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呼吁:将免疫力检测纳入健康体检,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并发起“健康中国行动”以来,我国健康管理产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期,老百姓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关注体检筛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和潜在疾病风险。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医务工作者,对自身免疫力对健康的影响有了更为深入的切身体会,免疫力评估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查项目正逐渐受到关注。

近日,“免疫力检测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讨论证会“在杭州召开,众多国内健康管理学和医学检验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免疫力检测的价值、应用现状和前景、临床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并签署了免疫力检测项目意见书,呼吁将免疫力检测纳入健康体检,旨在进一步提升大众的健康管理水平。

专家呼吁:将免疫力检测纳入健康体检,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图说:专家共同签署意见书)

免疫力检测为治未病指明方向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具备进行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病毒、细菌等异物,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免疫状态与多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免疫力的定量检测对疾病的预防、诊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呼吁:将免疫力检测纳入健康体检,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图说:会议现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汪峰教授表示,其团队的大量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与衰老、亚健康及部分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免疫力检测联合常规检查能够更精准地发现亚健康状态,提示疾病风险。

诸多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可以对个体免疫力状况进行量化评估,从而发现亚健康状态,在临床指征发生之前提示疾病风险,从而及早地采取相应措施,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目前,同济医院已建立并逐步完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平台并在健康管理中心开展免疫力检测项目,利用多色流式细胞标记技术分析淋巴细胞数量、精细分型和功能,对机体的免疫状态及免疫水平进行精准评估,为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诊断、预后监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忠教授介绍:“健康管理中心应给予免疫力检测结果异常的人群导诊服务,帮助他们及时就医,更要重视免疫力低下但尚未发生疾病的高风险人群,指导这部分人群改善生活方式。此外,由于免疫力的个体化差异较大,可以通过连续的免疫力检测建立个体基线,通过相对的偏移值来评估免疫状态。“

免疫力检测距离广泛应用还有多远?

近年来,免疫力检测的价值已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认可,不过,作为新兴的健康监测和疾病预警方式,免疫力检测虽已在部分医疗机构开展,在社会公众以及医务工作者间的认知度尚且不足,还需进一步普及推广。

“免疫力检测项目大范围实施的关键在于对其指标进行准确解读,这需要大量临床积累和专业教育工作,应加强免疫力检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结合浙江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近10年来开展免疫力检测的临床实践经验,该中心主任胡培英教授提出。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金国强教授则认为,在免疫力检测项目的开展上,还需进行一系列的工作,以完善这一体系。一方面,需建立标准化的免疫力检测、评估、干预的闭环体系;另一方面,在临床开展过程中,应逐步探索对疾病发生具有特异性提示作用的标志物,并适时地从免疫细胞的数量检测逐步升级到功能检测,以提供更有价值的临床意义。

专家呼吁:将免疫力检测纳入健康体检,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图说:会议现场)

碧迪医疗大中华区生物科学业务副总裁胡轶清博士及大中华区医学事务高级总监崔太根博士建议,在有条件的体检机构开展淋巴细胞数量+表型+功能的‘三位一体’评估,探索基于精准、动态个性化免疫力检测的健康管理方案,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数据完善方案。此外,还需尽快建立免疫力检测标准或专家共识,让该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健康管理领域。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郭清教授总结指出,免疫力检测是三早(“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健康管理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应考虑到其医药经济性。结合目前的现状,可在中高端人群、有条件的行业客户,特殊行业及职业人群中先行开展,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同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有中医治未病中心,免疫力检测对中医传统医学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可以为中医的体质判定及药效评估等提供循证医学支持,二者可以联合开展研究,积累临床数据,发挥治未病作用。” 郭清教授说道。

与会专家在对免疫力检测项目论证后均一致认为,该项目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原发性及继发性免疫缺陷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和预后相关,采用的流式细胞术方法成熟,能定量地分析人体的淋巴细胞数量、表型和功能状态,可为亚健康状态慢病等人群提供定量的免疫状态评估,为健康管理干预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是顺应健康中国行动计划,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体现。

2021-07-07 17:35:33浏览1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治疗头癣有什么方法
治疗头癣的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中医辅助治疗等。若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1、一般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将病变部位的头发尽可能剪掉,以去除真菌滋生的环境,同时便于外用药物更好地渗透至头皮,促进愈合。由于头癣具有传染性,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枕巾等物品应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如煮沸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保持头皮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接触头皮的物品。2、外用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是治疗头癣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硝酸益康唑乳膏、酮康唑洗剂以及硫磺皂等。这些药物可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头皮炎症和瘙痒症状。使用时,应将头发洗净擦干后,均匀涂抹于患处,并轻轻按摩以促进药物吸收。3、口服药物治疗:常用的口服药物有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氟康唑片以及灰黄霉素等。这些药物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头皮深处,杀灭真菌,促进头皮恢复健康。但需注意,口服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4、中医辅助治疗:虽然中医治疗头癣目前缺乏大规模临床证据支持,但部分中药如侧柏叶、金银花、苦参、雄黄等具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患者可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接受专业中医的辩证治疗。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日常护理,保持头皮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水或护发素,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和梳洗用品,以减少真菌滋生的机会。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头癣与银屑病的区别
头癣与银屑病均为常见的皮肤病,但二者在病因、症状、发病部位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1、病因: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使用患者用过的物品传播。而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不具有传染性。2、症状:头癣主要表现为头皮瘙痒、红斑、小水疱、鳞屑,严重时可导致断发和脱发,皮损上常覆盖灰白色糠状鳞屑。银屑病则表现为皮肤或头皮上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晰,鳞屑较厚,且常呈束状发,一般不伴有脱发。3、发病部位:头癣主要局限于头皮,也可累及面部、颈部等部位。银屑病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包括头皮、四肢、躯干等,且常呈对称分布。4、治疗方法:头癣的治疗需要遵医嘱采用抗真菌药物,包括口服和外用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和特比萘芬乳膏等,同时需对患者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银屑病的治疗较为复杂,通常包括外用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口服药物如甲氨蝶呤、光疗等多种方法,且需长期管理,同样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在发现类似头癣或银屑病症状时,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的皮肤科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可通过真菌检查、皮肤病理等方法明确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银屑病头皮症状是怎么染上的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头皮症状的出现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等。1、遗传因素:银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那么个体患银屑病的风险会增加。多个基因位点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机体更容易对各种触发因素产生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引发银屑病头皮症状。2、免疫系统异常: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皮肤细胞,导致皮肤细胞过度增殖和炎症反应。在头皮部位,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的快速增殖,形成红色斑块,上面覆盖有银白色鳞屑。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可能触发或加重银屑病。寒冷、干燥的气候会使皮肤水分流失,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增加银屑病发作的可能性。4、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失调也可能与银屑病头皮症状有关。特别是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银屑病的病情。对于有银屑病头皮症状的患者,建议要保持头皮清洁,使用温和、无刺激性的洗发水,避免过度搔抓头皮,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此外,建议患者还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用药,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银屑病是怎么染上的头上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通常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感染因素、精神因素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1、遗传因素:银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时,个体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个体更容易在外界因素刺激下发病。2、免疫功能异常: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正常皮肤细胞,导致皮肤细胞过度增殖和堆积,形成典型的银屑病皮损。免疫功能紊乱是银屑病发病的关键机制之一。3、感染因素:感染是诱发银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细菌(如链球菌)和真菌(如马拉色菌)感染。这些病原体可能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银屑病的发生或加重。4、精神因素和生活习惯:长期的精神压力、情绪紧张、焦虑、睡眠不足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均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进而诱发银屑病或加重病情。头部银屑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若怀疑患有银屑病,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合并脂溢性皮炎时可遵医嘱联合抗真菌药物,必要时进行光疗或生物制剂治疗。此外,应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压力,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产品,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