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肠癌早筛已经成为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021年3月4日,由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承办的“2021年春之声健康论坛”在线上举办。作为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成立以来的首场学术研讨活动,也是本年度健康管理领域首个高规格学术交流会,大会邀请来自国内知名三甲医院消化、体检、胃肠外科等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围绕“消化道肿瘤早筛技术在健康管理实践中的价值”展开研讨,强调了肠癌早筛在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一致认为国家审批和指南推荐机制是保障肠癌筛查科学规范实施的先决条件,就技术手段而言,应重视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预测值(PPV)。

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由中华医学会主管,代表着我国健康管理医学继续教育最高水平。学院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教授任院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终身荣誉主任委员、我国健康管理学奠基人白书忠教授及樊代明院士、宁光院士、李兆申院士、乔杰院士、李小鹰教授、朱为模院士(美)担任顾问,武留信教授和郭清教授为名誉院长。学院在湖北、四川、北京、江苏、安徽、天津、河南、黑龙江、山东等省市设立分院,分院院长均由各省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担任。

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院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教授表示,阻断癌症快速增长,提高早筛早诊率,是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希望“2021年春之声健康论坛”能够把优秀的筛查技术和早筛理念推荐给更多医界同仁,协助各级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地实施肠癌早筛早诊早治,强化筛查长效机制的规范运行。

癌症早筛成为健康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

根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死亡病例300万例,均位居全球第一。在中国,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且有5.5人死于癌症。

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教授表示,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有效的医疗服务模式,健康管理已被证实在防控重大疾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癌症早筛已成为健康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所原院所长、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指出,筛查是癌症防治及早诊早治的关键手段。以结直肠癌为例,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可以预防肠癌;临床针对早期肠癌具有成熟的干预方案,预后良好。一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

我国目前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并未在体检中得到良好应用。换言之,常规体检未必能起到防癌的作用。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介绍,肠镜作为诊断结直肠肿瘤的金标准,多年来在体检中心开展机会性筛查的实践中推广不开。究其原因,绝大多数的体检初筛者不愿意接受有创性检查手段,绝大多数体检中心也不具备相应条件。在体检中心,大便潜血检查的取便率不足20%。

另有一项研究表明,在62,583名健康体检者中大便潜血检查受检数为5,864人,受检率是仅为9.37%,近90%的体检者没有接受过筛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癌症早筛首个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Clear-C”项目负责人丁克峰教授介绍,大规模筛查使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下降40%,死亡率下降51%。而相较于美国60.1%的筛查渗透率,我国结直肠癌的筛查渗透仅为16.4%,85%的患者查出时已经是中晚期。

他表示,中国的结直肠癌及消化道肿瘤防治,如果不从筛查入手,很难改变目前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现状。

曾强教授进一步指出,做肠癌早筛,技术是关键,好的技术可以提高人群依从性,提高肠镜检出率,提高早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

肠癌早筛率先建立国家审批和国家级指南推荐规范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 年)》提出:2022年高发地区重点癌种(其中包括结直肠癌、胃癌及宫颈癌)筛查率提高至不低于55%。

在我国,40-74岁结直肠癌平均风险的大众人群有6.33亿,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有1.2亿。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建议筛查人群数量,随着筛查率的提升,筛查需求必将进一步扩大。然而,大便潜血对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不足,每百万人口仅拥有消化内镜医师不到20人,肠镜资源不足。

2021年1月15日,《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下简称“《指南》”)发布。该指南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委托和指导,国家癌症中心牵头,由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指定专家组历经9个月完成,用于指导国内肿瘤科医师、消化内科医师以及从事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实践。

作为中国首部结直肠癌筛查指南制定工作组的秘书和组长,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早诊早治办公室副研究员陈宏达博士表示,《指南》对于规范和指导结直肠癌筛查实践工作意义重大,必不可少。在此之前,我国没有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指南》明确推荐非侵入性的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为肠癌早筛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议在45-75岁人群中推荐每3年进行一次的FIT-DNA检测。

随着“癌症早筛第一证”及《指南》的颁布,肠癌早筛领域率先建立起国家审批和国家级指南推荐规范,为在更大规模人群中开展机会性筛查、实现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目标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保障。

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成为评估癌症早筛的新标准

作为中国首个也是唯一经过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验证的癌症筛查手段,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展现出了优越的筛查性能,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95.5%,对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为63.5%,针对结直肠癌的阴性预测值达99.6%,对进展期新生物的阳性预测值达46.2%。

丁克峰教授对上述临床数据进行了进一步解读。他指出,筛查技术最重要的两个指标:一个是阴性预测值(NPV),一个是阳性预测值(PPV)。

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NPV 为99.6%,说明其“漏检”可能性极小,受检者只要是阴性的,得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风险就非常低,可以更放心;PPV为46.2%,说明近一半对阳性被测者可以受益于结肠镜手术,对高危人群有良好的浓缩效应,能够优化和节约肠镜资源。

他特别指出,临床上对检测为阳性者一定要强烈推荐其接受肠镜检查,这对于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非常有意义。

张凯主任从筛查实践的角度指出,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对进展期腺瘤及结直肠癌的PPV为46.2%,这一数据对比美国Cologuard27%的PPV及低剂量螺旋CT对于肺癌仅3.8%的PPV,表现更为出色。

赵平教授表示,率先锁定高风险人群对其开展机会性筛查,是一种重要可行的防癌策略。通过筛查技术的创新,提升筛查的便利性,使普通人可以居家自行完成,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目标人群的筛查依从性。

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选择免疫法便隐血、基因突变、基因甲基化3种不同检测方法,针对人血红蛋白、KRAS、BMP3和NDRG4基因4个靶点,31个位点进行全面筛查,力求捕获更多癌变信号,从而实现更早期、更精准的检出病变。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该项技术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测试癌前病变(如进展期腺瘤)的癌症筛查技术。

目前,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已经获得国家级筛查指南及多部临床权威专家共识的推荐,成为结直肠癌筛查过程当中重要的筛查手段和策略,以帮助我国结直肠癌筛查渗透率的大幅度提高,使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

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武留信教授表示,通过提高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团队开展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专业能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大众主动筛查的意识和意愿,才能使癌症防治工作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

2021-03-04 17:57:21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宫颈妊娠和输卵管妊娠哪个更危险
宫颈妊娠和输卵管妊娠都极为危险,难以简单判定哪个危险程度更高,二者均属于异位妊娠,即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宫颈妊娠的病因可能与受精卵运行过快、子宫内膜受损等有关。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随着胚胎发育,可出现无痛性阴道流血,流血量通常较多且不易止血,易引发失血性休克。输卵管妊娠则多因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异常等因素导致。症状表现为停经后腹痛与阴道流血,腹痛多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当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时,会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阴道流血量一般较少,但腹腔内出血严重时,也会引发休克。在治疗方式上,宫颈妊娠治疗较为棘手。患者通常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氨蝶呤,抑制滋养细胞增生,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还可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阻断子宫血供,减少出血,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如果出血难以控制,常需行子宫切除术来挽救生命。治疗输卵管妊娠时,对于病情稳定、输卵管未破裂、胚胎较小的患者,可遵医嘱选用甲氨蝶呤药物保守治疗。若输卵管已破裂、出血量大,则需进行手术,如输卵管切除术,直接切除病变输卵管;或输卵管开窗术,保留输卵管,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如果有停经史且怀疑异位妊娠,应立即就医检查。有生育计划者应做好孕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影响受孕的因素。一旦确诊异位妊娠,严格遵医嘱治疗,术后注意休息和调养,定期复查,以便了解身体恢复情况。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输卵管妊娠怎么治疗效果好
输卵管妊娠可通过药物治疗、保守手术和根治手术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好。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输卵管妊娠、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且需满足血 β-hCG 水平较低、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较小、无明显内出血等条件。常用药物为甲氨蝶呤,其能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米非司酮也可用于辅助治疗,其为抗孕激素药物,可与孕酮竞争受体,从而终止妊娠。需注意,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影响。2、保守手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尤其是对侧输卵管已切除或有明显病变者,保守手术可保留患侧输卵管。手术方式包括输卵管开窗术,即切开输卵管妊娠部位,取出胚胎组织,保留输卵管;输卵管挤压术,通过挤压将胚胎组织挤出输卵管。3、根治手术:根治手术适用于内出血并发休克的急症患者,以及无生育要求的患者。手术方式为输卵管切除术,可切除患侧输卵管,快速止血,挽救患者生命。对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因其破裂出血风险大,通常也采取根治手术,必要时还需切除部分子宫角组织。建议患者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及病情程度。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医嘱,按时复查各项指标,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其可能影响身体恢复。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身体恢复后,应咨询医生受孕时机及注意事项,必要时进行输卵管通畅检查,降低再次发生输卵管妊娠的风险。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输卵管妊娠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输卵管妊娠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停经、阴道流血及腹部包块。同时,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了解身体恢复情况,为再次妊娠做好准备。1、腹痛:是输卵管妊娠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其机制是由于输卵管妊娠发生流产或破裂之前,胚胎在输卵管内逐渐增大,导致输卵管膨胀,引起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当发生流产或破裂时,患者会突然感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2、停经:多数患者有停经史。这是因为输卵管妊娠时,受精卵在输卵管着床发育,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抑制了卵巢的排卵功能,子宫内膜也出现类似妊娠的变化,从而导致月经停止来潮。但也有少数患者无明显停经史,将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误认为是月经,或因月经仅过期几日,未引起重视。3、阴道流血:常为不规则流血,量少呈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其机制是由于输卵管妊娠时,滋养细胞产生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足以维持子宫内膜的生长,导致子宫内膜发生退行性变化及坏死,引起阴道流血。一般阴道流血量少于月经量,少数患者阴道流血量较多,类似月经。阴道流血可在病灶去除后停止。4、腹部包块:当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血液在盆腔内与周围组织粘连包裹,可形成腹部包块。包块大小不一,质地较软,边界不清。若包块较大或位置较高,可在腹部触及。建议对于有生育需求且有输卵管妊娠高危因素者,如输卵管炎、输卵管手术史等,应在孕前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了解输卵管的通畅情况。备孕期间要注意观察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停经、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输卵管妊娠破裂有何危险病人为何肛门坠胀感
输卵管妊娠破裂存在腹腔内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影响生育功能、盆腔感染等危险。该现象是指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着床发育,随着胚胎增大,输卵管无法承受而发生破裂。输卵管破裂后,血液流入盆腹腔积聚于子宫直肠窝,会刺激直肠导致病人出现肛门坠胀感。若出现停经后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症状,应高度警惕异位妊娠可能,立即就医。1、腹腔内大出血:输卵管妊娠破裂后,输卵管内的血管破裂,血液会迅速流入腹腔。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导致腹腔内积血严重,引起腹痛加剧。血液积聚在腹腔内,刺激腹膜,产生明显的压痛、反跳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止血,出血量会持续增加,严重威胁生命。2、失血性休克:由于腹腔内大量出血,人体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心脏无法为身体各器官提供足够的血液灌注,导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失血性休克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3、影响生育功能:输卵管妊娠破裂对输卵管会造成严重损伤。破裂处的输卵管组织可能出现瘢痕、粘连等情况,导致输卵管堵塞或通而不畅。这会影响以后受精卵的正常运输,增加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风险,也可能导致不孕。即使侥幸怀孕,因输卵管功能受损,胚胎着床和发育也可能受到影响。4、盆腔感染:破裂后,腹腔内的积血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环境。细菌容易在积血中繁殖,引发盆腔感染。盆腔感染可导致盆腔炎性疾病,出现发热、下腹部持续性疼痛、白带增多且伴有异味等症状。若感染扩散,还可能引起腹膜炎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备孕前要积极治疗盆腔炎、输卵管炎等疾病,防止输卵管粘连、狭窄,降低异位妊娠发生风险。对于有异位妊娠史的人群,再次备孕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