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磊子(化名)是一名程序员,由于工作压力,和发质问题,年纪轻轻的他,已经有点秃头。然而,最近他发现自己头发还变白了不少,肉眼看好像已经快40岁,但其实磊子今年才25岁。
磊子以为自己开始“老化”了,于是他开始注意自己饮食和生活习惯,但即便如此,白发还是有增无减,这让他非常不解。
无奈之下,他只能去医院体检,医生怀疑他是缺乏维生素B了,让他回去吃一些补充剂和维生素B含量高的食物。但磊子有些不解,头发的黑白居然还和维生素有关吗?
一、白头发越长越多,是因为年纪大了?
通常亚洲人在40岁前后就会出现白发,稍晚于白种人,非洲人最晚,这是基因决定的。但也有不少人,年纪轻轻就会冒出白发,这是为什么?
毛发是皮肤附属器,毛囊干细胞及色素干细胞决定了发量和发色。黑色素细胞制造黑色素小体后,传送到细胞树突,进入角质细胞。角质细胞把黑色素传到发干,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头发颜色。
黑色素分为真黑色素及褐黑素,但随着年龄增长,毛囊经过多个生长周期后色素细胞老化,清除黑色素过程产生自由基能力降低,就会停止供应黑色素。“染料”不足,自然就会长出白发。
可以说,老化是长白发的主要原因。一般颞部及鬓角最先开始出现白发,然后是头顶部。
同时,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或加速头发变白,如疾病因素,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恶性贫血、脑垂体功能受损等;遗传因素,25岁前就出现白发;微量元素缺乏,身体钙、铁等微量元素不足;精神因素,精神压力大可加重脱发,以及引起毛发变白。
那传说中的“一夜白头”真的有可能吗?
其实目前并没有研究表明,头发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变白。也就是说,黑头发是不可能由于机体自身的生理性调控,一夜间就白了头。
那为啥有些人会出现“一夜白头”的情况?所谓一夜白头,可能只是“错觉”。
原本这些人黑发中就掺杂白或灰的头发,由于疾病或情绪、精神等原因,导致短时间内生长期的黑发脱落,剩下的白发和灰发占比增加,给人一种视觉“反差感”,便让人有了“一夜白头”的感觉。
二、白发长在哪,病就从哪出?
长白发是人体衰老正常表现,但若是年纪轻轻长白发,有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
如白化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脑垂体功能障碍等都可造成黑色素合成和代谢障碍,导致白发出现。
如果是这些位置,过早或突然白发增多,可能与脏腑疾病有关,大家可多留心:
1、前额多白发:脾胃不和
前额对应的脏腑反射区是脾胃,脾胃失和,消化率吸收下降,没有足够的营养,毛囊就无法顺利制造黑色素,从而使得白发早生。患者往往伴有腹痛、口臭、反酸、食欲不振等。
2、头顶、后脑勺白发:肾气不足
头顶和后脑对应督脉和膀胱经,与肾关系密切。头发的营养根源在于肾,肾气的状态对毛发影响非常大,肾气虚而不能固摄时,就会出现头发变白。
同时患者可能伴有耳鸣、健忘、尿多、遗尿等症状。
3、两鬓斑白:肝火偏旺
两鬓即两侧耳旁,对应的脏腑反射区是肝胆。肝胆互为表里,肝胆火旺、灼伤阴血,经血耗伤毛发,就会出现枯萎、白发。
这类人往往伴有情绪不稳定,还会有口干、口苦、舌燥等情况。
三、白发能“逆转”吗?科学补充5种维生素
白发还有逆转的希望?2020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与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合作的一项研究发现,头发在压力下会有变白的迹象。
但在解除压力后,白发又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这种逆转,只适用于压力变白的情况,且只有头发变白后不久才适用。
日常减缓白发变白,还是需要科学补充一些维生素。B族维生素是头发黑色素重要的营养来源,但人体长期维生素B族缺乏,就可能导致头发“掉色”。
如何补充维生素B族?日常可通过食疗的方法满足身体所需的维生素B族,比如:
维生素B1:猪肉、羊肉、大豆、花生、火腿、黑米、动物内脏等;
维生素B2:禽类、鱼类、鸡蛋、番茄、花生、扁豆、西蓝花、菜花等;
维生素B3:动物内脏、花生、酵母及谷类;
维生素B6:鸡肉、鸭肉、鱼肉、肝脏、豆类、坚果、蛋黄、香蕉、菠菜等;
维生素B12:动物内脏、鸡蛋、猪肉、羊肉、牛肉、鸡肉、奶制品等。
同时日常也要注意适当补充铁元素、铜元素等有助于合成黑色素,让头发乌黑发亮。
除了及时补充营养,日常应该做好防晒,避免物理伤害,日常也应该保持身心愉悦,学会排解压力,加强锻炼,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头发保持乌黑光泽。
参考资料:
[1]《一夜白头,科学还是杜撰?|科学小馆儿》. 中国科学技术馆.2021-11-12
[2]《头发从哪白,病从哪里来!白发长在这3处,警告肝肾出大事,别傻傻以为只是年纪到了》.家庭医生.2023-06-05
[3]《养生 | 缺乏3种营养素,白发长得快!避免白发早生,常喝几款汤→》.广州健康通.2023-05-0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全科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中医全科
副主任中医师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