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50岁后最易折在骨质疏松上,专家说防治要做好这五点

“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19.2%,之后将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呈爆发式增长,但在这些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只有3.7%。”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章振林在第十一次国际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上表示,“没接受过骨密度检查,意味着这些人群随时处在骨折的危险下。”

据悉,骨折已成为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约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骨折后的6个月内死亡。脆性骨折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50岁后最易折在骨质疏松上,专家说防治要做好这五点

50岁后最易折在骨质疏松上,专家说防治要做好这五点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副主任委员、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左);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章振林(右)

章振林介绍,为使公众了解和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控,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联合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共同发布《“强健骨骼,远离骨折”联合提示》。

一、珍爱骨骼健康,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通常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的全生命周期都应关注骨骼健康。

摄入足量钙。钙是决定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食物是人体摄入钙的重要来源,平衡膳食以及选择富含钙的食物对预防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推荐18-49岁成年人每天摄入800mg元素钙,50岁以上的人每天摄入1000mg元素钙。

充足光照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钙的吸收。

坚持适量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预防骨质疏松。推荐健康成人每周应进行足量中等强度或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至少有2天或以上的抗阻练习,并锻炼全身主要肌肉群。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影响钙在体内代谢的因素。

二、预防跌倒:增强平衡力,改善老年人居家环境。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预防跌倒,如:放慢转身、转头、起身、下床速度,避免登高取物,不走过陡的楼梯、台阶和坡道,避免去人多及地面湿滑的场所等。

穿合身的衣服,穿合脚、防滑的鞋;根据身体条件适时选用拐杖、助行器、髋关节保护器等辅助工具。

改善居家环境,如安置必要的扶手,去除门槛,地面防滑,改善室内光照,选择高度合适的家具等,以防止滑倒、绊倒或高处跌落导致的伤害。

运动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控制,但应视个人情况适当锻炼,避免运动损伤。活动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应有3 天进行增强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的活动,例如太极拳、平衡操等。

三、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脆性骨折危害严重,但可防可治。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患者数量都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骨质疏松患者是发生脆性骨折的超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症患者面临髋部、腕部、椎体等多处脆性骨折威胁。

女性一生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性(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性(13%)高于前列腺癌。

脆性骨折可导致残疾,进而影响生活、劳动能力,甚至导致长期卧床,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和寿命,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已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

脆性骨折可以提早预防和在医生指导下药物干预、控制,建议公众提升对脆性骨折及其危害、防治的认识水平,保障公共健康。

四、中老年女性为脆性骨折高危人群,建议40岁以上人群开始进行骨密度检测。

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患病知晓率极低。卫健委发布的我国首个骨质疏松流调结果显示,40-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知晓率为0.9%,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也仅为0.7%。公众认知程度远低于疾病影响程度。

我国中老年女性为脆性骨折超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相关问题尤为严重。根据骨质疏松流调结果,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0%,女性患病率则达到32.1%;65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51.6%,男性患病率为10.7%。

专业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吸收仪)是公认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建议40岁以上人群开始进行首次专业骨密度检测,并在之后的人生阶段维持定期骨密度监测,了解自身骨骼情况。定期检查骨密度是早发现和早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高危人群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必要时应遵医嘱进行药物干预。

五、脆性骨折患者: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警惕二次骨折的发生。

脆性骨折患者是未来再发骨折的极高危人群。初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妇女中26%会再发骨折,其中23%发生于初次骨折后第1年,54%发生在5年内。髋部骨折者再发髋部骨折风险将增加2.5倍。椎体骨折可增加近5倍的再发椎体骨折风险和2-3倍的其他部位骨折风险。而再骨折则会进一步增加患者5 年内病死率。

建议脆性骨折患者:一旦发生骨折,应开展骨健康状况评估,并遵医嘱进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进行必要的药物干预,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和减少骨折危险因素,重视防范二次骨折的发生。

骨骼健康是人的行动力和良好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和重视骨骼健康,强健骨骼,远离骨折!

2020-10-30 13:46:59浏览21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徐文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饮食调护原则是什么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是指2型糖尿病,此类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遵循控制总热量、少量多餐、均衡营养、避免暴饮暴食、适量摄入含糖量低的食物等原则。1.控制总热量:建议每天摄入的总热量要小于消耗的总热量。如果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大于消耗的总热量,则会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病情恢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肥肉、动物内脏等,并且还要注意限制盐的摄入量,以免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2.少量多餐:由于此类患者的胰岛功能受损,所以容易出现饥饿感,可以采取少量多次进食的方式进行缓解,比如每顿饭少吃一些,一天多吃几顿,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吃得太饱,否则也有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从而影响到身体健康。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治疗。3.均衡营养:平时还要注意补充身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且也不会对病情造成不利的影响。4.避免暴饮暴食:在患病期间,还需要避免暴饮暴食,规律进食,避免一次性食用过多食物。5.适量摄入含糖量低的食物:对于部分血糖波动不大的患者,可以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苹果、梨子、草莓、樱桃等,但需注意不宜过多,因为大量摄入也会转化为葡萄糖而使血糖明显增高。此外,务必完全避免酒精摄入,因酒精可能影响血糖稳定,同时,建立定期监测血糖的习惯至关重要,可通过家庭血糖仪或专业医疗检查,确保血糖水平在健康范围内。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2型糖尿病掉头发严重
2型糖尿病掉头发严重主要是由于体内血糖水平控制不良所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再配合日常管理改善症状。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1、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掉头发严重的患者应遵医嘱服用格列苯脲等磺酰脲类、二甲双胍等双胍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类、阿卡波糖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DPP-4抑制剂等药物控制血糖。此外,2型糖尿病掉头发严重的患者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非那雄胺、螺内酯等药物改善脱发的情况。必要时,还可以选择外涂米诺地尔进行治疗。 2、日常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患者需要低盐饮食,无并发症时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宜过高,伴有肾脏疾病或高血压的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应相应减少。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进食黄瓜、绿豆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延缓糖类吸收,并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低糖的食物如火龙果、猕猴桃、草莓等。患者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运动量大或激烈运动时应建议患者及时调整饮食及药物治疗方案,以免发生低血糖。定期糖尿病监测,有利于判定并掌握病情控制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病情获得最佳控制。有利于改善2型糖尿病掉头发严重的情况。 2型糖尿病掉头发严重的患者还需注意平日的生活养护,注意保护头发,避免在洗头时过度挠抓头皮等,以免加重脱发的情况。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一型糖尿病吃什么药效果好
一型糖尿病指的是1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而且在临床当中这种疾病的病发率也变得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磺胺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1、胰岛素 因为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患者体内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出现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不足。所以1型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上最常使用胰岛素。 2、磺脲类 常见的药物有格列本脲片、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等,药物服用之后能够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脲类药物受体相结合,可以促进胰岛素的释放,从而能够达到降糖的作用。 3、双胍类 双胍类药物也是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药物,目前在临床当中最常用的双胍类主要包括了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等。双胍类降糖药适用于2型糖尿病和运动疗法未达标者,但年龄>65岁、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疾病患者禁止服用,以免增加肝脏、肾脏负担。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该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这类药物包括伏格列波糖胶囊、阿卡波糖片、米格列醇片等,需要遵医嘱用药。 5、胰岛素增敏剂 主要口服降糖药物包括噻唑烷二酮类和双胍类药物,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还能改善血脂、提高纤溶系统活性、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等。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治疗,而是注意做好血糖监测,进行综合全面的调理治疗,才可让血糖平稳降低。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身体越来越瘦是什么原因
1型糖尿病患者身体越来越瘦可能是由于胰岛素缺乏、药物作用、胃肠功能紊乱、运动量减少、肝功能损伤等原因所导致。 1、胰岛素缺乏 1型糖尿病通常是由于遗传、病毒感染等原因所引起,由于胰岛素缺乏,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导致血糖持续升高,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身体越来越瘦。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进行治疗。 2、药物作用 患者通常需要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如果患者不按时注射胰岛素,或者是注射胰岛素之后没有按时吃饭,就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糖水平升高。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注射胰岛素。 3、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通常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等原因所引起,由于胃肠功能紊乱会导致胃肠道消化和吸收能力减弱,使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无法被人体吸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药物进行治疗。 4、运动量减少 患者如果日常运动量减少,会导致摄入的热量无法消耗。建议患者适当进行运动,如游泳、慢跑等,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有助于减肥。 5、肝功能损伤 肝功能损伤会导致肝脏的代谢功能下降,使肝糖原的合成减少。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加重肝功能损伤的情况。 另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后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