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建院60周年。
作为中肿建院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的重要内容,12月5-8日,第11届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秉承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题,聚焦多个前沿专题,肿瘤诊断+肿瘤治疗+肿瘤基础+医院管理全覆盖,共同探索肿瘤防治的未来新趋势。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介绍,此次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邀请了13位院士和众多学者,就肿瘤的防、筛、诊治、康复等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分享,同时也对探索未来肿瘤领域需要进行的重点的工作。

60年,中肿已成为国际影响力的肿瘤医学中心
60年前,中肿在谢志光、梁伯强、廖月琴等医学大师的带领下破茧诞生。
在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发来视频致辞。他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他的母亲、中肿的前身华南肿瘤医院首任副院长——廖月琴女士筹建医院时的点点滴滴。
“自从接受了组织的任命,母亲拿出了创业的热情,每天晚上都埋头在图书馆,一边学习医院病房建设,一边专研肿瘤的知识。”钟南山院士说,“我记得那个时候医院还叫华南肿瘤医院,地方小小的,经过一代代中肿人60年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把中肿建成了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肿瘤医学中心。”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利群也在开幕式上表示,当前,肿瘤已成为危害公众生命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中肿成为了全省医疗卫生领域的璀璨明珠。希望中肿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局,持续提升肿瘤防治工作质量水平,擦亮粤港澳大湾区肿瘤防治的亮丽名片,不断攀登肿瘤医学高峰。
大会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介绍,目前肿瘤学的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制约着当地人民健康,目前国家也在大力推动将优质的肿瘤资源、技术、诊疗方法下沉到基层,目前中肿也在省卫健委的指导下,筹建县级的肿瘤防治中心基地,提高基层肿瘤防治能力。

徐瑞华透露,中肿今年还提出了“1249”战略,
一个目标:建设世界顶尖肿瘤中心:
二项措施:激活“改革、创新”活力;
四方面突破:基础原创、临床创新、疑难病诊治、人才培养;
九维度成果群:原创基础理论体系、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和器械、助推国家创新药创新上市应用、新疗法新方案创新、复杂疑难病诊治方案、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创新、国家战略性人才、国际化医教研管人才、公立医院现代化管理机制。
“这是中肿人在发展崭新的一页立下的目标,需要一代及下一代中肿人去努力实现,成为在粤港澳大湾区上世界知名的肿瘤医学中心,在国际肿瘤领域发出中肿人的声音。”徐瑞华院长激动地说道。(通讯员:文朝阳、陈鋆、赵现廷,图片:大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