冲血管”不如加强保健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多的是因为一些慢性病来医院输液,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王言森表示,“这些慢性病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动脉硬化,一些老人就觉得应该通过输液疏通血管,一年常常专门为此输液两次。”
对此,王言森表示,输液对血管的疏通确实有一定的作用,可以软化血管、溶解血栓等,但是仅能产生短暂的效果,更多的还是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治疗。“而且只有在病情急速加重时,才应该在医生的判断下输液。一般来说,口服药物还是第一选择。”
“输液时液体中的颗粒也容易粘附在血管上,产生病灶,病情反倒会加重。”邢莉对此种做法也表示反对,“此外,由于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是中老年人,心脏功能都有所减退,过度输液还容易产生心肌缺血,甚至导致心脏衰竭等风险,因此应该严格遵守医嘱。”
邢莉说道:“每年的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病人就会增加很多,我们医院的床位经常住满。”因此提醒市民,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与其“冲血管”,还不如加强日常生活保健,平时注意防寒保暖,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坚持锻炼,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
此外,由于腹泻前来门诊输液的患者也比较多,邢莉表示:“成年人一般就是患急性肠胃炎,都是因为吃坏了东西,或者暴饮暴食引起的,肠道容易绞痛不止,一般人受不了,需要输液治疗。不过这类疾病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而对于婴幼儿来说,夏季多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等,如果出现便血,对身体的损伤则尤为严重,甚至可能引起败血症等;秋冬季节则多是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不同的腹泻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的药品,对症下药。”邢莉表示,“对于腹泻,总体而言,输液是为了防止脱水或者电解质紊乱,如果有这两种症状,则要输液,没有此类症状则不必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