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世界骨质疏松日│年轻女性骨骼健康“杀手”,你了解多少?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丁悦主任医师

很多人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骨质疏松症也可能悄悄侵袭年轻女性,对她们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丁悦主任医师为年轻女性远离骨质疏松症的阴影支招。

世界骨质疏松日│年轻女性骨骼健康“杀手”,你了解多少?


年轻女性竟患罕见骨质疏松症,遭遇多发压缩性骨折

7年前,29岁的黎女士(化名)在生下女儿不到一个月时,突然感到腰背部有针刺般的剧痛,腰酸软无力,躺下休息也不能缓解,甚至连坐下都需要双手支撑,黎女士的日常生活起居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到医院检查发现,黎女士有“胸腰椎多发压缩性骨折”,而且骨密度检查Z值仅为-5.3(绝经前女性正常不低于-2.0),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

黎女士辗转多家医院,却始终没有得到确诊,直到她遇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主任丁悦教授。丁教授通过细致的问诊和检查,诊断黎女士患上了一种罕见的骨质疏松症——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属于绝经前骨质疏松症的一种类型,该症通常发生在妊娠的最后三个月或哺乳期。

大多数情况下,骨质疏松症发生在绝经后女性中,因为绝经后的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加速了骨骼的流失。然而,有些女性在绝经前也会出现骨质疏松症,这种现象被称为绝经前骨质疏松症。

绝经前骨质疏松症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并且由于发病率相对较低,往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数患者直到发生骨折,甚至是全身多处骨折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前往就医。此时,治疗难度已经加大、周期延长、费用高昂,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绝经前骨质疏松症多数情况下与某些疾病或药物的使用有关。例如: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神经性厌食症以及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疾病,可能扰乱骨骼的正常代谢,加速骨质的流失,从而诱发骨质疏松症。此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抗雄激素类药物、肿瘤化疗药以及抗癫痫药等,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常见原因。黎女士所患的“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属于较为罕见的情况,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妊娠及哺乳期间机体对钙元素的需求量增加且未得到及时补充有关。

除此之外,饮酒、吸烟、大量饮用浓茶、咖啡、不运动、不晒太阳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绝经前骨质疏松症的因素。

绝经前骨质疏松症的防与治

绝经前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绝经前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丁悦教授建议,平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1、合理补充钙元素和维生素D。饮食中的钙来源可以包括牛奶、奶制品等。根据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绝经前女性每日应额外补充600mg钙,约等于2杯250毫升的纯牛奶,若无法满足,可以考虑服用钙片;维生素D的最佳来源是阳光照射,建议每日晒太阳20-30分钟,若阳光暴露不足,可以考虑通过口服的方式补充600国际单位(IU)的维生素D。

2、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会加速骨量流失,导致骨质疏松。

3、保持规律的锻炼。步行、跑步、适当的负重运动都有助于避免骨量流失,建议每周进行合适的有氧运动。锻炼时应量力而行,避免剧烈运动和高风险运动,以防跌倒和骨折。

4、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由于绝经前骨质疏松症多继发于某些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病能很好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另外,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等)的患者应格外关注骨骼的健康,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当出现腰背疼痛、骨折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对于已经确诊绝经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外,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是治疗的重点。目前有多种疗效确切且安全的药物可供选择,如:双磷酸盐类、地舒单抗、特立帕肽、罗莫佐单抗等。以黎女士为例,她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基础上,使用了唑来膦酸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其腰背疼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腰椎骨密度Z值也从-5.3逐步上升到-2.8,没有再发生新的骨折,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对于发生骨折的患者,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卧床休息、佩戴支具、止痛等对症保守治疗,必要时还需考虑手术治疗。骨折愈合后,患者应进行适当的负重和体力活动,以维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定期复查同样重要。绝经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规律的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尽管黎女士的骨密度有了显著提升,但仍低于正常范围,因此她需要继续接受治疗,以预防再次发生骨折。

(通讯员:房诗婷、刘文琴、黄睿)

2024-10-21 17:37:04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肺心病症状表现
肺心病即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其症状主要涵盖呼吸系统症状、心脏相关症状以及全身性症状等方面。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1、呼吸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存在长期的基础肺部疾病,呼吸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咳嗽是早期常见症状,多在晨起或夜间加重,随病情进展,咳嗽频率和程度会增加。咳痰也较为普遍,痰液性状会因病情变化,在稳定期多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痰,当合并感染时,痰液变为黄色脓性且量增多。2、心脏相关症状:随着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心脏负荷加重,逐渐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自觉心跳异常,可伴有心慌、心前区不适。由于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会出现下肢水肿,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恢复缓慢。3、全身性症状:由于心肺功能受损,身体长期处于缺氧和代谢紊乱状态,患者会感到乏力,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容易疲劳。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头痛、失眠、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等,这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影响了神经系统功能。若出现上述疑似肺心病的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一旦确诊,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循医嘱。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会加重病情。要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肺心病会有什么表现
肺心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全身性症状等。1、呼吸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初期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性呼吸困难。此外,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性或脓性,严重时可出现咯血。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多与肺动脉高压或胸膜受累有关。2、心血管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时心悸、气短。严重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体循环淤血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水肿,初期为踝部水肿,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此外,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房颤等。3、全身性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性症状,与慢性缺氧和右心功能不全相关。部分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与慢性消耗和食欲减退相关。此外,患者可出现发绀,多见于口唇、甲床等部位,反映慢性缺氧状态。对于肺心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预防呼吸道感染,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在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肺心病和肺气肿怎么治
肺心病通常是指肺源性心脏病,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氧疗、控制心力衰竭等,而肺气肿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手术治疗。如果患有或怀疑患有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心脏超声等项目检查以明确病情。一、肺源性心脏病治疗:1、药物治疗:抗感染药物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至关重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用于控制呼吸道感染,减少因感染诱发的心肺功能恶化。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常用沙丁胺醇、氨茶碱等,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减轻呼吸困难症状。2、氧疗:长期家庭氧疗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十分必要,可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机体缺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一般采用低流量吸氧,持续吸氧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3、控制心力衰竭: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肺源性心脏病,可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呋塞米,减轻心脏的前负荷,消除水肿;强心药物地高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二、肺气肿的治疗:1、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是肺气肿治疗的常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丙托溴铵、沙美特罗等药物可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在病情较重或急性加重期联合支气管舒张剂使用,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2、机械通气:对于病情严重、氧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帮助患者呼吸,减轻肺水肿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改善气体交换。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肺气肿患者,肺减容术可切除部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减少肺容积,降低肺内压力,改善呼吸功能。肺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肺气肿的一种治疗选择,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风险高且供体资源有限。日常应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坚持呼吸康复训练,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治疗肺心病有什么方法
肺心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这些治疗方法旨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肺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药物治疗:肺心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抗感染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等,是控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关键。此外,对于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以减轻心脏负担,缓解水肿症状。正性肌力药如地高辛等,可用于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输出量,但需注意监测药物浓度,防止中毒。对于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等,以改善通气功能。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肺心病的治疗中起着辅助作用。呼吸训练、胸部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减轻呼吸困难;胸部物理治疗则有助于排痰,改善肺部通气;运动疗法通过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物理治疗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3、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肺心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常见的手术包括肺减容术、肺移植等。这些手术旨在改善肺部功能,减轻心脏负担,从而缓解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出现不适症状加重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