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与养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中医 > 居家与养生

健康清单照亮生活

举报/反馈
2016-01-15 02:11:16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理科主任 洪 军

  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关节外科主任 王振虎

  人们习惯在新年伊始定下目标,为来年的生活做好计划。近日,美国《预防》杂志列出了一张健康清单,帮人们更积极地管理健康。《生命时报》为此特邀专家,进一步详细解读。

  1.减重10~20斤。人人都知道控制体重的好处,但往往管不住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詹姆斯•希尔博士研究发现,现代人的腰围在不断增长,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千克,对健康有着长期不利影响。他指出,每天减少100卡路里的热量摄入,再通过锻炼消耗100卡路里,一年就能减重10~20斤。具体说来,100卡路里热量的食物相当于:3块巧克力饼干、1块巧克力蛋糕、100克香蕉、1/4份方便面、1份米饭;能燃烧100卡路里的行为包括:用吸尘器收拾屋子20分钟、散步24分钟、慢跑11分钟、游泳13分钟、清洗汽车21分钟、连续瑜伽30分钟。

  2.重视力量练习。“现代人长期久坐,缺乏锻炼,很容易导致腰背肌功能差,腰背长期处于紧张痉挛状态,长此以往会加速腰椎侧弯退变,表现为腰痛、腰部曲线变化等。”王振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中年人久坐还容易加速膝关节髌骨退化,关节变差;老人缺乏腿部锻炼,会时常感到腿脚软、没力气。他推荐了两个动作,可以锻炼腰腿。

  腰背力量训练:可尝试小飞燕动作。平趴在床上或地板上,胳膊前伸,两腿后蹬,四肢离地约5~10厘米,仅以腹部接触床面或地面,坚持5秒后放下,每次30~50个,每天3次。此动作适合白领、司机等久坐人群,缓解腰肌劳损。老人可降低难度:站立状态下,双手叉腰并尽力往后,腹部向前挺,锻炼频率同上。

  腿部锻炼:端坐椅子上,抬腿离地10厘米,伸直膝盖,勾脚尖坚持3~5秒后放下,30~50次为一组,休息时可以随时锻炼。

  3.改善记忆力。记忆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生活不规律、压力过大都会加速记忆力减退。洪军建议,改善记忆力,首先要保持心态积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生活规律。其次要保证充足睡眠。德国一项研究证实,大脑会在进入睡眠后自我休整并存储新的记忆。最后要多学习、多锻炼。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研究发现,尝试努力回忆,能加深印象。比如,看完一段讲座视频后,回忆里面的内容,想想最有意义的情节是什么。老年人不妨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绘画、摄影等新技能,多进行体育锻炼。洪军还给出了增强记忆力的两个窍门:增加注意力和找到参照物。比如,经常找不到车子的人,可以在停车后留意一下,车位旁边有什么醒目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过会就能很容易地找到车子了。

  4.与家人和睦相处。“家庭和谐对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而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理解。”洪军说,很多老人过分担心孩子,或常因琐事喋喋不休;一些年轻人不认同老人的想法时懒得解释,这都不可取。她建议,学会与家人和睦相处,可以先给自己定些小目标。第一,设置固定的“亲情时间”,每周在固定的时刻打电话问候,或每月固定相聚几次。第二,通过家庭会议分享感受,彼此增进了解。有些老人爱聊过去的“苦日子”,年轻人不爱听。这是因为,聊天要寻找共同话题,而不是单纯聊自己想聊的。老人不妨聊聊自己苦中作乐的经历,或针对子女的困惑谈谈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可以聊聊工作生活中的趣事,互相谈谈对社会事件的理解和认识。第三,寻找共同爱好。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本身就受到家庭的潜移默化,与家人相处时,多发现共同兴趣,才能聊得尽兴。

  5.减少忧虑。研究显示,长期担忧会增加患心脏疾病的风险。洪军说,许多老人就经常忧心忡忡。一方面,他们一辈子围着孩子转,老了也时常会替子女担心;另一方面,上年纪的人对身体状态更敏感,有了病痛容易过分紧张。临床上,有些老人担心摔跤,因此不愿出门;一些高血压患者血压稍不稳定,就担心药效不够,甚至导致广泛性焦虑症。洪军建议,不要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中,也不要为未来担忧,过好当下的每一分钟,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对于已经做出的决定,无论结果怎样,接受就好;面对工作和生活,有计划、有准备即可,别过分担忧结果;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不妨将可能出现的结果列出来,想出几个可行的对策。

  6.增加生活乐趣。洪军说,生活乐趣源于人们的需求,因此首先要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标准”。其次,多做有意义的事。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研究发现,投身公益活动有助于提升自尊心,改善情绪。最后,寻求新突破,可以是工作上的新进展,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新尝试。比如找到新的爱好、开始新的运动、结交新的朋友,这些“亮点”能丰富生活。

  7.提高效率。高效的生活可以减少焦虑感,为健康生活加分。这需要我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能保持热情。提高效率还可试用类比法和发散思维。第一,多用类比想问题。解决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反问自己:根据我的经验应该怎样,有没有一举两得的方法。面对新的难题时,可以先捋清思路,找到症结所在;然后看是否有类似的经验;接下来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如何获取答案。第二,学会发散思维。很多工作需要创意,而创意往往来自两个并不相关的事物。比如“森林”和“牛奶”两个词,看似关联性不大,但通过森林—草木—食物—奶牛—牛奶这样一个思维链条,就能连接起来。

    8.拒绝拖延。很多人都有拖延症,面对问题总想着明天再做,或者过会做也来得及。但拖延不仅会降低效率,让人焦虑,还会让老人有病拖着不看,进而可能拖出大病。要改变拖延的习惯,首先要做好长期计划。比如管理自己的体重,不能每次都告诉自己“从明天开始减肥”,而要制定长期的减肥目标,并且将其分割成小的计划,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贴上便利贴,时刻提醒自己;再比如将自己发胖时的照片贴在冰箱上,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再变成这样”。此外,先完成最难的事情,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洪军主任医师心理门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