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频发心痛胸闷,不装支架也能扩冠脉?中医专家来释疑!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特诊教授林一峰

人年纪一大,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心脑血管老化性疾病如血管堵塞、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斑块,一部分人更会出现最严重的情况——心肌梗塞、脑血管梗塞。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特诊教授林一峰用中药治疗这类疾病有着独特心得。

频发心痛胸闷,不装支架也能扩冠脉?中医专家来释疑!

心痛胸闷不装支架,中药亦可扩冠脉

70岁的陈叔是一位广州市南沙区的退休干部,自2018年底以来开始因冠心病胸闷胸痛频频发作。他在某大医院进行了心脏导管检查,发现两支冠状动脉狭窄率均大于85%,另一只冠状动脉狭窄率为50%,医生告知起码要即时安装2个冠状动脉支架,否则心梗会随时发生。

频发心痛胸闷,不装支架也能扩冠脉?中医专家来释疑!

碰巧的是,陈叔此前在《老人报》上了解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特诊教授林一峰应用中药治疗血管老化梗塞方面的治疗经验,因此决定先服用中药治疗,暂时放弃安装支架,随即转诊于林一峰。在服用林一峰开出的药第三天后,陈叔的胸闷、胸痛症状消失了,并且在接下来服中药的整个过程中,胸闷、胸痛均未曾出现过。当陈叔再次去医院进行导管复查时,被告知三支冠状动脉狭窄都有改善,狭窄率由85%转为70-80%以下。看到复查的结果,也基于一直没有出现胸闷胸痛发生,陈叔信心大增,继续服用第二个疗程中药,准备用药后再作导管复查。

频发心痛胸闷,不装支架也能扩冠脉?中医专家来释疑!

今年8月2日继续进行第三次CT检查,结果是三只冠状动脉狭窄率均改变为轻度和轻中度狭窄,医生当即告知他再也不需要做支架手术。

频发心痛胸闷,不装支架也能扩冠脉?中医专家来释疑!

改善症状和血管 中药可行

对于不少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的中老年人来说,常常会受胸痛、胸闷、心律不整的不适症状困扰,也有部分人在接受心脏支架术后仍会出现胸闷痛的不适症状。林一峰介绍,与陈叔同期治疗的女性患者唐姨也是一位冠心病患者,多年来反复发作,导管检查被告知有两支冠状动脉狭窄伴管壁明显粗糙,服用中药后导管复查发现两支动脉狭窄率均改善的同时,血管壁已变光滑。89岁离休老军人体检发现双侧颈内动脉狭窄率为50-69%,左侧颈动脉狭窄率大于70%,服用一疗程中药后复查,双侧颈内动脉、左侧动脉狭窄率均为25~49%。

“对该类病人总体上是采用中药进行温阳化浊通脉,治疗后的共同最大特点是症状体征消失快且稳定,复查导管或彩超发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以往应用中药温阳化浊通脉法是以治疗脑梗塞后遗症为主,后来发现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冠心病的症状体征改善和老化血管结构改善更为迅速和显著,该中药治疗方法也已获得国家专利。”林一峰说。

温阳化浊 通脉改善血管老化

林一峰认为,随着年纪的增大,人体命门火渐衰,阳气亦随之衰退,阳气不足,气化功能下降,阳虚生内寒,血管中寒浊内生,痰湿浊邪(代谢产物)聚积于血管内,沉着于血管壁。寒主收引,寒凝经脉,因而导致血管日渐硬化、狭窄,以致逐渐出现一系列心脑血管老化性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梗、脑梗等。由于中医药的推广,很多人都知道通过活血化瘀可以一定程度改善血管。那么,温阳化浊又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利用中药温阳化浊,可以使血管中的痰湿寒浊之邪通过加强气化而排出体外,使沉积于血管壁的代谢垃圾得以及时清除,中止和延缓了血管硬化、老化的进程。脉管遇寒则收引挛缩,热则弛缓伸展,通过温养,脉管的狭窄亦日渐获得改善。更重要的是,由于温补阳气,中老年人多有的寒性体质得到改善,气化功能得到本质上的巩固和提升,体内寒浊之邪自然减少生成机会,则血管内痰湿之邪亦无以生成。如此,从根本上延缓了血管的老化进程,冠心病、心梗、脑梗的发生自然会减少。”林一峰解释道。

保养阳气注意两方面

冠心病患者由于害怕胸闷、胸痛发作,多不敢进行太多的运动。不过,林一峰表示,事实上,冠心病患者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这样有利于扶助正气,通调血脉,比如进行气功、太极拳、散步等运动。除此之外,日常也可采用一些穴位按摩来辅助提升正气,一般可以按摩膻中、巨阙及通里等穴位。饮食上,冠心病患者宜食用富含维生素、植物蛋白、食物纤维、低脂、低胆固醇、低盐的食物,如菜心芹菜莲藕莴笋芦笋等;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单糖食物,如螃蟹蛤蜊、动物内脏、肥肉、鱿鱼鳗鱼猪油、蛋黄、甜点、奶油等。此外,从保养阳气出发,患者应该忌食生冷食物,如冰冻饮料、鱼生等。

意外发现血管斑块 中药治疗半年消

家住广州荔湾区的李伯今年63岁,因为腰椎椎管狭窄,找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林一峰就诊,在复诊的时候,李伯补充说自己心脏其实也不太好,而且血压也高。

听到此,林一峰赶紧问他有没有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血管斑块,李伯表示从来没注意过。林一峰当即开了个颈动脉彩超单让他去做,果不其然,结果拿回来,双侧颈动脉都有斑块。遂开方治疗,嘱其按时吃药,到时复查彩超。吃了三个月,李伯复查,发现斑块较前缩小了差不多一半。林一峰适当调整药方,又让他连续吃了两个月,再复查,彩超结果显示“双侧颈动脉未见明显异常”,斑块奇迹般地消失了!对此,李伯欣喜不已,不仅看好了多年的腰痛,连血管斑块这样棘手的问题都被治愈了。

特诊释疑:中药为何也能为血管“祛斑”

林一峰解释,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是以“气化”的形式体现出来,随着年龄的变老,体内阳气逐渐衰退,体内“气化”功能变弱,痰湿之邪内聚,得不到阳气的温化而壅阻于经脉之中,久而久之,则血管硬化,斑块形成。加上阳气不足,寒凝经脉,而致经脉血管进一步堵塞,脏器组织失之充养,故而产生上述一系列病症。该病治疗重在温养阳气,使经脉血管壅聚之痰湿得以气化,血脉复通,则诸症得以缓解或康复。

“血管斑块在没有发病的时候是没有明显的外在表现的,不过如果控制不好,轻则会头晕头痛,重则斑块脱落导致中风、心肌梗死,是典型的老年杀手。人到老年,命门火衰,阳气不足,肝肾亏虚,肾精不足,气血不畅,痰瘀阻滞,加上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就容易导致血管斑块形成。”林一峰表示,“现在很多患者,吃西药把胃吃坏了,病情反复了,就急于动手术,手术效果欠佳了,才想到中医。实际上,血管斑块,通过中药都有很好的治疗疗效,只要辨证治疗,抓住根源,是可以标本兼治的。”

脑血管梗塞后遗症 中药温通更助康复

广州市花都区一名仅服7天中药的偏瘫失忆患者突然记起了他做知青时的往事;佛山市顺德区一名坐轮椅多月、表情淡漠,仅服三周中药的患者,其家属发来了他神气十足地扶着茶几,颤颤抖抖地站起来笑的视频;廉江一名仅服一个月多中药的偏瘫 8 年患者反映他原无知觉的肢体出现了疼痛、瘙痒,并且大小便开始有了知觉;肇庆一位偏瘫6年的患者,原只能在别人的扶持下走一两步,服用一月中药后,由家属拍照反馈患者已能在扶持下在客厅里走上几圈。以上的案例均来自林一峰接诊的脑血管梗塞偏瘫患者。林一峰介绍,这些患者都有相似的治疗经历,发病多年,每年反复住院,中西医综合治疗,生命体征似乎稳定了,但后遗症一直没有明显好转。

特诊释疑:脑梗或因寒

那么,为什么部分脑血管梗塞的患者住院期间大量滴吊通血管及营养神经药、针灸理疗应有尽有,但疗效不佳呢?首先,要了解为什么年轻人少有脑梗,而老了才多见?林教授认为,这是由于随着年纪的变大,体现人体生命活力的阳气逐渐衰退,人体新陈代谢的阳气气化功能逐渐下降,脉管内的痰湿邪浊等“阴翳”不能透过气化而清除。加上患者在安静或深睡时人体阳气相对微弱,体内寒气最重,脑梗便随之而发生了。中医的“寒凝经脉”正好概括了脑梗发病机理。

病情稳定,活血化瘀未必适用

一般来说,对于脑血管梗塞的患者,医院会大量使用静脉化栓药,如丹参、红花用于化瘀通脉。林一峰表示,此类药物用于救急确有作用,但当生命体征平稳后再用未必合适了,因为这些中药制品性寒,只会更伤阳气,加重“阴翳”的形成。而大量昂贵的神经营养药却因血管堵塞不通而不能送至病所,因而造成浪费。“脑梗的血管状态如果用大自然的现象去理解更为简单明了,脑血管梗塞患者的情况相当于长期阴雨天中的排水管道被青苔积满了。因青苔而堵,这时去疏通它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去晒太阳,把青苔晒干蒸发掉,排水管就会自行复通了。因此,调治脑血梗患者的‘寒凝经脉’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寒而温之,温而通之’。”林一峰说。

(通讯员:王剑、叶美琪)

2021-09-06 16:44:08浏览9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