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3.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做起——
给孩子报课外班应首选体育类,培养锻炼习惯当从6岁开始。爱运动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每天和孩子运动1小时
“对于明智的父母,给孩子报课外班应首选体育类——让身体好成为教育的起点。”孙云晓说,学校、教师、家长要教育一个孩子培养顽强精神,很难;可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一切教育都会潜移默化。
据介绍,日本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开展远足活动。比如爬一座2000多米的高山,早上5点出发,晚上7点多回家,除了中途吃饭1小时,13个小时都在运动。孩子的体质、毅力等同时都得到了锻炼。
“真正能激发孩子积极运动的是父亲。”北京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认为,0—6岁是儿童运动需要家长引领的阶段,和爸爸一起游戏,儿童会放开来玩,更有活力。在国外,儿童阶段多是父亲带着孩子出去跑跑玩玩,而中国存在父教缺失问题,很多父亲不管孩子,自己平时不注重体育锻炼,更少有时间陪伴或督促孩子运动,多数孩子是和妈妈玩。
“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做起。要想让孩子动起来,必须先让爸爸动起来,每天和孩子运动1小时。”赵之心说,身教胜于言教,爱运动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没有身体力行的父母,孩子很难对运动感兴趣。
为鼓励孩子锻炼,应当大力开发家庭体育。赵之心表示,倡导父母、其他家庭成员或朋友与儿童一起运动,建立完善的家庭运动组织机构及服务体系,如成立社区家庭体育协会或委员会、组织家庭开展社区家庭体育运动会、设立家庭体育的服务咨询处以及咨询电话、由专人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家庭的运动游戏等。
“培养锻炼习惯当从6岁开始。此时,儿童的大脑发育已基本成熟,能够清楚地辨别方向并体会团队合作精神。”赵之心强调,儿童运动要杂不要专,要抱着游戏的心态,多玩一些花样,如滑雪、滑冰、踢足球、跳绳、跑步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强度方面,让孩子运动到产生少许劳累的感觉,但为可接受的程度。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运动频率每周5至7次。这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养成初步的锻炼习惯,坚持90天就成为一个稳定的锻炼习惯。
“美国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们普遍重视运动,这种理念值得我国借鉴。”熊丙奇建议改革国内学生评价体系。在美国大学入学实行的多元评价体系中,一名在中学运动队有优异表现的学生,获得的评分可能达40分,而一名高考满分者得到的评分只有25分,可见美国大学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美国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真正的运动能力以及与大学培养目标的结合,所以学生们在中学里都参加某个运动队。
(责任编辑:赵媛媛 实习编辑:李凌锋)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儿童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 康复科
二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立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关镇南关大街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小店区学府街102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北京市顺义区拥军路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元谋县元马镇龙川街1号
二级 专科医院 公立
郑州市二七区康复中街3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州市番禺区祈福新村鸿福路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