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慢乙肝临床治愈率达33.8% 为全球提供乙肝治愈“中国方案”

2025年3月26-30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多元合作 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为主题。乙肝临床治愈成为大会热点话题,我国多个乙肝临床治愈研究项目发布最新成果。全世界样本量最大的慢乙肝临床治愈真实世界研究——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研究数据显示,慢乙肝患者48周临床治愈率可达33.8%,为全球乙肝治愈提供“中国方案”。

乙肝负担严重 患者诊疗亟待规范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存量肝炎病毒携带者和肝炎患者基数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在会上指出,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乙肝病毒感染者数量约为2.6亿,中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500万,约占全球总数的1/3,我国乙肝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慢乙肝临床治愈率达33.8%  为全球提供乙肝治愈“中国方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作报告

最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数据显示,我国慢乙肝的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为22%和15%,诊断、治疗缺口巨大,规范化诊疗仍为乙肝防治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乙肝病毒感染会极大地提升罹患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的风险。每年我国平均1000名慢性乙肝患者中,就有1到5人,会朝着肝癌方向发展,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那么,只能任由病情发展,束手无策吗?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阻止乙肝病情进一步恶化?大量研究表明,临床治愈可阻止乙肝患者终末期肝病进展,降低肝硬化肝癌及死亡风险,从而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慢乙肝临床治愈率达33.8%  为全球提供乙肝治愈“中国方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谢婵教授作报告

近年来,国内外乙肝临床治愈证据等级不断提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谢婵教授在报告中介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将核苷经治优势人群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追求临床治愈写入推荐意见。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和欧洲肝病学会指南也均将临床治愈作为慢乙肝治疗的理想终点。

汇聚中国专家智慧 乙肝临床治愈勇攀高峰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乙肝临床治愈研究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全球乙肝防治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想要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难度超乎想象。与之相似,治愈乙肝,恰似一场充满艰难险阻的登顶征程。2018年,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设立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将目标锁定在实现8848例临床治愈。会上,终于传来喜讯——乙肝临床治愈登顶“珠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会上公布了“珠峰”项目的最新进展。近7年来,全国400余家医院,超过2000名医生参与,项目入组患者超3万例,临床治愈患者超过8848例,登顶“珠峰”!研究数据显示,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持续治疗36周以上,48周临床治愈率达33.8%。

慢乙肝临床治愈率达33.8%  为全球提供乙肝治愈“中国方案”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李增德秘书长主持会议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李增德秘书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统计信息显示,“珠峰”项目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慢乙肝临床治愈真实世界研究项目。在实施工作中组织专家进行学术研讨,及时汲取技术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项目技术路径,把“汇聚中国专家智慧、共攀乙肝治愈高峰”的指导思想融入到“防治肝炎 造福人类”的宗旨当中,让项目成果惠及更多的患者。

如何降低乙肝患者肝癌的发生,是医生和患者最关心的话题。2020年,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设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牵头发起“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会上,“绿洲”项目发表的2年阶段性数据显示,无论是初治患者还是核苷经治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在乙肝表面抗原清除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同时,相比于核苷类药物,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可将慢乙肝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降低约85%。

我国有近200万儿童乙肝患者。2021年,我国首个针对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大型研究“萌芽”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为国内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治疗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更高,7岁以下儿童尤为明显,可以更好地追求乙肝临床治愈。

慢乙肝临床治愈率达33.8%  为全球提供乙肝治愈“中国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任姗主任医师作报告

我国约有3000万非活动期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这类人群治还是不治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这类人群肝癌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但更容易实现临床治愈。2022年,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新月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共同牵头的乙肝临床治愈星光计划正式启动,是我国首个针对非活动期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治愈研究项目。在APASL 2025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任姗主任医师获邀口头报告,公布了“星光计划”的2.5年阶段性数据,结果表明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在48周时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达30%,48周累积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超60%。

多元合作凝心聚力 共筑乙肝临床治愈希望

我国在乙肝临床治愈领域成果斐然,不仅显著降低乙肝患者的肝癌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为全球乙肝防治提供宝贵经验。这些成果正通过临床治疗优化、项目推广落地等多维度举措,惠及更多乙肝患者。

慢乙肝临床治愈率达33.8%  为全球提供乙肝治愈“中国方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主持会议

作为我国乙肝临床治愈的探路者、“珠峰”项目的牵头专家,高志良教授针对进一步扩大“珠峰”项目临床治愈成果的应用范围做出规划:在全国范围积极建设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让更多乙肝患者有机会实现临床治愈。与此同时,推动乙肝临床治愈专家共识与指南的更新,并探索开展新型抗病毒药物的临床试验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启动“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2024年全国209家医院通过评审,成为首批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单位及培育单位。高志良教授指出,这些门诊通过“全病程科学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显著提升了治疗依从性和治愈率。

消除肝炎危害需要公共卫生机构、专家学者及制药企业多方协作,APASL 2025会议期间,厦门特宝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孙黎参加“构建亚太地区肝脏健康新社区”讨论时提到,厦门特宝生物大力支持开展“珠峰”“绿洲”等一系列乙肝临床治愈及肝癌预防公益或科研项目,推动临床医生对乙肝治疗的认知,助力优化乙肝治疗方案,加速乙肝临床治愈成果的落地,使更多乙肝患者从中受益,为我国乃至全球乙肝防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未来将继续开放合作,积极拓展产品组合,致力于加速乙肝临床治愈的进展,扩大临床解决方案,朝着乙肝消除的最终目标迈进。

慢乙肝临床治愈率达33.8%  为全球提供乙肝治愈“中国方案”

厦门特宝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孙黎参加讨论

随着APASL 2025 的胜利召开,中国在乙肝防治领域的创新实践正为全球提供重要参考。从多人群科研的突破、规范化门诊建设、共识更新到药物创新,中国正以多元合作模式,书写着乙肝从“疾病控制”到“临床治愈”的新篇章!

2025-03-31 17:03:57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肺心病症状表现
肺心病即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其症状主要涵盖呼吸系统症状、心脏相关症状以及全身性症状等方面。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1、呼吸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存在长期的基础肺部疾病,呼吸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咳嗽是早期常见症状,多在晨起或夜间加重,随病情进展,咳嗽频率和程度会增加。咳痰也较为普遍,痰液性状会因病情变化,在稳定期多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痰,当合并感染时,痰液变为黄色脓性且量增多。2、心脏相关症状:随着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心脏负荷加重,逐渐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自觉心跳异常,可伴有心慌、心前区不适。由于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会出现下肢水肿,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恢复缓慢。3、全身性症状:由于心肺功能受损,身体长期处于缺氧和代谢紊乱状态,患者会感到乏力,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容易疲劳。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头痛、失眠、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等,这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影响了神经系统功能。若出现上述疑似肺心病的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一旦确诊,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循医嘱。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会加重病情。要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肺心病会有什么表现
肺心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全身性症状等。1、呼吸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初期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性呼吸困难。此外,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性或脓性,严重时可出现咯血。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多与肺动脉高压或胸膜受累有关。2、心血管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时心悸、气短。严重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体循环淤血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水肿,初期为踝部水肿,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此外,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房颤等。3、全身性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性症状,与慢性缺氧和右心功能不全相关。部分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与慢性消耗和食欲减退相关。此外,患者可出现发绀,多见于口唇、甲床等部位,反映慢性缺氧状态。对于肺心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预防呼吸道感染,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在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肺心病和肺气肿怎么治
肺心病通常是指肺源性心脏病,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氧疗、控制心力衰竭等,而肺气肿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手术治疗。如果患有或怀疑患有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心脏超声等项目检查以明确病情。一、肺源性心脏病治疗:1、药物治疗:抗感染药物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至关重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用于控制呼吸道感染,减少因感染诱发的心肺功能恶化。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常用沙丁胺醇、氨茶碱等,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减轻呼吸困难症状。2、氧疗:长期家庭氧疗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十分必要,可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机体缺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一般采用低流量吸氧,持续吸氧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3、控制心力衰竭: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肺源性心脏病,可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呋塞米,减轻心脏的前负荷,消除水肿;强心药物地高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二、肺气肿的治疗:1、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是肺气肿治疗的常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丙托溴铵、沙美特罗等药物可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在病情较重或急性加重期联合支气管舒张剂使用,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2、机械通气:对于病情严重、氧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帮助患者呼吸,减轻肺水肿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改善气体交换。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肺气肿患者,肺减容术可切除部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减少肺容积,降低肺内压力,改善呼吸功能。肺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肺气肿的一种治疗选择,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风险高且供体资源有限。日常应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坚持呼吸康复训练,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治疗肺心病有什么方法
肺心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这些治疗方法旨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肺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药物治疗:肺心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抗感染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等,是控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关键。此外,对于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以减轻心脏负担,缓解水肿症状。正性肌力药如地高辛等,可用于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输出量,但需注意监测药物浓度,防止中毒。对于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等,以改善通气功能。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肺心病的治疗中起着辅助作用。呼吸训练、胸部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减轻呼吸困难;胸部物理治疗则有助于排痰,改善肺部通气;运动疗法通过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物理治疗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3、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肺心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常见的手术包括肺减容术、肺移植等。这些手术旨在改善肺部功能,减轻心脏负担,从而缓解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出现不适症状加重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