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凝心聚力携手并进,开启肾脏健康管理新里程

智慧江城聚群英,杏林春暖肾脏情。江城武汉于2024年5月10日迎来了医学界的一大盛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肾脏病学专委会第三届年会的盛大开幕。此次会议汇聚了全国顶尖的肾脏病学专家学者,旨在通过高端学术交流与深度探讨,推动我国乃至全球肾脏病学领域的发展迈向新的高峰。

凝心聚力携手并进,开启肾脏健康管理新里程


在大会的启航日,智慧与灵感的火花在会场内竞相绽放,多个分会场精彩纷呈,构建起一场跨学科、全方位的知识盛宴。大会不仅设有前沿的主题报告,引领参会者深入探索肾脏病学最前沿的科研动态与临床进展,更有针对性极强的专题研讨会,如高品质腹膜透析、原发性与继发性肾脏病专场、CKD诊治与贫血管理的最新策略,以及针对罕见病如法布雷病的肾脏受累诊治等,覆盖了肾脏病学研究与治疗的广袤领域。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会议特别设置了若干创新药物与治疗技术的专题会,包括非甾体MRA、HIF-PHI等,这些新兴领域正逐步改变着CKD患者的治疗格局,为临床实践带来革命性的突破。病例讨论环节则通过真实世界的复杂病例,激发了现场思维的碰撞,促进了实践经验的交流,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参会人员的诊疗水平。

本次大会不仅是一次学术的交汇,更是一次理念的革新。每一位讲者以专业的视角、丰富的经验,为参会者勾勒出一幅幅肾脏病学发展的宏伟图景。无论是资深专家的真知灼见,还是青年学者的新锐观点,都在这里找到了共鸣与碰撞,为解决临床难题、推动学科进步贡献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开幕式:精英聚首,智慧启航

凝心聚力携手并进,开启肾脏健康管理新里程

上午8:30,开幕式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谢静远教授主持下准时启动,现场气氛庄严而热烈,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精英与学者。

凝心聚力携手并进,开启肾脏健康管理新里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陈楠教授首先登台,以饱满的热情发表了开幕致辞,为大会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基调。陈教授的致辞不仅回顾了过去一年肾脏病学领域的显著成就,更展望了未来合作与创新的广阔前景,激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凝心聚力携手并进,开启肾脏健康管理新里程

随后,湖北省医学会的宋咏堂会长与来自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的杨新波副会长相继发言,他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强调了跨区域、跨学科合作在推动肾脏病学发展中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本次会议能够促进更多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美好期望。

整个开幕式在紧凑而有序的节奏中顺利进行,不仅为接下来几天密集的学术交流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彰显了我国肾脏病学界团结协作、勇攀医学高峰的决心与信心。随着开幕式的圆满结束,一场涉及多领域、多层次的学术盛宴正式开启,预示着本次年会将成为推动我国肾脏病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主题报告:个性化方案引领肾脏病AI医疗新时代

凝心聚力携手并进,开启肾脏健康管理新里程

主题报告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陈楠教授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丁国华教授主持,聚集了行业内外的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肾脏病学的前沿科技与创新应用。

凝心聚力携手并进,开启肾脏健康管理新里程

首场报告由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侯凡凡院士主讲,题为《大数据与肾脏疾病的临床防治》。侯院士指出,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众多,知晓率低,且疾病负担沉重,影响广泛。中国肾脏病医疗大数据库包括34家三甲医院、1250万例患者的全息医疗数据,数据经过治理,去隐私、保障安全、准确和可应用性。通过该数据库,临床医生能够了解疾病流行规律、建立疾病诊断模型、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实现智能风险预测。基于该数据库开展的研究分别揭示了中国慢性肾脏病负担和危险因素、揭示中国急性肾损伤负担和流行规律、创建儿童急性肾损伤诊断新标准、首创新生儿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新标准、依据真实世界证据优化防治策略、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风险预测、预测慢性肾病对治疗反应等等。综上,大数据助力了对肾脏疾病的深入了解、早诊早治、治疗策略优化及风险预测,为重塑医疗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紧随其后,讯飞医疗研究院的贺志阳院长带来了《基于医疗大模型的医疗场景解决方案》的精彩分享。他提到,认知大模型的“智能涌现”推动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阶跃,带来了解决人类刚需的全新机遇。医疗大模型六大核心能力分别为海量知识问答、复杂语言理解、专业文书生成、诊断治疗推荐、多轮交互和多模态交互。得益于讯飞在大模型方面的持续研发投入,2023年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发布,具备专家级临床语言理解、医学文书生成、疾病诊断和治疗建议、多轮医疗对话和多模态交互等能力。在医生诊疗方面,可提高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生的工作和协同效率。居民方面,可解决居民就医痛点需求,提高医疗资源运营效率。同时,面向科研、管理方面,可提升健康医疗临床科研及应用效能和医疗管理机构评估与决策能力。这场报告充分展示了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为肾脏病及其他疾病领域的诊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可能。

两场主题报告的无缝衔接,不仅展现了跨学科融合的无限魅力,也为参会的医学专家、学者及从业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思考,预示着肾脏病学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随着讨论的深入,本次年会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肾脏病学研究与实践的进步,开启智能医疗的新篇章。

原发性肾脏病专场:启幕高端对话,共探前沿疗法

原发性肾脏病专场分为两个部分,国内顶尖学者汇聚一堂,就原发性肾脏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上半场由安徽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王德光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罗惠民教授以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俊教授联袂主持,开启了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马坤岭教授首先登场,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C3肾病这一补体系统异常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为理解肾脏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德天教授随后分享了膜性肾病领域的最新诊治证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科学、更精准的治疗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彭晖教授聚焦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探讨了该疾病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展示了科研与临床的紧密联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春教授围绕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阐述了当前的诊治现状及未来的探索方向,激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下半场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王力宁教授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钦开教授主持,继续深化了对原发性肾脏病治疗策略的探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静远教授介绍了IgA肾病的新药研发动态,为这一常见肾小球疾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路万虹教授分享了成人微小病变肾病的最新诊治进展,展现了该领域不断进步的治疗手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姜鸿教授则重点讨论了肾病综合征中的抗凝治疗新进展,为防止并发症提供了重要参考。

整个专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每位讲者的精彩演讲不仅展示了原发性肾脏病研究的前沿成果,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预示着肾脏病治疗领域正迈向一个更加精准与高效的未来。

CKD诊治进展专场:多维度探索慢性肾脏病管理新策略

CKD诊治进展专场分为两个部分,针对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特殊人群管理、新型治疗手段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

上半场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解汝娟教授、弋矶山人民医院高潮清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罗萍教授及海南省人民医院魏佳莉教授共同主持,引领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毛慧娟教授分享了CKD临床治疗的新理论与实践,描绘了治疗格局的最新变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周巧玲教授针对CKD患者妊娠这一复杂问题,提出了专业而细致的管理策略,为保障母婴安全提供了宝贵经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张晓良教授通过一系列影像资料,生动展示了钙化防御的特征表现,加深了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姚颖教授探讨了肠道与肾脏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通过调节肠-肾轴来延缓CKD进程的新思路。

下半场学术内容继续深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伟铭教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梅峰教授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罗来敏教授共同主持,聚焦于CKD管理的最新挑战与对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魏立新教授剖析了非透析依赖性(NDD)肾性贫血的复杂性,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可行的治疗方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杨晓教授分享了基于HIF-PHI(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的治疗肾性贫血最新研究,展示了精准高效治疗的前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占正教授强调了监测并控制CKD患者夜间高血压的重要性,指出这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

整场会议内容丰富、观点鲜明,不仅展现了CKD诊治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还促进了临床实践经验的广泛交流,为推动我国CKD管理的规范化与个体化进程提供了强大动力。

继发性肾脏病专场——双重视角下的继发性肾脏病智慧碰撞

继发性肾脏病专场分为免疫相关与代谢相关两大板块,旨在探讨和交流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通过专题讲座、病例分析、现场论坛等形式,为与会者呈现一场知识与实践交织的思想盛宴,力求推动继发性肾脏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迈向新高度。

免疫相关部分由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杨晓萍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素华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曹慧霞教授联袂主持。

首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杨琼琼教授为参会者带来了题为“2024 KDIGO狼疮性肾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的精彩演讲。紧接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徐钢教授分享了“生物制剂在ANCA相关肾炎的应用进展”。随后,贵州省人民医院的袁静教授就“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诊治策略”进行了阐述。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苏华教授探讨了“IgG4相关疾病与肾脏损伤”。

代谢相关部分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甘华教授携手江苏省中医院的何伟明教授以及厦门弘爱医院的张燕林教授共同主持,深入探讨了糖脂代谢异常与肾脏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吴小燕教授就“糖、心、肾综合管理,防控糖尿病肾病进展”进行了精彩阐述。紧接着,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刘娜教授针对“高尿酸肾病从机制到治疗”展开了深度剖析。最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胡章学教授对“肥胖相关性肾病诊治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

整个专场讨论热烈,讲者的精彩演讲与主持人的精辟点评相得益彰,不仅加深了与会者对继发性肾脏病,尤其是免疫相关性肾病、代谢相关性肾病的理解,更为未来的研究与临床实践指明了方向。

病例讨论:深度剖析,启迪思维

病例讨论环节以其独特的实践价值和学术魅力吸引了众多参会者。本次大会精心设置了三个专场,分别由来自不同顶尖医疗机构的专家团队带来精彩纷呈的病例分享与深度点评,共同探索疑难肾脏病及其他复杂病症的诊疗奥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天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查冬青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婷教授分别呈现了精心准备的病例讨论,他们详尽解析了病患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引发在场同仁的热烈讨论。

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韩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王琴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利华教授担任点评嘉宾,他们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病例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了独到见解,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本次病例讨论环节不仅是对临床实践的深刻反思,更是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生动体现。通过这一系列互动式的学习过程,与会专家与学者们共同推动了肾脏病治疗的理论与实践进步,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CKD贫血管理专题会:共谋精准治疗新策略

CKD贫血管理专题会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汇集了众多肾内科及血液科专家,共同探讨慢性肾脏病贫血患者的管理新知。本次专题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陈楠教授担任主席,她在致辞中强调了CKD贫血管理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中的关键作用,呼吁业界同仁持续关注贫血的个体化、长期管理策略,为专题会的深入交流奠定了思想基础。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高苹教授就CKD贫血患者的长期管理发表了精彩演讲。高教授结合临床实践与最新研究,阐述了如何制定和调整长期治疗计划,确保贫血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减少并发症,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关怀与支持。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李晓教授针对CKD合并心衰患者的缺铁治疗展开了深入探讨。

本次CKD贫血管理专题会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盛宴,更是推动临床实践进步的催化剂,为改善CKD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铺平了道路。

非甾体MRA专题会:洞悉创新疗法,共筑糖尿病肾病管理新篇章

非甾体MRA专题会上,业界精英汇聚一堂,深入探讨了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应用策略,为临床实践带来了前沿洞见。

安徽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王德光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非甾体MRA在改善糖尿病合并CKD患者预后中的潜在价值,鼓励与会专家积极交流,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谢静远教授以“直击疾病本质,中国患者优选”为主题,分享了非甾体MRA如何针对中国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特定需求,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其演讲内容贴近临床,引发了广泛共鸣。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杨琼琼教授深入浅出地解读了《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的要点,为与会者梳理了非奈利酮这一新型非甾体MRA的临床应用标准与最佳实践,为实现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权威指导。

此次非甾体MRA专题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行业内部对这一新型疗法的认识,更为推动糖尿病合并CKD管理的临床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撑,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治疗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HIF-PHI专题会:新型药物引领高效之路

本次大会HIF-PHI专题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徐钢教授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序幕,他强调了在当前医疗环境下,探索创新疗法以提升肾性贫血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对HIF-PHI(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这一新型治疗手段寄予厚望。

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李冰教授以其深厚的临床经验和前沿的研究视角,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关于肾性贫血治疗领域最新进展的精彩分享。她以《HIF-PHI:开启肾性贫血治疗的新篇章》为主题,系统阐述了HIF-PHI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证据及其相对于传统疗法的优势。

演讲结束后,现场进入互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HIF-PHI的适应症范围、长期疗效监测、成本效益分析及未来研究方向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李冰教授针对提问一一回应,强调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性,鼓励临床医生在实践中积极采用并优化HIF-PHI的使用策略。随着HIF-PHI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肾性贫血的治疗将进入一个更加高效、稳定且达标的全新时代,为改善全球数百万患者的生活质量贡献重要力量。

高品质腹膜透析专题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材料科学的进步,如何确保透析治疗的高效性与安全性,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大会高品质腹膜透析专题会邀请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吴小燕教授担任主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任红教授带来了题为“绿色透析,健康相伴——非PVC包材助力高品质腹膜透析”的主题演讲。她重点介绍了非PVC包材的创新应用,如何通过减少有害物质的接触,提高生物相容性,从而显著降低感染率与过敏反应,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环保的透析体验。任教授的分享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大家对这一绿色科技在提升腹膜透析品质上的潜力表示高度关注。吴小燕教授在总结中对任红教授的精彩演讲给予高度评价,并强调了非PVC包材在高品质腹膜透析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这是未来透析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吴教授还呼吁业界同仁继续携手合作,推动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创新,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可持续的治疗方案。

法布雷病肾脏受累诊治策略专题会:让罕见病不再被忽视

继昨日法布雷病线上会前会的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特设法布雷病肾脏受累诊治策略专题会,线下汇聚了众多肾脏病学专家,共同探讨法布雷病这一罕见遗传性肾病的最新诊疗策略与研究成果。参会者共享病例分析、诊断技术新进展,为提升我国对罕见肾病的认知与管理水平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

本次专题会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王惠明教授担任主席。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韩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欧阳彦教授分别就“让罕见病被看见、被治疗——Fabry病的识别和治疗”、“我和法布雷病的那些年——法布雷病例诊治经验分享”带来精彩报告。他们的独到见解与实践经验交流,激发了参会者的热烈反响,促进了知识的碰撞与融合。

此次法布雷病肾脏受累诊治策略专题会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对罕见病群体关爱的传递。通过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与经验分享,会议为法布雷病的诊疗工作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通往更好医疗照护的道路。

随着10日议程的圆满落幕,次日的学术旅程蓄势待发,意在进一步挖掘我国肾脏病学深厚的学术底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肾脏病学专委会第三届年会,秉持前瞻思维与包容心态,不仅集中展示我国在肾脏病领域的显著成就,更致力于在国内层面推动学科的纵深发展,为提升国民肾脏健康水平绘制宏伟蓝图。

2024-05-11 09:29:09浏览7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余亚会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头颈部恶性肿瘤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头颈部恶性肿瘤是发生于头部、颈部的上颌窦癌、鼻咽癌等癌症,可能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因素导致,也有可能是电离辐射、病毒感染所致。 1.饮食习惯:长期食用高盐、熏制、腌制、发霉等食物也可能增加罹患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风险。保持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2.不良生活习惯:如果患者长期吸烟喝酒或者经常接触化学性物质,可能会增加患上述疾病的风险。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并定期进行体检以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 3.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如果有家族史或其他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电离辐射:长时间暴露在放射线环境下的人群容易受到电离辐射的影响,从而增加罹患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概率。因此,在接受放疗和化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护自己免受其他形式的辐射影响。 5.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也可能增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风险,接种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等疾病的发生。 对于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需要积极接受医生的指导和支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等方法。同时,还要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工作,以促进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
余亚会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恶性肿瘤患者的皮肤有何变化
恶性肿瘤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出现丘疹、瘙痒、斑块、疼痛、溃疡等变化,需要及时就医治疗。1、丘疹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可能与长期吸烟、喝酒、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长肿物的情况。如果恶性肿瘤的体积比较大,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压迫,从而出现皮肤红肿、丘疹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配合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联合治疗。2、瘙痒部分恶性肿瘤的患者,由于肿瘤细胞的刺激,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甚至还会伴有皮肤发红的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氯雷他定片等药物缓解瘙痒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3、斑块如果皮肤部位的恶性肿瘤比较大,可能会使局部的皮肤出现隆起的情况,甚至还会伴有皮肤粗糙的症状。建议患者进行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放射疗法的方式进行改善。4、疼痛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能会使皮肤受到损伤,从而出现疼痛的症状,甚至还会伴有皮肤发热的现象。建议患者多卧床休息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冰袋冰敷的方式进行处理。5、溃疡如果恶性肿瘤的体积比较大,可能会使皮肤的保护屏障受损,从而出现溃疡的情况,甚至还会伴有少量出血的现象。建议患者定期使用医用碘伏或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康复新液等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建议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挠抓患处,以免引起皮肤破损的情况。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鼻腔恶性肿瘤能治好吗
鼻腔恶性肿瘤能治好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决定,鼻腔恶性肿瘤包括鼻腔鳞状细胞癌、鼻腔腺癌。 1、鼻腔鳞状细胞癌 鼻腔鳞状细胞癌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癌细胞会有不同程度的角化,该病主要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良性肿瘤恶变、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接触致癌物质等原因导致,主要症状表现有吞咽困难、鼻出血、鼻塞、听力障碍等。鼻腔鳞状细胞癌在早期没有出现远处转移的现象,可以通过切除手术进行治疗,一般可能治愈。但治疗效果需要从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鼻腔鳞状细胞癌发展到晚期,并且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一般很难痊愈,可以通过切除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式联合治疗,抑制癌细胞增殖,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2、鼻腔腺癌 鼻腔腺癌是指发生在鼻腔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鼻腔异物感,鼻塞、鼻出血、疼痛、流血性分泌物等症状。鼻腔腺癌的治愈效果与其类型,发现的早晚、治疗是否及时以及癌症性质、大小、侵犯范围等有关,所以并不能一概而论能否治愈。早期患者可以通过鼻侧切开术、上颌骨全切除术、扩大上颌骨全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中期患者在术后还要辅助放疗进行治疗,如果有全身远端脏器转移的晚期鼻腔腺癌,需要先进行化疗抑制癌细胞扩散,然后进行手术治疗,最后辅助化疗稳定病情。
付志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肝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是彻底治愈了吗
肝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不是彻底治愈的指标,需根据具体病情综合分析,不可一概而论。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分期、患者自身情况等因素判断。癌症的预后一般用生存率评估,而非治愈。 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部分患者术后可定期复查而无其他治疗,预后一般较好。中期患者可存在转移,即体内癌细胞可能已经扩散转移,此时仅通过手术切除并不能使疾病得到完全治愈。术后一般辅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放疗等,以改善预后。大部分晚期肝癌患者已有远处转移,并且一般情况可能较差,此时已经失去手术切除机会,不建议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可通过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放疗等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肝癌切除术后主要有饮食、运动及心理方面的护理。由于肝癌切除术后创伤较大,患者呼吸运动受限,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困难,此时可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雾化后轻叩患者背部,指导病人双手按压切口,深呼吸咳嗽,把痰咳出来。术后一般需遵医嘱禁食,待肠蠕动恢复后,给予流食到半流食再到普食。由于肝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营养状况较差,故患者能进食后给予优质蛋白类,易消化,高维生素类食物。肝癌手术后不宜过早运动,不然可能导致出血。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