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我国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已超500家,209家入选规范/培育单位

2024年9月28日,第五届国际医疗质量与安全大会暨中国医疗技术大会在成都召开。会议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举办了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管理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王凯副所长(主持工作)出席并讲话,会上正式宣读了“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规范单位和培育单位名单,全国共209家医院入选。

我国乙肝疾病负担沉重,临床治愈是主要终点

乙肝病毒感染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2022年,全球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为3.2%,约2.58亿人感染;我国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为5.6%,感染人数接近8000万。我国每年因慢性乙肝死亡的患者数超过4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1.3分钟就有1人因慢性乙肝死亡。

庄辉

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

“乙肝功能性治愈即临床治愈,是现行乙肝患者抗病毒药治疗和新药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指出,临床治愈是指停止治疗后仍保持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伴或不伴乙肝表面抗体出现,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庄辉院士强调,除此之外,实现乙肝临床治愈后还需巩固治疗至少24周,停药后24周乙肝表面抗原仍检测不到可以帮助确证表面抗原消失,为未来乙肝临床治愈的研究及新药的研发带来参考价值。同时乙肝临床治愈后可带来临床结局改善,降低肝癌风险,消除社会歧视。

高志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

临床治愈可降低肝癌风险,专家建议积极筛查

临床治愈是现有抗病毒治疗手段下所能获得的最理想治疗结果,可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和不良结局。“研究显示,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的患者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仅为0.6%-1.5%,极大改善了患者的长期预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介绍说,目前,全国已开展了多个乙肝临床治愈研究项目,覆盖了乙肝全人群。阶段性数据显示,核苷经治优势人群(珠峰项目)乙肝临床治愈率可达到30%以上,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人群(星光计划)、儿童以及产后人群的乙肝临床治愈率可达到40%以上。

林炳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林炳亮教授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到2030年,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率达到90%,治疗率达到80%。然而,我国乙肝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与这一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分别为24%和15%。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林炳亮教授在解读《成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查专家建议》时表示,我国乙肝疾病负担沉重,但如果及时采取措施,则可减少乙肝病毒相关死亡。专家建议成人应尽早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筛查,一生至少筛查1次;所有高危人群不管年龄如何,均应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对持续暴露高危因素的易感人群,应定期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对所有愿意筛查者,可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筛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应长期随访管理,及早发现疾病进展及肝癌发生。

209家医院入选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规范/培育单位

为推动慢乙肝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提高临床医生的乙肝临床治愈技能,提升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率,2023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等单位在全国启动“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为进一步规范全国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建设,2024年1月,开展了项目规范单位与培育单位的申报工作。

邓洪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邓洪教授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开设乙肝临床治愈门诊566家,其中247家申报规范/培育单位,经审查及专家评审等程序,209家医院通过审批,其中,35家医院入选第一批项目规范单位,174家医院入选第一批项目培育单位,覆盖28个省级行政区。

GAS02223

规范单位代表

GAS02247

培育单位代表

随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邓洪教授宣读了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规范单位与培育单位名单。邓洪教授介绍说,规范单位每年组织本省项目单位集中培训、带教参观和指导帮带,推动本省项目有效执行,建设和发展省内乙肝临床治愈门诊网络,助力建设病毒性肝炎分级诊疗体系;而培育单位则协助规范单位共同促进项目实施方案顺利推行,定期参加集中培训,不断提高乙肝临床治愈技能,协助规范单位共同发展省内乙肝临床治愈门诊网络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会上,与会专家还就慢乙肝非优势人群治疗策略、如何打通乙肝患者就医通路以及如何让慢乙肝患者知晓乙肝临床治愈门诊等话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2024-09-30 12:00:03浏览8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三伏天喝祛湿汤的好处是什么
三伏天喝祛湿汤一般具有清热解暑、健脾祛湿、生津止渴、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的好处。1、清热解暑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身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潮热,很容易导致中暑。用祛湿汤来熬制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热解暑的功效,有利于预防中暑。2、健脾祛湿三伏天人体的阳气比较旺盛,此时脾胃功能也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经常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就容易导致体内湿气过重。用祛湿汤来煮粥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助于体内的湿气排出体外。3、生津止渴三伏天由于温度较高,人体容易出现口干口渴的情况。用祛湿汤来泡水喝可以增加体内的水分含量,有利于改善口干口渴的症状。4、补气养血三伏天适量饮用祛湿汤还可以达到补气养血的功效,从而缓解气血不足引起的不适症状,比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5、辅助增强免疫力上述汤中的营养成分比较多且营养价值比较高,喝了以后可以为身体补充营养物质,改善营养不良引起的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概率。虽然三伏天喝祛湿汤有一定的好处,但不建议过量饮用,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多潘立酮片、健胃消食片等药物治疗。
范铁兵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三伏天喝姜米茶有什么好处
三伏天喝姜米茶具有发汗解表、健脾开胃、活血化瘀、温中和胃、改善睡眠的好处。1、发汗解表姜米茶中的生姜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在三伏天饮用姜米茶后可以促进身体发汗,有利于排出体内的寒气,从而达到预防风寒感冒的作用。2、健脾开胃姜米茶中的生姜具有温中止呕的功效,在三伏天适量饮用姜米茶可以起到健脾开胃的作用,有助于增强食欲。3、活血化瘀三伏天喝姜米茶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可以改善体内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4、温中和胃姜米茶中的生姜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在三伏天适量饮用姜米茶可以起到温中和胃的作用,如果患者存在脾胃虚寒等疾病,可以适当饮用姜米茶进行缓解。5、改善睡眠三伏天比较炎热,可能会使患者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此时可以适当饮用姜米茶进行改善,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姜米茶还具有辅助安神助眠的功效,在医生指导下饮用后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虽然饮用姜米茶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饮用,尤其是对姜米茶过敏的人群,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另外,热盛及阴虚内热者也不宜饮用姜米茶,以免加重病情。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三伏天睡不好怎么回事,怎么办
三伏天睡不好可能是环境因素、饮食不当、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等原因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环境因素由于三伏天的天气比较炎热,如果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燥热、烦闷等不适症状,从而引起睡不好的情况。患者可以适当调整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以改善睡眠质量。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饮用温水,缓解不适症状。2、饮食不当如果患者在睡前食用过多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可能会刺激脾胃,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建议患者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不适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乳酸菌素片等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3、脾胃虚弱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脾胃虚弱的情况,由于脾胃功能减弱,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从而影响睡眠质量。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4、气血不足气血不足主要是由于先天体质虚弱、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乏力、头晕、失眠等症状,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八珍颗粒、归脾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5、心脾两虚心脾两虚主要是由于劳累过度、久病失调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归脾丸、人参健脾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三伏天大汗淋漓是什么病
三伏天大汗淋漓多考虑是剧烈运动引起的,也可能是气虚自汗、湿热盗汗、阴虚盗汗、气血亏虚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剧烈运动 如果患者平时长期不注意体育锻炼,突然剧烈运动,可能会使体内产热增加,从而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可逐渐缓解。 2、气虚自汗 气虚自汗是由于气的固摄功能减弱所致,可能与久病、饮食失调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疲乏力、自汗、眩晕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玉屏风散、四君子汤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针灸气海穴、关元穴等穴位进行改善。 3、湿热盗汗 湿热盗汗是指在睡眠过程中频繁出汗的现象,可能与饮食不当、环境湿热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丸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推拿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进行改善。 4、阴虚盗汗 阴虚盗汗是指夜间睡眠时汗出异常,醒后汗自止的病症,可能与温热邪气、先天不足、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艾灸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进行改善。 5、气血亏虚 气血亏虚主要是由于先天体质虚弱、饮食不节、情绪波动大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乏力、口干舌燥、四肢无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此类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八珍颗粒、归脾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气海穴、血海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加强营养,可以适当进食红枣、羊肉等食物,有助于补益气血,改善不适症状。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三伏天针灸如何去湿气
三伏天针灸去湿气可以选择关元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中脘穴、肾俞穴等。1、关元穴关元穴在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针灸此穴可以起到补肾培元、温阳固脱的功效,也可以起到调理气血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去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气重引起的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2、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的位置。针灸此穴可以起到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理气降逆、通经活血的作用,也可以去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气重引起的腹胀、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3、阴陵泉穴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下方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针灸此穴可以起到清热利湿、调理脾胃的作用,也可以去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气重引起的腹胀、小便不利等症状。4、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针灸此穴可以起到温中散寒、和胃降逆、消食导滞的功效,也可以去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气重引起的胃痛、呕吐等不适症状。5、肾俞穴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针灸此穴可以起到温补肾阳、调补肾阴的作用,也可以去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气重引起的腰膝酸软、浑身乏力等不适症状。需要注意的是,针灸上述穴位时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不可盲目自行操作,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体内湿气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阴虚的人三伏天里怎么养生
阴虚的人在三伏天里的养生方法,通常包括饮食调理、生活调理、起居调理、精神调理、运动调理等。1、饮食调理三伏天天气比较炎热,容易损伤人体津液,所以此时可以适当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比如百合、银耳、雪梨、莲子等。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耗伤津液。2、生活调理在三伏天里,阴虚的人要避免长时间处于燥热的环境中,同时还要做好皮肤的护理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不透气的衣物,以免加重病情。3、起居调理阴虚的人在三伏天里要避免熬夜,尽量早睡早起,中午也要适当进行午休,有助于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在地面上适当放热水的方法帮助人体发汗,但是要注意控制水温以及时间。4、精神调理如果存在阴虚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情烦躁不安、过度担忧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5、运动调理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促进气血运行流畅,也可以达到生发阳气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避免频繁进行性生活,以免导致体内阴液进一步消耗,影响身体的恢复。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三伏天脾胃虚弱的原因有哪些
三伏天脾胃虚弱多考虑是饮食不当、过度劳累引起的,也可能是脾胃虚寒、脾胃气虚、中气下陷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1、饮食不当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合理饮食,过多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比如冰淇淋、辣椒、炸鸡等,容易对脾胃造成刺激,从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比如小米粥、南瓜粥等。2、过度劳累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过度劳累,长时间熬夜,容易导致脾胃功能下降,从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注意多加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3、脾胃虚寒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中,并且不注意自身保暖,可能会使寒气侵入体内,从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怕冷、手脚冰凉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附子理中丸、小建中颗粒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要注意自身保暖,避免受凉。4、脾胃气虚如果患者存在脾胃气虚的情况,由于脾胃气虚,会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弱,使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在体内堆积,从而出现大便糖稀、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调理,同时还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5、中气下陷中气下陷是指脾气不足,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失调、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久泻、久痢、内脏下垂、眩晕、脱肛、子宫脱垂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进行调理。另外,建议脾胃虚弱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适当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南瓜粥、瘦肉粥等,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