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伟鸿主治医师、梁志科主任医师
50岁出头的奉师傅(化名)在一家工厂上班,最近在上班后突然出现了咳嗽、发热的症状,在当地诊所用了药,咳嗽并没有缓解,并很快出现了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显示“双肺见弥漫性斑片状、片状密度增高影及磨玻璃密度影(呈双侧“大白肺”改变)”,初步拟“重症肺炎”行抗感染治疗。但患者病情进展很快,随后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症状,血氧饱和度下降到85%。转至当地医院ICU马上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患者情况紧急,家属忧心忡忡,立即把奉师傅转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监护室进行抢救。

当地医院胸部CT: 双肺见弥漫性斑片状、片状密度增高影及磨玻璃密度影。

入院当天胸片:双肺大片斑片状、絮状致密影,边界不清。
梁志科主任介绍,“患者的情况非常棘手,反复高热,呼吸机支持下氧合不佳,氧合指数167mmHg(正常>300);纤支镜下见中量黄脓痰,气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血常规白细胞20.81x10^9/L(正常范围:4-10x10^9/L)、炎症因子升高。诊断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度),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肝功能不全、心肌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重度溶血性贫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腔膜积液、心脏瓣膜病等,各项指标都不容乐观,病情危重。”
在跟家属详细了解病情的过程中,医生了解到奉师傅在咳嗽之前,持续工作多个小时,并曾在工厂用含硝酸的清洁剂酸洗不锈钢10分钟左右,空间通风不足。结合奉师傅入院当天的新冠核酸阳性结果,患者肺部问题可能是工作过度劳累、新冠感染后身体免疫力低下,加上工作时操作不慎吸入硝酸烟雾,从而导致的吸入性肺炎。
明确病因后,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生命支持措施下,予积极抗细菌、抗病毒、激素抗炎、抗凝、纠正溶血性贫血、免疫调节,保护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逐步控制,氧合指数好转,两边肺的渗出也很快吸收,顺利脱离呼吸机,辅予后续的康复锻炼,患者住院11天后顺利出院。

出院1周后,门诊复查胸部CT: 双肺病变基本吸收。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易挥发,有窒息性气味。其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常用于制化肥、农药、染料等。郭伟鸿医生提醒,在遇潮、光照、受热等条件下,硝酸能够产生氮氧化物气体,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造成支气管、肺泡及其周围毛细血管损伤,导致急性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如果工作区域通风不足,或防护没做好,容易导致吸入性中毒。急性吸入硝酸烟雾,潜伏期为吸入氮氧化物数小时至72小时,初始仅表现为轻、中度呼吸道刺激性症状,通常于24小时内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出现严重肺损伤表现。发生中毒后应停止接触是首要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还需密切观察72h。
梁志科主任特别提醒,现实生活中,对于可能接触吸入性有害气体时,我们应该做好个人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口罩,做好健康监测,如遇身体不适时应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