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故事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患者·故事

惊险!男子误吞鱼刺差点要命,内镜超声双重“探雷”成功取出

举报/反馈
2024-05-20 11:01:2239健康网

鱼刺卡喉在生活中很常见,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危害。王先生在吃鱼时不小心吞下鱼刺,以为吃几口米饭就能解决,结果几天后感到咽喉和颈部疼痛不适,病情不断恶化甚至引发脓肿。随着时间过去,鱼刺越来越难以拔出。幸好,经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超声科通力合作,在内镜和超声引导下精确开展手术,成功取出那根在王先生体内“潜伏”了半个月的鱼刺。

跟鱼刺“捉迷藏”,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未果

近日,王先生吃鱼肉的时候,不小心吞下了一根鱼刺。自喻为“吃鱼老手”的王先生一开始不以为意,大口吞下几口米饭,继续吃鱼。然而几天后,他感到咽喉和颈部疼痛不已,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一周后,他前往当地医院进行检查,通过喉镜探查并未发现异物。于是,他选择口服止痛药缓解不适,并怀疑是前段时间吞下的鱼刺导致。三天后,他再次前往医院进行颈部CT检查,结果显示咽后壁出现了异常高密度影像,表明那根鱼刺已经深入他的喉咙,并在局部引发脓肿。

得知这个结果,王先生倍感焦虑。他听说省二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邓泽义在这方面有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于是前往省二医寻求帮助。

内镜和超声双重“探雷”,成功取出“深藏不露”的鱼刺

邓泽义主任医师经过详细检查,发现王先生的咽后壁局部有隆起,但是表层的黏膜已经愈合,难以确定鱼刺的具体位置。

为了避免患者症状进一步恶化,邓泽义主任医师决定为他实施咽后壁脓肿切开引流术。然而,邓泽义主任医师在手术过程中,未能直接找到那根“深藏不露”的鱼刺,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便决定在炎症消退后再进行一次手术。

考虑到鱼刺的位置特殊,且周围有重要的解剖结构,邓泽义医师决定采用一种更为精密的方法来定位鱼刺。

在第二次手术中,他联合超声科负责人、主任医师马力,利用腔内超声作为“探雷仪”,精确指导手术器械接近鱼刺的位置。在内镜和超声的双重引导下,手术团队终于成功地取出在王先生体内“潜伏”了半个月的鱼刺,长度大约1.5cm。

术后,王先生对邓泽义和马力主任医师团队表示由衷感谢。“以后在吃鱼的时候,我一定会更加小心,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他说。

小鱼刺有大隐患,这些知识你需要知道

1.预防为主:在食用多刺鱼类时,应保持警觉,采取适当的进食技巧,如细嚼慢咽,并在必要时使用筷子或镊子小心剔除鱼刺。增强个人卫生意识,确保手部清洁,避免在进食过程中因手部污染增加感染风险。

2.应急处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在鱼刺卡喉时的初步自救方法,包括轻微咳嗽等尝试性措施。认识到何时停止自我处理,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3.及时就医:在自我处理无效或症状加重的情况下,应迅速前往医疗机构,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呼吸道损伤或并发症。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包括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确保彻底解决问题。

邓泽义主任医师提醒:鱼刺若长时间滞留咽喉内,其潜在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视。因为咽后壁与颈部深部的疏松组织紧密相连,鱼刺一旦刺入并导致感染,极易沿疏松组织迅速扩散,进而形成颈部深部的巨大脓肿。这些脓肿不仅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和吞咽困难,更为严重的是,它们有可能压迫气管,引发窒息危机。此外,脓肿还可能侵蚀颈部重要的血管。颈部大血管承载着人体关键的血液循环,若被脓肿侵蚀破裂,将导致急性大出血,危及生命。因此,鱼刺卡喉,一定要给予重视,切勿尝试吞咽食物、喝醋等土方法,而是应该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CT检查影像:鱼刺的位置)

(邓泽义主任医师团队手术中)

邓泽义医师主任(右)和超声科主任医师马力(左)在腔内超声下寻找鱼刺

(腔内超声下的鱼刺)

(术后取出1.5cm鱼刺)

(患者给手术团队送上锦旗)

(编辑/杨美云 通讯员/黄怡辛、马含宇 图片/医院供图)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