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三:
2008年4月,哈尔滨一名9个月大的男童在家玩耍时,不慎将手指插入床头的钢管内拿不出来。家人将钢管锯断后送孩子去医院救治。因医院没有专用工具,只得拨打119求救,消防队员利用工具将孩子卡在钢管中的小手解救出来。虽经诊断孩子手指只是皮外伤,但因长时间被夹住,手指红肿。
危险标志物:各种东西上的小孔
受伤系数:★★
遭遇指数:★★★★☆
安全警示牌:危险无“孔”不入,生活中有很多被我们忽视掉的小孔对宝宝来说,却是一个好玩又危险的游戏。像是塑料椅子上的小孔、家具上的小孔……因为宝宝的视线要远远低于成人,所以好多他们看得到、找得到、摸得到的地方,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防范措施:孩子永远会对小孔充满好奇,总喜欢把小手的手指捅进去一探究竟。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仔仔细细对家里做一次大的搜查,可以采取蹲姿搜寻(这样更接近宝宝的视线)。找到的小孔尽可能地全部封死。当然,电源插口也要格外注意,最好选择有盖的插座。给宝宝选择桌椅、玩具时,也要尽量不买有小孔的,将可能的危险降到最低。
小编推荐:孩子的年纪小、好动且自制力差,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被金属环、戒指,甚至塑料凳上的洞“咬”住手指的情况屡有发生……[详情请看>>>>手指被套住 不要用力拽]
新闻链接四:
据美国《底特律新闻报》2007年3月21日报道,在美国,2006年有3613枚纽扣电池被误食,其中大多数受害者是儿童。在过去三四个月里,加利福尼亚州就发生了3起这样的案例,其中1名儿童因此死亡。加利福尼亚医生罗伯特表示,电池被吞下后会对儿童的身体造成较大的损伤:卡在喉咙、食道里,泄露出腐蚀性酸性物质,几小时内就可把喉咙或食道烧出个洞来;陷进肺部,堵塞气道,就会引发窒息。
危险标志物:宝宝可以轻易塞入口中的东西
受伤系数:★★★★☆
遭遇指数:★★★★★
安全警示牌:据美国的某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有将近25000名5岁以下儿童由于在家中误食某些东西导致中毒而被送入医院。在小宝宝的眼里,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尝一尝。这种与生俱来的“品尝欲望”却让很多家长防不胜防。干燥剂、药品、纽扣、水银、口红、洗面奶、甚至是杀虫剂、毒鼠强……这些东西都有可能被宝宝不假思索地塞进嘴里,形成危险。
防范措施:孩子的误饮、误食,主要是大人的疏忽造成的。应该提高防范意识,将所有可能会被宝宝拿来吃的东西放入抽屉、柜子,并上锁。
一旦孩子误食、误饮,家长也不要惊惶失措,应根据所食食品,采取适当的急救方法。
1 药品:孩子误食了药品,一般应先让孩子喝牛奶或冷开水,然后让他吐出来。如果情况严重,可带着约瓶立即去医院。
2 纽扣型电池:因是碱性的东西,误食后会腐蚀食道和胃肠,导致穿孔,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3 墨水:孩子误饮了少量的墨水,让他吐出来就行了。如果误饮了半瓶以上的墨水,除了立即让孩子时出来外,还应赶紧送医院急救。
4 煤油、汽油:误饮后有恶心、抽筋、呼吸困难等症状。但不要让孩子呕吐,立即送往医院。
5 肥皂、去污粉:如果不是大量误食就不要紧,想办法让孩子吐出来就行了。
小编推荐:孩子好奇又好动,而危险无处不在。不论在卧室还是在游乐场,父母都应该学会应对紧急情况,比如孩子摔跤、误服了药片或将手指头插进了电源插座……[详情请看>>>>德国专家谈婴幼儿急救]
(责任编辑:叶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