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早搏的4大误区

2024-06-27 09:16:47

A-A+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你的心跳得很厉害,或者你的心突然“空虚”,有时伴有心悸、心悸、胸痛等症状。这可能是心脏早搏,通常被称为“漏跳”或“偷停”。

  早搏是一种相对高发的心律失常,可以在疲劳、紧张、喝浓茶或咖啡后偶然发生,大多在24小时内达到数万次。

  假如连续监控,大多数人都能“抓住”早搏。

  早搏可能没有症状,偶尔在体检中发现,也可能伴有严重的心悸、胸闷等不适。早搏在正常人中很常见,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

  早搏也会进一步诱发心动过速,有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心脏早搏一定不能忽视,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几天前,一位好朋友的心电图机用户问我,早搏是不是不能运动?有没有心脏病?

  直到那时我才知道很多人对早搏有一些误解,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早搏常见的四大误解。

  误区一:早搏者不能运动

  早搏病人完全可以正常运动。

  生理性早搏是由过度疲劳、饮用烈酒、饮用浓茶、服用某些药物等引起的,只要消除诱因,早搏自然就会消失。

  此外,只要交感神经兴奋,早搏就会随着交感神经兴奋而消失,因为迷走神经兴奋的增加导致心脏低起搏点等不及正常搏动而产生的早搏。

  早搏并非健身运动的“禁区”,即使是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早搏,也并非完全忌讳运动

  误区二:早搏是由心脏病引起的

  早搏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不伴有心脏病的称为功能性早搏,伴有心脏病的称为器质性早搏。

  有些人认为早搏是不正常的,是心脏病,这是不完全正确的。

  数据显示,几乎所有的人一生中都有过早搏,只是很多人没有感觉到而已。

  生理性早搏主要发生在疲劳、情绪激动、饮酒或喝浓茶、过度吸烟、咖啡等刺激性烹饪材料时。

  另外,有些药物还能诱发早搏。

  高血压、心肌病、心肌炎、冠心病等多发生病理性早搏。当然,早搏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

  在正常人群中也会出现早搏现象,而单纯的早搏并不能简单地认为与心脏病有关。

  误解三:心脏停止跳动是早搏

  所谓早搏,就是心脏因异常心电现象而提前收缩,即心脏在窦房结以外部位的指示下提前收缩。

  根据指令所在地的不同,早搏可分为房性早搏、窦性早搏和房室交界区性早搏。

  能够自行脉搏的人可以感觉到,早搏后的脉搏稍强。这是因为早搏后的血液比正常情况下多,从而补偿了早搏引起的血液搏动量的减少。

  因此,早搏并没有使心脏停止跳跃。

  误区四:早搏的频率与危险有关

  在过去,每分钟6次早搏通常被视为一个边界。每分钟6次以上的患者多考虑病理性早搏,6次以下的患者多为生理性早搏。

  早搏的危险性不是由早搏的次数或症状决定的,而是由诱发因素的严重性和早搏进一步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决定的。

  总结

  我们的心就像一台机器,总是有规律地运转。然而,无论一台机器有多好,它也有其使用寿命,不同类型的早搏就像一个失控的部件,这将无缘无故地增加机器的运行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台机器的使用寿命将缩短。

  因此,请多关心我们的心,多关注我们的心跳!

  平时,我们的心脏也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小编建议定期检查我们的心脏和身体状况。我们可以买一台家用心电图机。如果出现异常不适,我们可以及时检查心电图,给心脏更多的护理。

  早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还是不知道,更怕我们无动于衷。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阅读全文
上一篇:静脉炎有哪些表现 下一篇:手发麻是什么病的前兆

相关阅读 特色医疗 MORE+ MORE+

医生团队 MORE+

来院路线

图文问诊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