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读者刘先生咨询:我母亲今年快70了,患有萎缩性胃炎多年,犯病时常腹痛腹胀,吃不下饭。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方:取玉竹、石斛、生山楂、白芍各6克,乌梅、甘草各3克,水煎代茶饮。早晚分服,连服7天。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所导致的胃酸缺乏、饱胀、消化不良、大便干结等症状。请问专家此方可用吗?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情报部副研究员蒲昭和解答: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胀痛、嗳气、胃纳减退,或反酸烧心、便结、舌红少津、消瘦、贫血等,尤其以中老年人居多。中医认为,本病常虚实夹杂,如或兼肝气郁滞,或兼气血瘀滞等表现,主要病机是胃阴亏损,治疗应以滋阴养胃为主。
上方中玉竹、石斛乃生津养胃之要药。玉竹性味甘寒,有养阴、润燥功效,长于滋养肺胃阴伤,对阴伤之口渴、咳嗽、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有良效;石斛味甘性微寒,能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常用于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等证。研究发现,石斛能增强胃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促进胃液分泌,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用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等有较好疗效。生山楂味酸,有消食、生津、散瘀、止痛作用,开胃消食,可缓解胃酸偏少;乌梅味酸,能生津止渴,刺激胃腺分泌,促进肠蠕动;白芍味酸微寒,养阴柔肝、滋液润燥;甘草味甘,能缓急止痛、抗炎,且能除胃之积热。白芍配甘草,既可解痉、止胃肠疼痛,还能使燥肠得润、便结易解。诸味相伍具有滋阴养胃、止痛抗炎、润肠通便之功效。故本方对胃阴亏损型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对于病症较重者,上方药用量可倍加后煎服。
上方诸药多酸、甘之品,合用滋阴生津效果更强。如热邪伤阴或胃阴不足引起的口渴、胃灼热、脘腹胀痛、厌食、便结等,均可选服用本方。但患者仍需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多餐,忌食辛辣刺激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