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险象环生,多学科团队“披荆斩棘”,37岁宫颈癌保育术后患者圆梦生子

37岁宫颈癌保育术后患者熊女士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宝宝,陪她打赢这场生命保卫战的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团队:宫颈癌治疗、宫颈粘连备孕、保胎分娩……医院围产专科、妇科肿瘤专科、生殖中心等团队和熊女士一同“披荆斩棘”,怀孕27周3天,重1.0kg的超早产儿平安地来到了这个世界,目前由医院新生儿科接力护航,情况稳定。

三十四岁未育,宫颈癌术后终于踏上孕程

2021年,34岁的熊女士还未拥有自己的孩子,却被宫颈癌的阴霾所笼罩。传统观念里,宫颈癌似乎与切除子宫划上了等号,意味着彻底失去了生育希望,这对于熊女士及其家庭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绝望的深渊中照进了一束光芒——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团队充分评估考虑,提出能为熊女士保存生育希望的手术方案。确诊熊女士所患为宫颈癌IB2期后,手术团队为她实施了早期宫颈癌保育手术,术中冰冻病理及术后病理均符合保育要求。

术中,团队“未雨绸缪”,同时为熊女士进行功能重建,放置宫颈补片、预防宫颈机能不全。术后,生殖中心团队接力护航熊女士迎接新生命的道路,克服了宫颈粘连的艰辛备孕,经过不懈努力,熊女士终于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移植一枚胚胎并成功着床,正式踏上孕育新生命的旅程。

孕期险象环生,脓毒血症让她陷入危机

2024年9月7日,怀孕16周余的熊女士出现了阴道少量流血,紧急去往当地医院就诊。因早期宫颈癌保育术后,孕期存在较高的流产、感染等风险,熊女士和家人毅然回到了她最信任的地方。次日,熊女士转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围产专科,开始了一场与时间和生命的赛跑。

入院后,检查提示熊女士感染指标偏高,围产专科立即启动抗感染治疗。9月11日,熊女士突然出现了胸闷、气促、寒战等严重症状,体温高达40.3℃,心率130-145次/分,血压下降,产科团队速行动,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同时完善相关检查。

血培养发现了“大肠埃希菌”,熊女士被诊断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病情危急,产科又立即推进多学科团队会诊:围产专科、血液内科、放射科、重症医学科、药学部、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多科室的专家齐聚,共同商讨诊疗方案。

经过仔细分析,考虑熊女士为急性感染期,终止妊娠风险极大,应首先控制感染。在抗感染过程中,熊女士的病情多次出现反复,且一直有阴道活动性出血,但每一次都被医护人员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不懈的努力及时化解,根据微生物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精准地调整了用药方案,经过2周的精心治疗,感染得到初步控制。

再渡“感染关”,为胎儿争取宫内生长机会

感染病情控制后,摆在医患面前的是个共同的难题:放弃胎儿还是继续怀孕?此时熊女士孕周不到20周,且B超及盆腔MR均提示为“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部分与子宫后壁肌层分界不清,不排除部分植入可能”继续妊娠可能再次暴发感染、阴道大出血,甚至发现感染性休克,严重危及生命可能;如果此时放弃胎儿,则只能剖宫取胎,且熊女士日后当妈妈的机会十分渺茫。

面对熊女士的失落,围产专科主任谭剑平教授带领全科反复开展深入的病情讨论,并且与熊女士及家属详细分析利弊,决定再为熊女士和宝宝放手一搏。结合内科、ICU、药学部的综合意见,团队为熊女士量身制定了系列抗感染方案,并且严密监测各项感染指标。根据监测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履薄冰的时刻还是如意料之中地到来:10月17日,孕22周多的熊女士开始出现阴道出血增多。10月24日,孕23周多,熊女士再次出现寒战、高热。团队迅速反应,积极治疗的同时,又一次组织了全院大会诊。经过快速且精准的处理后,熊女士的体温3天后成功控制,回落到正常范围。此时,熊女士怀孕24周。

已经经历了两次感染扩散的危急时刻,能否“撑”过第三次?所有医生心里没有答案。此时是终止妊娠还是给宝宝继续宫内生长的机会?两难时刻再次来临,围产专科及全院会诊团队全体反复讨论,再次充分和熊女士及家属沟通风险,决定继续为宝宝争取机会。

产前、产后大出血,团队巧手剖宫终迎新生命

小心翼翼地走进孕27周,熊女士心里松了一口气“还有一周就28周,阶段性胜利就在眼前!”。总是把自己闷在病房里的她,开始走出病房放松的与医生护士聊天。住院2个多月,并肩作战的她们已经是亲密的战友。

11月21日,孕27周3天,熊女士出现大量阴道出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谭剑平教授迅速做出判断:患者现孕27周3天,完全性前置胎盘、阴道活动性出血、伴不规律宫缩,不宜继续安胎,需立即剖宫产终止妊娠。

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凝重,新生儿科团队严阵以待,医护团队各司其职,紧密配合。

19时17分:随着一声稚嫩的啼哭,一名27周3天,体重1.0kg的超早产儿平安地来到了这个世界。

胎儿胎盘娩出后,由于完全性前置胎盘,加上宫颈环扎部位收缩差,术中出血非常凶猛,谭剑平教授凭借丰富的经验及过硬的技术化险为夷。术后熊女士安返病房,观察一周后顺利出院。

预计中的第三次“感染大爆发”没有发生,团队终于舒了一口气。宝宝在新生儿科精心照料下,目前情况良好。

这场生命的较量,最终以医护团队的胜利告终。熊女士在历经艰辛后,终于迎来了属于她的生育奇迹。“这不仅是我们作为综合医院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强大实力,也是我们每个医护人员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为患者争取希望的生动体现!”谭剑平教授深情地说道。

(通讯员:黄睿、祝丽琼、高远、杨耀)

2024-12-30 09:13:25浏览6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