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提升便捷、知晓和依从性,“医药共管”模式成呼吸慢病管理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各级医院深入开展药学服务,通过建立药学门诊,逐步探索药师在临床中的协作方式和价值,与医生共同承担患者管理角色。通过打造“医药共管”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医疗服务。特别是在呼吸系统慢性疾病领域,“医药共管”模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目前在我国,呼吸咳喘相关药学门诊成为了除心血管疾病外设立最多的药学门诊。截至2023年,全国范围内共计有238家医院开设了咳喘相关药学门诊,其中多数由医学和药学部门联合建设,极大提高了呼吸慢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升便捷、知晓和依从性,“医药共管”模式成呼吸慢病管理新趋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魏理教授

解决患者用药困惑 确保用药精准安全

“这么多种类的药物,该怎么吃?”“最佳的服药时间是什么时候?”“哪些药物不能与食物一同服用?”许多患者在药房取得药物后,常常有以上的困惑。针对这类用药疑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魏理教授表示,“只要是有用药的问题,都可以来药学门诊看诊。”

魏理教授解释,药学门诊是一支专业药师组成的团队,可以对患者开展一对一的用药咨询和指导,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药学门诊除了解答药物的使用方法、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等比较基础的问题外,对于多病共存所导致的重复用药患者,药师还可以根据其情况进行药物重整,避免重复用药、减少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疾病或病情复杂的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是至关重要的。建立长期稳定的随访机制,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帮助患者充分理解和遵循药物治疗方案的关键。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了解或者担心药物副作用,自行减药、停药的情况。”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所长表示,“这类患者很容易出现疾病控制不佳、反复发作,甚至病情加重的现象。药师能够凭借自己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与医生密切合作,医生负责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而药师则负责监测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提供药物相关教育和咨询,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时进行药物调整和随访。这种“医药共管”模式能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的药物治疗方案,患者感受到便捷,从而提高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提供个体化精准用药服务 助力呼吸慢病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医学界针对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患者的长期管理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服务模式,其中就包括开设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医药共管“模式。

魏理教授指出,“医药共管“模式的建立可以为患者进行长期处方审核、药物监测、不良反应评估以及后续随访等服务。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依从性,还能增强长期自我管理的意识,改善药物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发作频率。

以儿童哮喘患者为例,许多家长可能并不了解哮喘治疗需要进行长期管理。而儿童的气道结构与成人存在差异,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魏理教授表示:“药师通过帮助家长掌握雾化与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孩子该用什么药、什么时间用药、如何正确用药,不仅提高了治疗的便捷性和连续性,保证了用药的有效性,还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一方面,在慢阻肺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也常常缺乏长期用药的意识,甚至出现症状缓解就随意减量或停药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药学门诊的建立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解决用药问题的场所。临床医生将症状稳定后的患者转介到药学门诊,由药师为患者提供后续药学服务,并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提供长期用药跟进随访,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

以患者为中心 开辟医药共管发展新路径

魏理教授进一步表示,经过几年的探索,“医药共管”模式对各方的获益逐渐凸显:“在药师开展患者管理后,我们看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提高了,疾病急性发作的次数减少了,因此入院的次数也减少了,医生工作负担减轻,医药费用也相应地降低许多。这不仅让患者的疾病负担降低,也让我们的医疗资源利用得更加合理。”

广东地区已经在药学门诊的建立中率先迈出了一步,为本地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长期疾病管理服务。魏理教授介绍,“目前在广东,已有超过30家医院设立了药学门诊,遍布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以及惠州等13个城市。”此外,为了更好的总结前期经验,提升对患者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治疗水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药学部牵头与全国30多家高水平医院共同编写了《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药共管专家共识》,以慢阻肺为试点病种,铺开慢阻肺医药共管模式。

目前,药学门诊仍然面临公众认知度低、药学人才短缺以及保障制度不完善等挑战。魏理教授呼吁,“医药共管”模式的未来发展需要政策制度层面的支持,未来希望通过医药共管模式,明确药师的职能定位,进一步保障临床合理用药,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让患者、社会获益,让更多人看到药师的价值。

陈荣昌所长同时呼吁:“在呼吸慢病管理中,医生和药师的合作至关重要。未来,我们急需建立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药共管模式,共同制定诊疗方案、管理药物应用,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个体化和全程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发展。”

参考资料:

梅隆,李飒,张宇晴等.我国714家三级医疗机构药学门诊开展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24,35(04):385-389.

广东省药学会,《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药共管专家共识》新闻发布暨“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医药共管提升工程”启动会在穗成功举办,2023年7月2日,http://www.sinopharmacy.com.cn/activity/2804.html

2024-04-18 14:31:09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肺心病症状表现
肺心病即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其症状主要涵盖呼吸系统症状、心脏相关症状以及全身性症状等方面。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1、呼吸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存在长期的基础肺部疾病,呼吸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咳嗽是早期常见症状,多在晨起或夜间加重,随病情进展,咳嗽频率和程度会增加。咳痰也较为普遍,痰液性状会因病情变化,在稳定期多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痰,当合并感染时,痰液变为黄色脓性且量增多。2、心脏相关症状:随着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心脏负荷加重,逐渐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自觉心跳异常,可伴有心慌、心前区不适。由于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会出现下肢水肿,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恢复缓慢。3、全身性症状:由于心肺功能受损,身体长期处于缺氧和代谢紊乱状态,患者会感到乏力,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容易疲劳。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头痛、失眠、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等,这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影响了神经系统功能。若出现上述疑似肺心病的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一旦确诊,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循医嘱。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会加重病情。要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肺心病会有什么表现
肺心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全身性症状等。1、呼吸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初期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性呼吸困难。此外,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性或脓性,严重时可出现咯血。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多与肺动脉高压或胸膜受累有关。2、心血管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时心悸、气短。严重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体循环淤血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水肿,初期为踝部水肿,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此外,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房颤等。3、全身性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性症状,与慢性缺氧和右心功能不全相关。部分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与慢性消耗和食欲减退相关。此外,患者可出现发绀,多见于口唇、甲床等部位,反映慢性缺氧状态。对于肺心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预防呼吸道感染,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在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肺心病和肺气肿怎么治
肺心病通常是指肺源性心脏病,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氧疗、控制心力衰竭等,而肺气肿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手术治疗。如果患有或怀疑患有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心脏超声等项目检查以明确病情。一、肺源性心脏病治疗:1、药物治疗:抗感染药物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至关重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用于控制呼吸道感染,减少因感染诱发的心肺功能恶化。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常用沙丁胺醇、氨茶碱等,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减轻呼吸困难症状。2、氧疗:长期家庭氧疗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十分必要,可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机体缺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一般采用低流量吸氧,持续吸氧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3、控制心力衰竭: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肺源性心脏病,可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呋塞米,减轻心脏的前负荷,消除水肿;强心药物地高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二、肺气肿的治疗:1、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是肺气肿治疗的常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丙托溴铵、沙美特罗等药物可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在病情较重或急性加重期联合支气管舒张剂使用,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2、机械通气:对于病情严重、氧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帮助患者呼吸,减轻肺水肿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改善气体交换。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肺气肿患者,肺减容术可切除部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减少肺容积,降低肺内压力,改善呼吸功能。肺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肺气肿的一种治疗选择,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风险高且供体资源有限。日常应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坚持呼吸康复训练,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治疗肺心病有什么方法
肺心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这些治疗方法旨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肺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药物治疗:肺心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抗感染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等,是控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关键。此外,对于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以减轻心脏负担,缓解水肿症状。正性肌力药如地高辛等,可用于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输出量,但需注意监测药物浓度,防止中毒。对于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等,以改善通气功能。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肺心病的治疗中起着辅助作用。呼吸训练、胸部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减轻呼吸困难;胸部物理治疗则有助于排痰,改善肺部通气;运动疗法通过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物理治疗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3、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肺心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常见的手术包括肺减容术、肺移植等。这些手术旨在改善肺部功能,减轻心脏负担,从而缓解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出现不适症状加重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