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以反复腹痛、消化不良、脂肪泻为主要表现,病程迁延难愈,西医多以镇痛、抑酶为主,却难以除根。而在苏州国医堂,一位深谙中医脏腑辨证精髓的国医圣手——万太保教授,以“健脾和胃、利湿化瘀”为核心,开创性提出“慢性胰腺炎从脾论治”理论,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标本兼治的中医康复之路。
中医胰腺观:从“脾主运化”到“胰病治脾”
万太保教授认为,慢性胰腺炎虽病位在胰,但其本在脾,核心病机为“脾虚湿阻、气滞血瘀”。他提出“慢性胰腺炎四型辨证法”,将疾病分为以下阶段:
1.湿热蕴脾证(急性发作期):脘腹痞满、口苦黏腻,以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清热利湿;
2.脾虚气滞证(缓解期):腹胀纳呆、嗳气反酸,以香砂六君子汤合枳实消痞丸健脾行气;
3.瘀毒阻络证(纤维化期):腹痛固定、舌质紫暗,以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活血化瘀;
4.脾肾两虚证(终末期):消瘦乏力、畏寒肢冷,以附子理中汤合右归丸温补脾肾。
情志疏导:疏肝解郁,调和气机
万太保教授独创“五音疗胰法”,指导患者聆听宫调式音乐(如《十面埋伏》),配合疏肝茶饮(玫瑰花、佛手、陈皮),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阻断“肝郁—脾虚—胰病”恶性循环。
治未病调理:固本培元,防复发
针对久病体虚患者,以膏方长期调养(如参苓白术膏、龟鹿二仙膏),兼顾扶正固本与祛邪,防止病情反复。
典型案例:十年顽疾得消,重获饮食之乐
一位58岁慢性胰腺炎患者,因反复腹痛、脂肪泻辗转求医十余年,体重骤降20公斤,依赖胰酶替代治疗。万太保教授辨证为“脾虚湿阻、瘀毒内结”,以香砂六君子汤合失笑散为基础方,辅以胰俞贴敷、艾灸中脘穴,并指导其每日练习“呼”字诀调理脾胃。治疗三个月后腹痛消失,脂肪泻缓解;持续调理两年后体重回升至正常,影像学显示胰腺纤维化明显改善,患者感叹:“终于能安心吃一顿饭了!”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