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这种“新型”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三分之一患者出现焦虑抑郁

一提起慢性病,你的第一反应是哪些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其实,随着人口结构、饮食习惯的变化,另一些鲜为人知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其中一些“新型”慢性疾病更是给人们带来巨大而长期的痛苦。

以炎症性肠病为例,在过去的十年内,我国炎症性肠病患病人数增长了近30倍。调查显示,患上这一类疾病后,由于身体承受巨大痛苦,生活不便,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加上治疗不易,需终身治疗,导致患者极大的精神压力。

这种“新型”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三分之一患者出现焦虑抑郁


长期腹泻要警惕是炎症性肠

炎症性肠病究竟是什么?也许很多人感觉陌生,但说起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去年因溃疡性结肠炎不得不提前辞去首相职务一事,相信许多人都记忆犹新。溃疡性结肠炎就是炎症性肠病中的主要种类,其在中国的发病率远高于另一种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大便带有粘液、脓血等,乍一看似乎与平时人们拉肚子、肠胃炎没什么区别,甚至由于初期症状与平时肠胃炎等消化道疾病有相似之处,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但与普通吃坏肚子不一样的是,溃疡性结肠炎往往表现为长期不停的腹泻,有的人一天要去三十多次厕所,一拉就持续几个月,最后完全无法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杨云生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溃疡性结肠炎虽然是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但一旦患上会带来巨大而长期的痛苦。患者在病情严重时一天可腹泻20次以上,因为严重腹泻或长期腹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往往还伴有乏力、营养不良和贫血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而且,这种疾病慢性、难治,容易反复发作,目前还没有可以根治的特效药物或者治疗手段。正因如此,它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心理、生理和经济上的巨大负担,有三分之一的中国疾病活动期患者存在与疾病相关的焦虑或抑郁。最为令人惋惜的是,不少患者诊断为炎症性肠病时通常只有20或30多岁,生产力处于黄金时期,却往往因不堪病痛而只能放弃职业生涯。

注意早防早治 打好持久战

因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症状和普通肠炎相似,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吃坏肚子,甚至自行服用抗菌药物,导致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于超过3个月的慢性腹泻,建议尽早到医院做肠镜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一旦确诊,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可掉以轻心。一些患者甚至医生认为只要排便正常就不再吃药,这是错误观念。溃疡性结肠炎对治疗要求很高,即使排便正常,肠道内部的肠黏膜可能还未愈合。不遵从规范治疗,极易导致病情反复或治疗不到位,长期反复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癌变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加。

因此,对于病程时间较长的患者,专家建议每年都要进行肠镜复查,及时随访,避免或减少癌变。同时,要合理安排每日饮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新鲜水果、蔬菜等,少吃辛辣食物,避免饮酒、精神紧张及劳累等。

过往治疗方式陈旧 医患呼唤新药

为何这类疾病如此顽固?现代医学是否对此束手无策?有专家表示,过往治疗方法确实有些陈旧,效果不好。医患呼吁社会应更多进行疾病科普,倡导早诊早治,同时研发和引入更多有效的治疗方式。

可惜的是,目前在中国可获得的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品有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或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的出现,让一些难治的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都可以得到较好的病情控制。”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吴开春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即便使用生物制剂,也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达到了临床缓解。这就使得临床上对新的有效药物需求很大。

据了解,对付这一难缠的慢性疾病,药物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研究者在一种可逆性JAK抑制剂中找到了突破口。这种名为乌帕替尼(Upadacitinib)的药物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成人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同时,这种药物也已完成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三期临床研究,数据十分令人振奋。作为一天一粒的口服剂型,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治疗方式。

吴开春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希望像乌帕替尼这样的创新药能够尽早获批、加快上市,早日在临床中应用到这类药物是广大医生和患者所翘首以盼的。”

2021-09-08 16:55:49浏览8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痫病多久发作一次算正常
痫病(癫痫)并没有所谓正常的发作频率,任何一次发作都意味着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提示病情不稳定。痫病发作频率因个体差异、病因、治疗情况等因素而不同,总体来说,发作越频繁病情越严重。从病因角度看,若是由明确的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血管畸形引发,随着原发病变的发展,痫病发作可能逐渐频繁,甚至一天数次;若是由头部外伤、感染等急性因素导致,急性期过后,部分患者发作频率可能降低,但若未规范治疗,仍可能反复。特发性癫痫,找不到明确病因,发作频率也因人而异,有的数月一次,有的数年一次。从病情发展阶段来讲,新诊断患者,初始治疗阶段,因药物尚未达到稳定血药浓度,发作可能较频繁;持续规范治疗过程中,若用药合理,多数患者发作频率会逐渐减少,直至数年不发作达到临床治愈标准;但如果自行停药、换药或受不良刺激,已控制的发作可能再度频繁出现。另外,不同发作类型对发作频率的耐受性也有差别。例如,部分性发作相对全身性发作,有时对日常生活影响稍小,但频繁的部分性发作也可能进展为全身性发作。鉴于痫病发作的不确定性和潜在危害,一旦确诊,患者务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片等。同时定期复诊,监测血药浓度、脑电图等指标。生活中注意避免熬夜、饮酒、强光强声刺激等诱发因素,以最大程度控制发作频率,降低疾病风险。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痫病发作吃什么药可以制止
当痫病发作时,可用于制止发作的药物有地西泮、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一旦发现患者痫病发作,应立即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1、地西泮:地西泮属于苯二氮?类药物,能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中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地西泮与GABA受体结合后,促使氯离子通道开放,使更多氯离子进入神经元细胞内,导致神经元超极化,从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有效抑制痫病发作时异常的神经元放电和扩散,迅速控制痫病发作症状。2、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一种巴比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突触传递,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来发挥抗痫作用。苯巴比妥能够延长GABA介导的氯离子通道开放时间,增加氯离子内流,使神经元细胞膜超极化,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对多种类型的痫病发作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用于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部分性发作等的紧急处理。3、丙戊酸钠: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一方面,能够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减少GABA的降解,从而增加脑内GABA的含量,增强GABA能神经的抑制作用,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另一方面,丙戊酸钠还可能作用于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延长通道的失活状态,阻止神经元的反复放电,进而有效制止痫病发作。治疗期间,务必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给患者服用抗痫药物,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吕永楠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胸部中心位置疼是怎么回事
胸部中心位置疼可由多种原因导致,非疾病因素有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疾病因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膜炎、反流性食管炎等。若胸部中心位置疼痛持续不缓解、疼痛剧烈或伴有呼吸困难、心悸、发热等其他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一般需进行心电图、胸部X光、CT、胃镜等检查,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1、剧烈运动: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如快速奔跑、大量俯卧撑等,胸部肌肉乳酸堆积,或呼吸肌痉挛,会引起胸部中心位置疼痛。一般通过休息、局部热敷可缓解,建议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热身,避免突然剧烈运动。2、情绪激动:情绪过度激动、紧张时,体内激素水平改变,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可能引发胸部疼痛。需调整情绪,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若疼痛持续,可遵医嘱使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谷维素、维生素B1。二、疾病因素: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张冠状动脉;还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血栓形成。病情严重者可能需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胸膜炎:细菌、病毒等感染胸膜,引发炎症,导致胸痛,尤其在呼吸或咳嗽时加重。若是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病毒感染则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3、反流性食管炎: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产生烧心、胸痛等症状。治疗可按医嘱使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减少胃酸分泌;还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促进胃排空,减少反流。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但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注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少胃酸反流。若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卢祖能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患有癫痫病的患者能不能要孩子
当癫痫患者病情控制良好且不存在遗传风险时,是可以考虑要孩子的;但若是癫痫患者病情严重且存在遗传风险时,则不建议要孩子。平时,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节律,减少癫痫发作的诱因。如果通过规范的治疗,患者的癫痫发作得到显著抑制,发作频率大幅降低甚至长期无发作。此时,怀孕过程中因癫痫发作导致母体受伤、影响胎儿发育的风险也随之降低。同时,如果患者的癫痫并非由遗传因素导致,而是由后天的脑部外伤、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那么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癫痫患者可以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积极备孕,进行生育,并且能够较好地保障母婴的健康与安全。但如果是病情严重的患者,癫痫频繁发作,这不仅会对母体的身体机能造成极大损害,在怀孕过程中,还可能因频繁发作导致胎儿缺氧、发育迟缓甚至流产等严重后果。此外,若患者的癫痫是由遗传因素导致,例如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癫痫综合征,遗传给下一代的概率较高。一旦孩子遗传了癫痫相关基因,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癫痫发作的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癫痫患者,通常不建议要孩子。对于癫痫患者,建议在计划怀孕前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脑电图检查、基因检测等,以明确癫痫的病因、发作类型、病情控制程度以及遗传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