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范红星
2020年10月的某一天,天气突然变凉,凌晨2:00一阵救护车急促的警笛声打破深夜的宁静,“男性,64岁,发现昏迷、四肢瘫痪20分钟,怀疑急性脑卒中,启动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出车医生正在救护车上与医院卒中中心团队电话联系。医院开通卒中绿色通道,病人被直接送到医院CT室,卒中中心救治团队已在那里等候,经CT检查排除了脑出血,证实为急性脑梗死,需要紧急介入治疗。经过1小时的手术,神经内科专家从病人的基底动脉(后脑主干血管)中取出很多血栓,血管顺利开通,病人在手术台上神志转清,瘫痪的肢体也恢复自主活动。

病人清醒后,医生与其详细沟通得知,他前一天下午在公园散步时觉头晕,走路不稳,休息30分钟后好转,没有重视。晚上回家冲凉后又觉得头晕,眼前模糊,看东西有重影,自己认为可能是白天劳累了,休息后会好转,就上床睡觉了。凌晨1:40家人发现他叫不醒,才呼叫120。经过后续治疗,病人住院5天就自己步行出院了。

手术台上肢体肌力恢复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范红星介绍,类似这位病人的基地动脉闭塞,若没有及时开通,死亡率达90%,后果不堪设想。这位病人的救治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就诊及时,给医生提供了开通血管的时间。如果,这位病人最早出现头晕时就诊,也许就不会发生脑卒中,效果会更好。

出院前和医护人员合影
脑卒中危害极大。在我国,脑卒中是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残疾的首位病因。据《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20》显示,2020年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脑卒中人数约为1780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全世界25岁以上人口中,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可能会发生卒中,平均每6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因卒中而残疾。
什么人容易发生卒中?神经内科副主任范红星介绍,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心脏病、肥胖、缺乏运动、睡眠呼吸暂停、吸烟、过度饮酒等都是卒中的高危因素,有这些情况的要高度警惕,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明显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
发生脑卒中怎么办?发生卒中后,约有190万个脑细胞在一分钟内死亡,脑组织坏死,其所支配的运动、语言、认知及情感等多个功能也将同步逐渐丧失。因此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范红星主任强调,及时识别卒中的早期症状极为重要,越早发现,越早诊治,治疗和康复效果也就越好。早期识别卒中症状,患者在发病4.5小时(部分24小时)之内被及时送达有救治卒中患者能力的(综合)卒中中心医院,得到规范的血管开通治疗,多数可以明显恢复,甚至完全恢复。

怎么识别脑卒中?教大家识别脑卒中的方法。
“中风120”口诀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BE FAST”口诀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2021年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今年宣传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脑卒中防治常识,早预防、早识别、早救治。
(通讯员:胡颖仪、孙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