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癌症 > 资讯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心灵关怀》选修课程——中西医学人文对比

举报/反馈
2024-03-27 09:04:44

中医学理论体系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经千百年文化积淀融合而成,不仅对现代医学,特别是未来生命科学和未来医学科学都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客观地比较中、西医学,可以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在学术上的差异和统一,有利于把握中医学发展的战略方向和人类对中医药学的使用与选择,随着中医的国际化和当代科学技术先进成果的不断融入,必将对东方医学观的开拓和发展带来突破。

医学人文素质对医学生成才十分必要,医学生将来面对的是一个个处于病痛中的人,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生的职业优越感得到了加强,却忽略了对病人痛苦的感受,导致医生只处理病人生物学上的问题而非全面关注病人。在这种状况下,病人很难相信自己能得到医生全面、科学、准确的诊治。由此可见,医学人文素质对医学生成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人文学科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的一个学科群体,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宗教、考古等,是涉及人本身及人类文化的知识体系,是关于美好人性的理想和思考,其终极目标是人类的自由和科学发展。

人文的“人”是指人的理念、人的价值、人的理想,而不仅仅是一般生理和社会意义上的人,“文”指的是通过社会的教育和训练,通过个人的学习和研究,来达到和接近人的理想。人文的主体是人,就是以人为本,包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利益。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尊重人的价值。

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对人性、对苦难、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洞悉,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具有太多的所谓实用性。这也是许多人感到人文学科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并且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理论结合,形成了许多新的学科分支,如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经济学、医学人类学、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管理学。这些分支学科的发展,对完善医生的知识结构、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保健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西医学不同的文化思维哲学与人文科学背景

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理论结合,形成了许多新的学科分支,如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经济学、医学人类学、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管理学。这些分支学科的发展,对完善医生的知识结构、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保健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1、以空间概念为逻辑开端的文化肇始于西方,讲求认识活动的主体与客体的对立

2、以时间概念为源流的文化开创于东方,讲求主体与客体的相融,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上下传承五千年而没有文化断层的民族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

A--医学的目的是珍爱生命,解除病痛

生命是人最基本的价值,生命是最珍贵的,同时它又是人生其它一切价值的基础。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同情生命,敬畏生命,这是道德之本。医学的本源是什么,医学的本源就是为了解除病痛对人类的折磨,医学与人的生命、健康是息息相关的。《西氏内科学》在它的前言中指出,医学是一门博学的人道主义学问。医学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三个方面——科学、技术、人文关怀。医学人文作为一种观念可以追述到以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为代表的古希腊医学时代。医学人文的理念在我国则传承了数千年,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

B--医学需要人文精神引导

医学人文学是人文学科对卫生保健领域关系到人的本质、特性、意义、价值等终极问题的探究,试图从理论上提出分析与理解医学卫生保健中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基本框架,在实践中确立自主、尊重、宽容、公正等价值观,进而保证医学实验研究、临床治疗以及卫生政策的人道主义方向。医学人文精神我个人认为是医学的灵魂,是人的生命自诞生之时触及的第一文化形态,是人在生命过程中最软弱最痛苦之时恰恰最需要输送的精神景象 

人类科学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的发展既能给人类带来福音,又能埋下祸患的种子,这一点在医学领域尤其突出。

现代医学的发展更加凸显着医学人文的重要性。一位叫罗伊波特的学者在《剑桥医学史》当中指出,如果不坚持正确的医学目的,医学的成功可能正导致一个自己创造但又无法控制的怪物。

人文精神为医学发展提供价值理性和正确方向,医学人文精神应以人类的身心健康及其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理想,一切医学活动实践都应是这种价值理想的体现。 

我始终认为,医生必须有同情心,必须有人文素养。我们须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的宣誓。因此医生是应该具备人文素质的,医生、好的医生都应该是人道主义者。其实我们绝大多数的医生,护士、医技工作者都是这样做的。

医务人员应该是一个精神上很富有的、高贵的人,也应该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精神高贵的人对待病人时,就会待人平等,尊重病人的尊严。

人在生病的时候往往最脆弱(包括精神与身体),这个时候医生如何对待他,对他就有巨大的影响。另外,从医生的人文素质来说,医生应该始终保持好奇心,既是对生命现象、疾病现象的好奇心,也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因为这样,医学也是一门与时俱进不断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文精神的弘扬而发展的学科。 

中医的人文精神

中国的医学并不缺乏人文精神。

中国的医学可以说是人文精神独特的汇聚和升华。尊重生命、善待患者的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医学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最突出的特征。

《黄帝内经》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南北朝的萧纲在著名的《劝医论》中写到:“天地之中,唯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於命。”古代名医大家们首先将医学定义为“仁术”,就是仁慈的医术,赋予医学以仁慈至善的精神内容,同时也强化了医生职业的神圣与高尚。

大家非常熟悉的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的序中就说到:“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悬壶济世”

明代的裴一中在著名的《言医》一书中也指出:“医何以仁术称?仁,即天之理、生之源,通物我于无间也。医以活人之心,视人之病,犹己之病。”也就是说,要把别人的病痛看成自己的病痛。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当中,从职业的角度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

我国现代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张孝骞教授说过:“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维护病人健康是诸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外,更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这是基本的、必备的条件。

在以前的研究中,人文精神通常被理解为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是揭示人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完善和自由发展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医学人文精神也就想当然的被解释成了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的关注。

“人文”最早见于《易传》,周易认为,人不仅要在物质生活上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且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和精神境界上也都要同自然达到高度的统一。先秦儒家偏重于讲人的社会角色;而道家偏重人的自然本性,提倡顺应自然规律,返璞归真。

西医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也是西方医学的精神内核。

在经典的西方医学中,“希波克拉底誓言”、“日内瓦宣言”等都明确规定了医生的道德规范。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并由此指出,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在他的医学誓言中,继续阐述了医生仁爱的观念——“吾将竭尽吾之能力与智慧,以己之才帮助病患,戒用医术对任何人等以毒害与妄为”,“吾将以纯洁与神圣为情,终身不渝,无论何时登堂入室,吾都将以患者安危为念,远避不善之举”。这个誓词应该说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医生的行为之本。希波克拉底作为西方的“医圣”,还规定了医生行医的“无害原则”,要求医务工作者即使限于医术和条件不能治愈患者,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照顾,而绝不能为了一己之利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到了当代,医学界又将“无害原则”提升至循证医学原则——医生的临床诊疗决策不仅要考虑疗效确切,医疗措施有充足的医学证据,还要尽量具有成本效果,要尽量用较少的医疗资源,获得更好的治疗康复结果。

中西汇通的医学人文

1.平等仁爱。坚守医乃仁术的宗旨和济世救人的使命。关爱患者,无论患者民族、性别、贫富、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如何,一视同仁。

2.患者至上。尊重患者的权利,维护患者的利益。尊重患者及其家属在充分知情条件下对诊疗决策的决定权。

3.真诚守信。诚实正直,实事求是,敢于担当救治风险。有效沟通,使患者知晓医疗风险,不因其他因素隐瞒或诱导患者,保守患者私密。

4.精进审慎。积极创新,探索促进健康与防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宽厚包容,博采众长,发扬协作与团队精神。严格遵循临床诊疗规范,审慎行医,避免疏忽和草率。

5.廉洁公正。保持清正廉洁,勿用非礼之心,不取不义之财。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努力消除不利于医疗公平的各种障碍。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有效适宜的医疗保健服务。

6.终生学习。持续追踪现代医学进展,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理念,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学知识的科学性和医疗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反对伪科学,积极向社会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

守护健康、促进和谐,是中国医师担负的神圣使命。我们不仅收获职业的成功,还将收获职业的幸福。我们坚信,我们的承诺将铸就医学职业的崇高与至善,确保人类的尊严与安康。

国外人文课程体系

国外人文课程体系比较完善,人文社会医学课程一般占总课程的20%左右,远高于我国目前8%的水平。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三大类,在法国,医学院必须讲授“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伦理学、流行病学”等课程。在英国,心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和社会学等学科是医学院必修课。在美国,哲学、宗教、历史、法律、伦理、文学、艺术等纳入医学院人文学科教学。我国的人文课程主要是政治、哲学、历史、文化四大类。课程内容偏重政治性。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事法学、美学、音乐欣赏等多为选修课程。

国外人文课程体系比较连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患课程持续4个学年的时间。英国的医学伦理学则贯穿在医学教育的整个阶段。日本医学生需在入学后的前两年专门学习以基础科学和人文科学内容为主的医学概论课程,了解医疗与伦理、法律和社会经济的关系。此外,有些西方国家还将医学人文教学延续到医学生毕业后。我国医学院的人文课程设置多集中在临床前阶段,进入临床实习和实践阶段后,教学形式以临床老师带教为主,人文课程就此中断。

国外人文课程针对性、实用性强。教学上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将人文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和医疗实践中。例如:在学习神经生理学和解剖学时,穿插讲授关于脑死亡和植物人的相关伦理问题。教学形式多样,多以课堂讲授、讨论、课外阅读、写论文和与学生教学等进行,重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注重在实际情景中提高医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和人文素质。如:德国慕尼黑大学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病人的需求和心情,理解如何尊重生命,规定医学新生入学前,必须有半年时间专门为病人做擦身、剪发等生活护理工作。此外,开展各种义工活动,让医学生深入医院为病人做基本护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也是国外医学院的惯常做法。

中西医学科学体系的比较及其优势

1.中西医学文化背景的不同

人类文化有两大流派,以空间概念为肇端诞生了西方文化;以时间概念为逻辑起点诞生了东方文化。文化是思维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母体,医学流派、哲学体系和思维方法都深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故此,中西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观都因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导致不同。

2.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不同

以空间文化为逻辑开端的西方思维方式主要以逻辑(概念)思维为主,产生了还原论方法运用于自然科学研究,是一种线性的既由点到面的思维,面对复杂性生命科学研究表现出了明显的思维局限。

以时间文化为肇端的东方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为主,产生了演绎推理与综合方法运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是一种立体的既多维度的思维,面对生命复杂巨系统表现出了明显的思维优势,可有效容纳解释和说明有关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相关资料与医学问题,在抗御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和指导养生长寿治未病方面方法独特效率倍增优势凸显。

3.中西医学研究方向的不同

西医属逻辑思维下的微观医学,研究方向沿着:生态—群体—个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基因无限细分;

中医属形象思维下的产物,研究方向沿着:组织--器官--个体—生态—网络—社会—自然—宇宙宏观拓展;网络包括: 1.物质能量与信息网络。2.生命健康与疾病变化规律。3.形态结构与功能损伤。4.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5.阴阳状态。6.脏腑经络系统。7.气血津液分析等内容。

纵深思考有三焦辩证,横向广延有卫气营血辨证,全息纵横辩证有“阴阳--体病因机脉证治药”思维模型。为中医学整体辨证与调平、医学观察与哲学反思、继承与创新提供了文化思维哲学与生命科研方法学基础。

4.中西医学科研路径的不同

西医学是以物理化学为基础使用实体模型进行实验的医学研究路径;西医形成于600年前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的欧洲物理化学崛起时期,是人类的物质文化产品登峰造极的时代属实验医学,使用的是实体模型,研究的是人体器官、组织、结构与功能,以构成论为基础从事致病学研究看到的只有病;

中医学则以象思维科学为指导以人体组织器官为基础使用思维模型进行经验总结和规律探索的医学研究路径。中医学产生于2500年前人类历史第一次文化复兴的中国春秋秦汉哲学成功之际,它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空前丰富的时期属经验医学。使用的是思维模型,研究的是关系既宇宙、自然、环境、社会、七情与人。以生成论为基础,从发病学角度切入,看到的总是人。

5.中西医学技术手段的不同

西医学必须借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作用于研究对象并不断取得进展,这必然需要大量的持续不断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才能保证学科运转和发展需要,因过度依赖于设备检查和手段的外求,无疑诊疗成本同样随着投入增加而大幅度升高

中医学只要借助整体观念和哲学思辨等象思维科学成果就可以通过思维模型利用四诊合参和司外踹内技术随时随地进行诊疗,只要中医学主体不断进行文化思维哲学医学技术修为与训练充分发挥医者主观能动性,在不增加任何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前提下,仍可保证学科高效率运转与发展,因其并不过度依赖于设备检查而且是充分利用内求手段,所以更加彰显出中医诊疗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简便廉验、药物天然的低成本医学特点

6.中西医学药物选材的不同

西医学因其还原与分析方法所用治疗工具大都是化学合成,所以结果必然导致物质对抗,化学物质的分解需要肝脏承担,排泄需要肾脏增加负担,长期使用不仅导致医源性疾病,最主要的是这种单靶点治疗药物不能解决多病位损伤和一体多病问题使西医学在处理复杂性内伤类自身损伤性疾病方面陷入了窘境

中医学以象测藏明辨阴阳之性质是中医学诊断的最高境界,所以选用自然界动物植物与矿物之偏性调平人体内阴阳之偏性就成了中医治疗学的终极目标,所用药物自然天成可谓就地取材,又因其药食同源绿色天然且节能环保而呈现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趋同性趋势而引起世界瞩目,特别是它系统思考整合调节整体调平的优势在抗御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所致的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一体多病方面和养生长寿治未病方面无可替代作用明显。

7.中西医学治疗优势的不同

世上疾病千千万,外感内伤可类分。通过临床观察和比较,西医对病因明确,病原清楚,靶点单一,主要造成理化与形态学改变类疾病既外感病可谓一枝独秀,用抗生素消灭微生物病原体随属对抗与攻杀但效验绝佳,但随着抗菌素滥用其耐药性与抗药性亦成了制约发展的难题

中医学不仅对急慢性伤寒与温病类外感病作用独特,特别是在抗御复杂性内伤类疾病方面和养生长寿治未病方面更是学验颇丰,其注重调解关系的学科内涵注定了在抗御复杂性内伤病多因素致病、多病机复合、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多维治疗靶标和一体多病方面的独特优势与特长

8.中西医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所揭示的是人体生命的不同层面的规律,把防病祛病和保持健康作为终极目标。区别在于西医把握的是共性的整体,中医把握的是个性的整体。

西医所依靠的理论是抽象的产物,是事物的共性和一般,需要平台和规模必然消耗人财物力。而中医通过辨证加减很好地解决了个案的差异问题,通过三因制宜为个性化诊疗开辟了低成本医学道路;西医理论侧重于治疗学研。

9.中西医学防治理念的不同

中医学研究更侧重治未病理论探索,中医学认为人体阴阳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是致病的主因,治疗上主张“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主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先安未受邪之地,调和失衡状态,而非对抗性、杀死病原的治疗方法。“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人与自然相应,和合共生

西医将人视做解剖的器官,将疾病与患者的生命相分离,而中医则始终把病人当作一个与环境、宇宙相关的整体,将人的生命与健康当作其理论的中心与目的。而这种整体观念正是“人的医学”的一种体现,也是未来全世界医学的目标。

伴随着人类对医学的哲学反思和理性认知,不约而同的发现中医药学在处理复杂性医学问题中的真知与卓见,中医药象思维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经两千多年历史时间与实践检验而历久弥新,正在以无可辩驳的形象与自信对世界医学方向进行引领。未来的科学发展方向是科学哲学化,哲学科学化,最终科学哲学一体化。

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及健康长寿治未病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中西医学未来发展发展趋势

中医学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作为建构自己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古代哲学观认为,自然界是由某些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以此分析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及辩证的层次关系。因此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处理是从整体出发,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下,中医学注重生命的精神层面、功能层面、整体层面和动态层面,体现了对生命复杂现象的直觉观测、灵性感悟和整体把握上;医药学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健康需求为宗旨,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这是其与一般自然科学的显著不同之处,中医药学突出体现了这一特征,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久远的积极影响.

中医学理论体系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经千百年文化积淀融合而成,不仅对现代医学,特别是未来生命科学和未来医学科学都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客观地比较中、西医学,可以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在学术上的差异和统一,有利于把握中医学发展的战略方向和人类对中医药学的使用与选择,随着中医的国际化和当代科学技术先进成果的不断融入,必将对东方医学观的开拓和发展带来突破。

疾病谱化有其明显变的时代性需要理论前置

近百年来由于西学东渐,西医学的构成论和致病学医学范式成为了世界的主流医学模式,他的单靶点对抗性的诊疗手段,在外感病盛行的时代可谓大显身手一枝独秀,然而在复杂性内伤类疾病成为了人类健康主要威胁的今天,则明显暴露出西医学诊疗思维的局限,理论明显滞后于临床,加之利益博弈、过度市场化和过度追求医学功利,使得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逐渐淡化,天价医药费屡见报端,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重要民生问题,加之以药养医引发过度医疗,不仅造成医源性疾病更使医药资源浪费惊人,环境污染严重,性价比严重失衡,公民的健康维护成本过高,远远超出了收入增长水平和支付预期,世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科技进步本来应该使就医成本大幅度削减,然而实践证明:西医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属高成本医学,对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显现其局限性。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变化、社会老龄化、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等卫生主题转换,对那些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的集中涌现,特别是面对那些病因不明、靶点不清、多因素致病、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和一体多病的复杂性内伤类患者更显力不从心,而中医用象思维构建的天人合一、医药合一、形神统一、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医学体系处理此类问题却得心应手优势凸显效验全面价格低廉,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努力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与发展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总结:

现代医学概论指出:“以还原论为基础的现代医学科学不能适应人体和疾病的复杂系统,生命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涌现,不仅生命体本身病理过程复杂,而且心理、社会、自然、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病理过程,在保障全民健康中过于偏重单一病种的诊治和局部医疗技术的发展而忽略了生命整体,过分依赖仪器设备、药物和手术,而忽视了病人的主诉和医生的智慧,医疗技术发展失控,医疗费用大幅度提高并浪费惊人,且好多疾病由于理论滞后临床乏术而进行着无效诊疗或安慰性治疗,超过了社会经济和个人收入的承受能力加重了社会不公。治疗学的第一原则是自然痊愈力的利用”。

人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精神本体,人体作为整体存在的复杂开放巨系统,面对复杂性内伤病防治,理应遵从整体性、动态性、交叉性、非线性、最优化原则,从中医的象思维科学入手,从《内经》的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切入,发挥中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中医学思维模型优势,彰显中医药学思维哲学与理论智慧。中医学以气一元论整体观和阴阳互化辩证观为认知途径,从宇宙生成学和疾病发生学角度切入,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用中药之偏性调整人体之偏颇大道至简,所用方法与药物医药合一就地取材节能环保自然天成,能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生物学机能,可有效提高医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病人客体的自愈病能力,主客一起用中医药智慧努力实现复杂性疾病低成本诊疗调护及其养生长寿治未病医学目的,为患者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群体创造出低成本最优化绿色节能环保高效普适的未来医学体系理性护佑人类健康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与技术选择。  

附:湘雅医学院选修课《临床心灵关怀实践》主讲胡英斌老师简介: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科主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 

湖南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肝脏病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腹膜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华结直肠癌 MDT 联盟湖南分会常委 

中国 NOSES 湖南分盟常委 

湖南省老年医学会消化道梗阻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肛肠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外科委员会委员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