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世界骨质疏松日:强肌健骨,防治骨松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10月1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办公室等单位联合指导下,“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2023年健康骨骼科普传播大会”在京举办。会上,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共同发布了2023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强肌健骨,防治骨松”,呼吁各界共同关注肌肉减少与骨质疏松的密切关系,更好地应对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以及相关机构代表出席了活动。

世界骨质疏松日:强肌健骨,防治骨松

各方代表共同为2023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揭幕

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孔灵芝介绍,“中国主题”的发布是希望能倡导传播更契合我国人群的健康骨骼领域知识和话题,更有针对性地助力公众的骨骼健康。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夏维波,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章振林、候任主任委员李梅共同对主题进行了解读。据介绍,骨质疏松症和肌肉减少症相伴而生,肌量下降将引发并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而骨骼强度降低也将促使肌肉量减少和功能退化。肌肉减少症群体的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但又常常被忽视,因此希望各界重视肌肉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联,更好地应对骨质疏松症,并预防脆性骨折的发生。

白岩松谈“三健”愿景

中央电视台评论员、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表示,随着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应当更加关注骨质疏松等相关疾病的预防。白岩松与夏维波等专家现场进行了访谈,并表示赞同专家提出的“三健(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的愿景,希望人们在80岁时,第一是体重正常,第二是不缺牙,第三是没有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白岩松呼吁大家重视健康,并积极行动起来,做到知行合一。

世界骨质疏松日:强肌健骨,防治骨松

中央电视台评论员、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

同时,白岩松与李梅教授共同提示公众,骨质疏松并非女性专属疾病,男性骨质疏松也并不少见,而且研究显示男性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后的危害甚至高于女性,且男性在老化过程中肌力下降和肌肉量减少的速度比女性更加明显。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业务一部主任方旭东在访谈中呼吁公众增加力量锻炼,促进肌肉和骨骼健康。对于儿童青少年,建议提高运动强度,促进峰值骨量的提高。同时,方旭东表示,今年亚运会我国拿到了201枚金牌,希望公众更好地关注健康,一起努力拿到自己健康的第202枚金牌。

世界骨质疏松日:强肌健骨,防治骨松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业务一部主任方旭东带领大家共同进行握力练习

夏维波:快速自测,知晓风险

针对白岩松提出的如何知晓骨松风险的问题,夏维波教授表示,当人感到肌肉无力、爬楼困难、提东西没有劲头的时候,应当意识到肌肉和骨骼的流失,提倡40岁以后开始骨密度筛查,及时了解骨骼健康状况。

同时,调查显示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人群的步速明显低于正常群体,步速测试同样可用于肌少症和跌倒风险的筛查与评估。如果步速等于或低于0.8米/秒,提示应当进一步进行肌肉量和骨密度的检查。

更为简便的方法是测量小腿腿围,小腿最粗处腿围小于33厘米,或者用双手食指和拇指环抱小腿最粗处,如能够抱住,则提示存在肌少症风险,应进一步进行肌肉量和骨密度的检查。

世界骨质疏松日:强肌健骨,防治骨松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教授

于康:有钱难买老来“瘦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务委员于康教授提醒老年人,肌少症增加老人跌倒、骨质疏松、骨折和全因死亡风险,不要越老越追求苗条,相对于“有钱难买老来瘦”,更应该倡导“有钱难买老来‘瘦肉’”。

于康教授给出了肌少症营养管理的建议,在合理摄入蛋白质方面,建议每一公斤体重摄入1.2-1.5克蛋白质,并均衡分配在三餐之中,例如:早晚各一盒牛奶;1-2个鸡蛋;3-4两瘦肉(红肉1两,加去皮鸡鸭肉2-3两或鱼类3两);豆腐1-2两,以及运动后补充适量蛋白粉等。

同时,还应注意适量补充钙、维生素D、Omega-3脂肪酸、抗氧化营养素等。

世界骨质疏松日:强肌健骨,防治骨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

段蕾蕾:牢记防跌倒12字口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防控室主任段蕾蕾表示,在我国,跌倒是老年人发生创伤性骨折的最主要原因。希望大家能记住防跌倒的12字口诀:要锻炼、要服老、要适老、早治疗。

要锻炼:任何时候开始防跌倒的锻炼都不晚,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金鸡独立、提踵、坐站、八段锦、弹力带练习等锻炼。

要服老:接受增龄导致身体机能退化的现实,接受使用必要的适老辅具。同时,早晨起床,起身、站立,走路、上车等动作一定要“慢一点儿”。

要适老:建议有老年人的家庭要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包括灯光适宜、地面平整防滑、安装扶手、通道顺畅等。

早治疗:老年人应积极治疗骨骼肌肉疾病、眼部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前庭功能疾患等,如发生跌倒,无论受伤与否都要及时告知家人或医生。

世界骨质疏松日:强肌健骨,防治骨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防控室主任段蕾蕾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2023年健康骨骼科普传播大会”,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办公室指导下,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与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共同举办,并自2020年起,每年发布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中国主题。2023年会议得到优时比中国的支持。

2023-10-12 10:08:04浏览5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卵巢宫外孕的症状有哪些
卵巢宫外孕患者通常有腹痛、停经、阴道出血、腹部包块等症状,建议育龄女性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1、腹痛:这是卵巢宫外孕最主要的症状,多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当发生流产或破裂时,会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胚胎在卵巢内生长,可能导致卵巢膨胀,包膜紧张,当包膜破裂时,血液刺激腹膜,可能引起疼痛。2、停经:多数患者有6-8周的停经史,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停经史,将不规则的阴道出血误认为是月经。停经是由于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抑制了卵巢的排卵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3、阴道出血:宫外孕可能使妊娠囊无法获得足够血液供应,导致胚胎组织发育不良或死亡,胚胎死亡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发生剥离,可能引起出血。常表现为不规则的点滴状出血,颜色暗红或深褐,量少,一般不超过月经量。4、腹部包块:当卵巢宫外孕未发生破裂时,可在腹部触及包块。包块质地较软,边界不清,有压痛。随着病情发展,包块可能逐渐增大。卵巢宫外孕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包块破裂。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另外,治疗后要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血β-HCG水平和超声检查,了解恢复情况。如有腹痛加剧、阴道出血增多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宫外孕最明显的征兆多久会出现
宫外孕最明显的征兆通常会在怀孕后的5至8周左右出现,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受到受精卵着床位置、患者自身的敏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一般情况来看,宫外孕的征兆显现时间大多集中在怀孕后的5至8周。在这一阶段,随着胚胎在异常位置的发育,其体积逐渐增大,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刺激也随之增强,从而导致一系列明显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腹痛、阴道流血、停经以及可能伴随的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腹痛通常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若胚胎着床于输卵管且继续生长,可能导致输卵管破裂,此时腹痛会突然加剧。阴道流血则主要是由于胚胎死亡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剥脱所致,流血量一般少于月经量,呈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色。然而,宫外孕征兆的具体时间并非固定不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受精卵着床位置是影响征兆显现时间的关键因素。若受精卵着床于输卵管峡部等血管较为丰富的部位,由于血供充足,胚胎发育可能更为迅速,征兆出现的时间也可能相应提前。反之,若着床于输卵管壶腹部等血管相对较少的部位,胚胎发育速度较慢,征兆出现的时间则可能推迟。其次,患者自身的敏感度也会影响征兆的显现时间。部分患者对疼痛等刺激较为敏感,可能在胚胎刚开始发育时就能感受到明显的症状。而部分患者则可能对疼痛等刺激相对不敏感,直到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才出现明显的症状。对于疑似宫外孕的患者,应尽早就医进行血HCG测定、B超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宫外孕,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洁性生活,积极预防和治疗生殖道感染,以减少宫外孕的发生风险。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宫外孕早期有什么症状、反应
宫外孕早期症状主要体现在腹痛、阴道出血、停经、恶心呕吐等方面。了解这些症状,对于及时发现宫外孕、保障女性健康十分关键。1、腹痛:腹痛是宫外孕早期较为常见且突出的症状。多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这是因为受精卵在输卵管等部位逐渐生长,使输卵管膨胀、牵拉周围组织导致。随着病情发展,若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会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剧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疼痛还可能蔓延至全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2、阴道出血:宫外孕患者常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现象。出血量一般较少,呈点滴状,颜色暗红或深褐,少数人出血量可能较多,类似月经量。出血原因是胚胎死亡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发生剥离。这种阴道出血往往会被误认为是月经不调,但通常月经周期和出血量与正常月经有差异。3、停经:多数宫外孕患者会有停经史,一般停经时间在6-8周。但也有部分患者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可能会忽视停经这一症状,或者将阴道出血误以为是月经,从而延误诊断。所以,有性生活的育龄女性,即便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也应考虑怀孕及宫外孕的可能。育龄期女性若有性生活且月经周期出现异常,同时伴有上述症状,应高度警惕宫外孕的可能。一旦怀疑,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进行血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超声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宫外孕做手术打孔需要全麻吗
宫外孕做手术打孔即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一般需要全身麻醉,因为能让患者无意识,消除紧张疼痛,还可以使肌肉松弛,利于手术操作;但是对于病情轻、手术范围小且患者能耐受时,也可考虑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不过需严格掌握适应症等,而且要密切监测。通常情况下,宫外孕腹腔镜手术通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这是因为腹腔镜手术需要借助腹腔镜等精密器械在腹腔内进行精细操作,而全身麻醉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完全无意识状态,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疼痛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此外,全身麻醉还可以使患者的肌肉松弛,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然而,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患者病情较轻、手术范围较小且患者能够耐受局部麻醉时,可以考虑采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等方式进行手术。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且需要在严格掌握麻醉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进行。此外,即使采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以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建议患者应充分了解手术和麻醉的相关知识,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此外,在手术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麻醉方式和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以促进身体的早日康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