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风偏瘫 外治2法.

  敷法 :生附子、当归各40克,羌活、60克。远志20克,威灵仙90克,乳香、琥珀各30克,没药50克,,蒜头适。上药共研成细末,每穴用药末5克,用醋调成糊状,炒热敷予患侧劳宫、诵泉穴上,以麝香风湿膏固定,次晨取下。开始10天每天1次,以后隔日敷药,1个月为1个疗程。

  浸洗法 :当归尾、赤芍药、正川芎、杜枝尖、川牛膝、伸筋草各10克,鸡血藤、血丹参各15克,遗骨草20克。上药水煎2次,倒入搪瓷面盆中,乘热浸洗患肢,由护理者掌握温度,药温降低后可将面盆放炉上加温。一般先浸洗上肢,后漫洗下肢,手指、足趾可浸入药液中,并加以按摩,助其屈伸。1天2-3次,每次1卜30分钟。注意在浸泡洗过程中勿受凉,避免烫伤。

  病例:某患者,68岁,中风半月”,口舌歪斜,谣言不利,右侧肢体废用。检查右上下肢肌力0度,脉象沉涩,舌质紫暗,苔薄白。西医诊断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脑络。除内服补气活血通络药及用“低右”加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外,时值秋季。嘱加用上方浸洗患肢。外洗半月后,右下肢肌力Ⅱ度,右上肢肌力I度,余症亦有好转,继续浸洗1月,右下肢可扶拐行走,右乎亦可拿食物,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实习编辑:钟舒明)

2009-07-31 01:31:00浏览6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经芳艳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痔疮坐浴用什么药
痔疮一般指痔。痔患者进行坐浴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复方荆芥熏洗剂、复方苦参洗剂、金玄痔科熏洗散、复方黄柏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1、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清洗外阴部、肛门等部位。痔疮患者进行坐浴时,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坐浴,可以缓解痔疮引起的疼痛、瘙痒等症状。 2、复方荆芥熏洗剂 复方荆芥熏洗剂属于中成药,主要成分是荆芥、薄荷脑等,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也具有一定的止痒作用。痔疮患者可以使用复方荆芥熏洗剂进行坐浴,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病情。 3、复方苦参洗剂 复方苦参洗剂主要由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道炎及外阴瘙痒症。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苦参洗剂进行治疗,可以缓解不适症状。 4、金玄痔科熏洗散 金玄痔科熏洗散主要由玄明粉、马齿苋、金银花、枯矾、荆芥等中药组成,具有消肿止痛、祛风燥湿的作用,也具有止血的功效。如果存在痔等疾病,可能会出现肛门肿胀、疼痛等不适现象,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坐浴,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 5、复方黄柏洗剂 复方黄柏洗剂属于一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也具有消肿祛腐的作用。如果存在痔等疾病,可能会出现肛门瘙痒、肛门肿胀等不适现象,此时可以根据医师指导,使用此药物坐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孔德波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尿路感染可以用高锰酸钾坐浴吗
尿路感染能否坐浴是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决定的。尿路感染分为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是指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是指膀胱炎和尿道炎,患者需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不同的治疗。 1、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肾盂和肾实质炎症,常伴有下尿路感染,如膀胱、尿道等炎症。肾盂肾炎是上尿路感染,高锰酸钾是外用药,只能预防细菌从尿道口进入尿道,不能进入尿道,所以高锰酸钾坐浴对肾盂肾炎无太大用处。肾盂肾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应以抗感染治疗为主,主要治疗药物是抗生素,主要包括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真菌感染者可服用酮康唑、氟康唑等。 2、膀胱炎 膀胱炎最常见的是细菌性膀胱炎,是细菌感染所致,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尿路感染等,有时会伴有血尿或者脓尿。因为急性膀胱炎大多是由细菌由尿路上行感染所致,所以用高锰酸钾坐浴对治疗急性膀胱炎会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能根治膀胱炎。通常需要口服抗生素,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氟罗沙星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等药物。 3、尿道炎 高锰酸钾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对于尿道炎的治疗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但是起不到治疗的主要作用,高锰酸钾作为外用的消毒液可以治疗表浅的炎症。患者应该通过口服抗生素控制尿道炎,如氟喹诺酮类药物,常用的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或头孢菌素类药物,常用的有头孢克洛、头孢地尼等,平时需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排尿,冲刷尿道。 尿路感染可通过培养多饮水、勤排尿、保持会阴清洁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预防。无特殊饮食禁忌,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坚持规律运动,有助于患者增强体质。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日常要控制好血糖、血压,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