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当中,化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化疗对造血细胞存在不可避免的杀伤,化疗后导致的贫血现象很常见,据研究资料显示,实体肿瘤总体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接近90%,尤其是胃癌,甚至高达98.4%的患者都会有化疗相关性贫血。
河南省肿瘤医院业务副院长罗素霞教授在接受39健康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对于化疗相关性贫血的认知存在严重不足,整体呈现出高发率和低治疗率并存的态势:“肿瘤患者一旦发现自己血红蛋白≤10g/dL,就应及时进行贫血治疗。”
化疗相关性贫血产生的危害常常被大家忽视
化疗相关性贫血对肿瘤患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肿瘤患者贫血后耐受性会变差,化疗疗效和生活质量都会降低。”罗素霞教授介绍。
一年前,一位罹患低分化肺癌的女患者给罗素霞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患者因为化疗后出现贫血,耐受性非常差治疗被迫中断,来来回回患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临床对于贫血患者要提前关注,及时启动贫血治疗,不要因为贫血影响治疗。”罗素霞教授感慨,“这一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化疗相关性贫血是如何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
超九成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纠正
2012年中国横断面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率仅为7.16%,临床对贫血重视程度需要提升。
“首先患者自己就没有这个意识,我门诊遇到一个病人就是严重贫血。他是素食主义者,不吃肉、蛋白都不吃。” 罗素霞教授表示,肿瘤患者一定要自己及时调整日常的营养摄入,此外,在临床中医护人员也要及时充分评估肿瘤患者的贫血状况。
罗素霞教授强调,在化疗的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在化疗间歇期积极进行贫血的支持治疗,让指标有所回升,或下降不太快。到后期要关注患者的贫血是否逐步纠正。同时,也期待更多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创新药应用到临床。
据39健康了解,在《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建议:在血红蛋白≤10g/dL时,需要及时启动贫血治疗。
哪些癌症患者容易出现贫血?
化疗后是否会出现贫血?罗素霞教授表示,本身比较消瘦,属于血液肿瘤或者实体瘤转移,其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化疗后出现贫血的概率要比其他人大很多。
此外,如果第一次化疗就出现贫血,后期出现的概率只增不减,这往往预示着患者后期的治疗会比较艰辛。
“一般贫血后容易劳累、疲乏,患者可以早期发现,此外对于化疗后的病人,一定要及时检查血常规,及时地发现血色素的下降,及早进行干预。”罗素霞教授指出,医生在设计化疗方案时,也会根据针对检查数据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和贫血风险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